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粗心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它困擾著孩子、老師和家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數學解題中,很多時候學生把會做的題目做錯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識體系的不健全,而是因為審題時的思考不細致,解題時的專注度不夠等,我們把這一類現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學生粗心現象的原因,著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尋求解決策略。
關鍵詞:粗心;數學;現象;對策
粗心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當粗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時,家長和老師都會非常重視,想盡辦法讓學生能細心一些。教師要正確對待這一現象,去分析“粗心”的原因,正確引導孩子反思改進,不然每次出現錯誤時只會簡單總結成兩個字:粗心!
數學教學中,我也經常找孩子溝通,學生保證會細心做題、仔細檢查,但是效果仍不明顯。同時我們可以發現,粗心不僅僅出現在學困生身上,有些學得好的也經常會犯錯。為什么學生會粗心呢?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好的對策呢?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粗心現象,我也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粗心現象在小學生的學習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現為學生已經掌握了知識點,但在解題過程中會忽略題目要求、考慮不周,導致最后做錯。在對粗心現象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我便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多關注學生粗心現象產生的原因和探求克服粗心現象的對策。
一、 關于學生產生的粗心現象的原因
第一,我發現最嚴重、最簡單的粗心現象是在計算中看錯、寫錯數字,比如說把69看成96,563寫成583,還有在豎式中寫對了寫到橫式后面就錯了等等。在完成課堂作業時還算可以,但是下課和回家完成的作業中,這個粗心狀況特別多。這個現象的出現和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沒有認真細心地把題目看完整,有沒有細心檢查還有當時周圍的環境和學生的心境都有一定關系。
根據這一現象,我在進行了簡單的測試,學生抄寫黑板上的題目并計算:
(班級:一(3)班,54人,測試分兩周進行,題目不變僅打亂順序)
測試一:下課后在黑板上抄寫10道口算題。
測試二:課堂上在黑板上抄寫10道同上的口算題。
測試三:課堂上在黑板上抄寫10道同上的口算題,并強調檢查。
測試結果:測試一:9人抄錯題,最多1人抄錯3題,有12人做錯題。測試二:5人抄錯題,有7人做錯。測試三:1人抄錯題,有3人做錯。
從測試的情況可以看出。現在的學生“粗心”的原因很大一點是注意力不集中,下課后既受環境的影響同時孩子的心境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天性愛玩,下課對他們來說就是完全的放松,所以效果最最不好,導致學生寫數、計算時信息會出現錯誤,從而致使粗心現象的出現。
第二,有些同學在做題時粗心大意,不仔細審題,或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很多學生會習慣性地完成題目。例如:在口算中前面都是乘法,后面明明是加法學生也會按照乘法做。也有因為審題能力不夠,無法把題目看完整,讀懂題意,不會抓關鍵字詞,不會把文字信息和圖畫信息轉化成條件。特別是低年級解決實際問題中,很多條件都隱藏在圖畫中,若學生不能有效提煉,便不能解答題目。可見認真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和基礎。
第三,學生的記憶容易出現混亂,有時候約定俗成的或者老師強調的語句學生會記錯,例如:比直角大的是鈍角,比直角小的是銳角,會有個別人記顛倒;除數一定比余數大,有些學生會記成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甚至有些學生和商混淆。這些錯誤的發生不僅僅是出現在學困生身上,所謂的優秀生也容易出現這樣的粗心現象。這些現象簡單地說是“粗心”,事實上是由于學生對知識掌握還不夠透徹,導致做題錯誤。
第四,好習慣在人的一生中真的很重要,可是學習中很多“粗心”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例如:在計算時,明明需要列豎式計算的,可是有些學生為了求快直接口算,所以做錯了;有些學生把作業當成是一種負擔,抱著不喜歡的態度當任務一樣完成,從來不檢查,自然正確率也不會高;還有些學生字跡不端正,自己前面寫的后面看錯等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粗心”這一現象更加顯著了。
二、 關于克服粗心現象的對策
第一,訓練學生審題能力。
課堂中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大部分能按照老師要求去解題,可是下課和回家之后,外界的吸引力太多了,學生的自控能力又不夠,所以容易注意力分散,不細致。所以我要求學生在讀題時要用手指點著讀,邊讀邊思考,至少讀三遍,把其中的關鍵字詞圈出來強調突出,這樣在完成時,學生會加深關鍵詞的印象和關注度,也能有效地減少錯誤。同時讓學生養成不要貪圖解題速度,要先思考再下筆的習慣。因為學生易記混老師強調的知識點,所以我告訴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次老師強調的知識內容,我都讓學生寫一寫,寫在目錄上,有時間就去看一看,能不斷地鞏固加深記憶。在這樣的嘗試探索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每當老師提醒時能按要求去做,粗心這一現象也改善很大,但是有些學生自身習慣不好的,對于老師的要求沒有完全領會,所以效果一般。
第二,培養學生檢查能力。
有很多學生過于自信,認為自己做好之后就全做對了;有些學生做好作業后想著別的事情,例如看電視、玩等等,根本就不會檢查;還有些學生依賴于家長的檢查;還有些學生心態不正確,認為老師批改后再訂正錯誤即可,因為上述不良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完成作業后不喜歡檢查。所以在平時的作業中,我注意培養學生檢查的好習慣,有效的檢查能很好地彌補粗心出現的錯誤,讓學生檢查時做到耐心、細心、認真,逐步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對檢查好習慣的學生及時表揚,樹立班級中的榜樣模范,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檢查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從學生的作業反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作業質量明顯提高。
第三,注重學生糾錯能力。
對于孩子們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典型錯誤,我進行集體性的講解,引導他們發現錯誤、分析錯誤和糾正錯誤,避免再次出現同類型的錯誤;對于個別學生因為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出現的錯誤,我讓學生準備好一本糾錯集,將自己錯誤的內容寫下來再做一遍,從而正確掌握知識。這樣的方式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孩子再次犯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會受益終身。
其實想要每個學生都不出現一點點粗心是不怎么可能的,但是作為老師我要控制這一粗心的廣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和檢查習慣,將粗心導致的錯誤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作者簡介:
張玉琴,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