趙國慶 肖利新
摘 要:文章針對現階段市政管網的問題,提出通過建設市政共同管廊的方式進行解決,并對國內外市政共同管廊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指出在我國大面積建設中市政共同管廊的可行性及相關問題,并針對其中問題制定相關對策,總結發展前景。
關鍵詞:市政管廊;共同管廊;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7-0169-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municipal pipe network at pres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constructing municipal common pipe corridor,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unicipal common pipe corridor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feasibility and related problems of the municipal common management corridor in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nd formulates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 municipal pipe gallery; common pipe gallery; application analysis
在現代社會中,市政管理網絡是城市生活的基本構成,如果其中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則會對城市運營產生影響,管線網絡與城市功能運轉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這也影響著城市的生存以及發展,可見其非常重要。相對而言,管網敷設則更為重要,但實際上管網問題卻經常出現,無法確保設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進而對城市交通產生影響,同時也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因此需要予以重視。
1 現狀分析
傳統管線通常采用直埋方式進行建設,盡管此種建設方式的初始投資比較少,但在管線運行期間,經常會涉及到重新鋪設、拆遷、維護等問題,容易導致拉鏈路狀態,增加了檢修以及維護成本,進而損失了財力、物力以及人力。
據不完全統計,由于管網事故導致的經濟損失嚴重,僅施工事故一項,每年就會給政府造成450億元的經濟損失。同時,市政基礎設施經常出現損失問題,這不僅是城市規劃問題的反映,同時也是城市建設方面問題的體現,對于此需要相關部門及政府充分重視。
針對此種現象,早在上世紀前就已經得到國際關注,同時也提出了相對先進的管理方式,即市政綜合管廊(市政共同管廊),指的是在建設完成的同一人工空間中,集中設置超過兩種城市管線,使城市基礎設施更加集約化,同時也是現代化發展的體現。此種人工空間通常設置在地下,可以分塊布置各種管線,并設置專用檢修通道,所以相比于傳統管線建設方式,其優勢更加明顯,不僅可以體現出長效性、綜合性,還可以體現出可維護性、人防性,另外也是科技性、新機制性的體現。利用此種方式,不管涉及到地下管線鋪設,還是涉及到地下管線維修,均可以有效避免重復挖掘道路,避免對道路交通產生影響,同時也可以減輕對居民生活的干擾,另外可以確保路容路貌,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財力、物力的浪費。詳見表1:
2017年我國各地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計劃實施項目概況如下:寧夏將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共46.1公里,包括銀川市(26.92公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10公里)、石嘴山市(4.68公里)、吳忠市(4.5公里);山東濱州將建設地下綜合管廊項目7個,主要包括長江一路及渤海十六路等;甘肅蘭州將建設城市管廊69公里;安微合肥將建設58.51公里綜合管廊。
2 存在問題
與傳統管線建設方式相比,市政共同管廊的優勢明顯,但在我國普及率相對較低,這與我國市政共同管廊相關的管理辦法等并未形成統一規定有關,所以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資金投入方面:由于市政共同管廊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加上建設時間和回報時間均比較長,因此在融資方面選取上存在較大困難。在制定前期計劃時,需要謹慎,應與各地市特點相結合確定融資方案。第二,費用分攤方面:因該工程屬于準公共產品,作為放置公共產品的場所,如電線等管線需要納入市政共同管廊進行管理,而前期需要大量資金,如果由政府投資,則會加重財政負擔,所以在分攤建設費用方面、進入市政共同管廊費用收取方面均存在一定難度,另外也很難確定管線維護的費用收取問題。第三,運行維護與管理方面。因進入市政共同管廊的單位不同,且均為壟斷巨頭,所以在未形成統一管理辦法的情況下,則會增加管理難度,尤其是各大管線共同處于同一管廊,則會增加事故發生概率,如果沒有劃清權利和責任,則會影響維護和管理效率。第四,技術規范方面。盡管國家已經頒布總的技術規范,但在不同管線的技術細節方面仍有待探索,如布置防護、分支等。我國大部分城市仍采用傳統管線方式,如果不涉及到新建地鐵項目、開發新區等,則在已經建設完成的道路下重新修建共同管廊,則會使工程費用增加。市政共同管廊的劣勢總結見表2:
3 對策分析
為使市政共同管廊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國家需要從法律制度方面使市政共同管廊更加完善,這不僅涉及到資金投入方面,還涉及到管理以及維護方面等。市政共同管廊方面的法律規范一方面涉及到政策立法,只要是道路已經建設完成市政共同管廊,強制各管線單位入廊,同時依照規定要求,除繳納入廊費用之外,還需要按照比例繳納后續運行維護費用。現階段,按照直埋成本法及空間比例法向管線單位收取入廊費用、激勵機制模式下的管理收費模式、以博弈分析為基礎的管理收費模式等均為相對成熟的管理模式。在法律規范上,可從日本綜合管廊建設立法規范中借鑒經驗,再與我國特點相結合,對法律規范進行制定,確保其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另一方面涉及到技術立法,這一問題國家已經作出統一規范,但在細節規范上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各地城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詳細技術規范。從法律規范上而言,可采取分塊分流管理,如分開管理運營模式、投資模式、綜合管廊建設,將建設與管理分開。從政策立法上對管理部分進行規范,從技術方面對建設部分進行規范,實現市場化運營模式。
第二,實現整體統一規劃。與新型城市化契機相結合,統一規劃并部署新建市政管線,使各自為政的管理現狀得到改善,因一旦建設形成共同管廊,則其規劃使用時間將長達50-100年,所以需要全局上進行統一規劃。市政共同管廊建造經濟投入大,空間過大或過小,均可能會造成浪費和經濟損失,同時這也與城市未來發展狀況息息相關,因此需要統一規劃建設。
第三,建立專門管理機構。由于市政管線涉及到多個單位,加上大部分均為壟斷企業,所以其涉及到多個利益群體,這也使得管理機構不僅面臨如何管理的問題,同時面臨是否能管和敢管的問題,對于此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這些管線單位進行統一管理。
4 發展前景
相比于國際,我國共同管廊的發展時間雖然比較短,但規范已經得到統一,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以及同濟大學等單位共同制定的《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已經完成,其作為國家級標準,在2015年已經開始實行。而從國際上來分析,綜合管廊發展至今已經有百年歷史,因此不管是設計標準,還是設計規范,均已經相對成熟。從我國情況分析,在規范指南制定之后,技術可行性得到進一步確定。從資金上來看,我國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即在全國范圍內36個大中型城市中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并鼓勵中小城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建設。同時財務部也指出,針對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中央財政將給予專項補助,由此可見共同管廊建設在我國具有可行性。
5 結束語
伴隨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不僅需要從立法方面進行完善,還需要從利益分配上進行完善,另外還需要轉變思想意識,建設并完善市政共同管廊,其將為城市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CN-GB.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S].2015.
[2]CN-CJ.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S].2012.
[3]城市市政工程綜合管廊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D].同濟大學,2011.
[4]市政綜合管廊關鍵技術研究[Z].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2010.
[5]陽習龍.城市綜合管廊特點及設計要點解析[J].城市建筑,2016(20).
[6]葉遇春,謝本怡,王舸.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防水技術應用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8).
[7]劉宇,向寅飛.試論城市綜合管廊的特點及設計[J].建筑知識,2017(11).
[8]張紅.綜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設中的應用探討[J].施工技術,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