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斌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2017年5月由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1],明確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扶持建設一批體育特征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并在全國選定了96個首批建設的體育小鎮試點。
浙江省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早在201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明確提出“特色小鎮”的建設規劃。截止2018年4月,浙江省已初步培育區位類、項目類、主題類運動休閑小鎮7個,正在申報、建設階段項目眾多。“浙江經驗”和“浙江模式”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方面值得借鑒。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江山市石門鎮江郎山極限運動休閑小鎮為例,對體育特色小鎮的目標定位、構成要素、發展策略等基本問題進行案例研究,為不同類型體育小鎮的建設提供參考。
浙江省江山市作為三省邊界的重要交通樞紐,是浙江省西南部門戶和錢塘江源頭之一。石門鎮有江郎山、清漾2個國家5A級景區,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十大新興花卉鎮”,浙江省“文明鎮”、省“旅游經濟強鎮”、省體育強鎮等稱號,
清漾村被評為中國生態文化村和中國傳統古村落,以江郎山為核心的鎮村休閑旅游線路受到了國內外游客的一致好評。截止2017年年底石門鎮常駐人口3.4萬,體育產業人數0.26萬,3年內體育固定資產投入2.51億。2010年江郎山丹霞地貌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2012年江郎山國際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聚集區,被列為浙江省第二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獲得了財政、融資、稅費、土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2017年,江郎山景區成功入圍浙江省運動旅游示范基地,成為徒步、登山、攀巖類的示范基地。2017年10月依托石門鎮特殊的地形地貌優勢,借助“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風景名勝區的金名片影響力,興建以極限越野跑為基礎,結合越野自行車、卡丁車,串聯翼裝飛行、攀巖、蹦極、速降、冬泳、馬術、低空飛行等相關極限運動項目,打造特色極限越野賽事及智慧賽道。形成了一個體育文化內涵豐富,體育融合旅游、農業等相關產業,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示范性的極限運動小鎮。
特色小鎮無外乎產業特色、景觀特色、文化特色[2],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定位也將順應“特色”這一特點,這將意味著每個體育特色小鎮的定位特點鮮明[3,4]。但是無論何種類型、何種特色的運動休閑小鎮都離不開三個發展定位:產業融合、與城鎮化建設接軌、與“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事業結合。江郎山極限越野運動休閑小鎮打造以賽事型為主,休閑型為輔的國內知名極限越野運動休閑小鎮[5]。在發展定位上,除了走“體育+旅游”的產業融合路徑、接軌新型城鎮化建設外,還應該是助力“健康中國”、實現全民健身的良好平臺。
體育特色小鎮并不等同于城市劃分的體育產業園,而是具有明確的體育產業定位,融合文化、健康、生態、科技、旅游打造特色體育產業[6]。體育特色是體育小鎮產業發展的根本,以運動項目為載體。江郎山極限越野運動休閑小鎮建設,與浙江省對于特色小鎮必須建立在3A級以上景區的要求[7]相融合,在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江郎山的特色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借助丹霞地貌開展極限越野、翼裝飛行、徒手無保護攀巖、極限速降等特色體育產業,形成了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體育+旅游”融合產業。
借助旅游產業深度挖掘核心運動休閑項目文化,對該項目的由來、發展、規則等有全面清晰系統地展示,形成運動休閑特色名片。有較為成熟的體育賽事活動,形成在省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核心運動休閑賽事品牌。
江郎山極限越野運動休閑小鎮通過極限運動項目的建設,引領帶動相關體有產業的發展,促進市級體育產業制造業轉型升級,帶動提升相關體育運動產品的宣傳、展示、銷售和體驗,促進體育產業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通過極限運動小鎮的載體推動提升石門鎮以及江山市體育產業的發展,成為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四省邊際體育產業轉型引領示范區。
特色小鎮是在打破傳統城鄉二元結構的基礎上,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8]。體育特色小鎮是當前發展新型城鎮化的一種選擇,具有產業融合、健身休閑、生態宜居、城鄉一體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發展和推進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6]。從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看,通過加強石門鎮區產業、人口、市場的集聚與經濟的輻射功能,支持和帶動農村,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同時,加快培育中心村,加大規模小而散農居點的遷并力度,盡快形成以石門鎮區為核心、若干中心村為支點的社會經濟發展格局。以本村鎮體系結構為框架,合理調控空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區域資源共享、設施共建,創造出相互融合的環境、社會、經濟聯合體,實現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適時、有序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納入國家發展的基本方略[9],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定位應與之相符。全民健身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健體”,而是在“健體”的基礎上達到“健心”的效果[10]。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規劃樹立“健康中國”理念,是打造集競技項目與休閑娛樂項目于一體的“健康小鎮”。
江郎山極限運動休閑小鎮建設以極限越野跑為基礎,結合極限越野自行車、卡丁車等核心項目,并沿越野線路串聯翼裝飛行、攀巖、蹦極、速降、冬泳、馬術、低空飛行等相關極限運動項目,打造特色極限越野賽事及智慧賽道。競技項目極大地激發群眾體育興趣和參與熱情。同時發展面向普通游客的極限體驗運動項目,著力打造“一軸一心”、“五谷”、“十景十園”等集休閑觀光、健康養生、體育運動和生態藝術為一體的休閑度假勝地。其目的旨在與健康中國接軌,打造“健身”、“健心”的發展定位。
體育小鎮的主要構成要素可分為運動休閑娛樂項目和設施要素、旅游資源要素、政府相關政策要素、配套服務要素、資金保障要素、運營管理要素、人才資源要素[11]。
區別與傳統的度假旅游項目[12],在體育小鎮特色旅游區的開發中,運動休閑娛樂項目與設施是核心要素。江郎山極限運動休閑小鎮通過開展極限運動項目建設工程,突出極限運動的立體布局與多樣化特點,在空中項目方面突出蹦極、攀巖、熱氣球等項目類型;水上項目突出冬泳、水上樂園類等項目;重點突出陸上項目,開展極限越野跑、極限越野自行車、極限越野機動車、賽馬等極限運動項目。拓展極限運動的受眾范圍,對極限運動進行分級分類,為專業運動員、極限運動愛好者、一般游客等提供可參與的極限運動項目。
立足石門鎮體育極限運動發展的現狀,以極限運動產業為主導,以體閑旅游為補充,以重點項目為支撐,總體形成一心、一軸、多片區的空間結構。提升江山市極限運動的發展水平,打造全國極限運動的重要目的地和文化休閑旅游的游憩地。
“一心”:即極限運動小鎮的核心區,布局各類專業性強挑戰性高的極限運動項目和極限體驗類項目,建設小鎮客廳作為極限運動小鎮的運營中心、宣傳窗口、賽事和活動的運作與協調機構等。
“一軸”:為極限運動項目展示與體閑景觀軸,通過通景公路發展軸串聯各主要片區及核心區,提升軸線兩側農田景觀、建筑風貌等,塑造特色極限運動體驗軸與休閑觀光軸。
“多片區”:一是山里河馬文化運動體驗拓展片。以山里河馬文化莊園項目為依托,以馬文化為特色,開展集馬術體驗、賽馬、馬術訓練、馬術拓展等為一體的特色馬文化體驗活動。二是運動休閑配套服務片。以石門集鎮為依托,布局各類配套服務設施,提供完善的住宿、餐飲、購物、休閑服務。三是鄉村歷史文化休閑體驗片。以清漾歷史文化村、下徐崗生態村、靈崗口村為依托,以生態文化、歷史文化、休閑體驗為特色,促進極限運動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旅游資源是諸多相關因素的集合,它的構成要素影響著旅游資源開發的方向、內容[13]。江郎山旅游資源稟賦獨特,石門鎮是旅游名鎮,旅游資源豐富,區域內部具有高山、水域、平原等各類地形基礎,小鎮具有開展極限運動的各類場地條件。石門鎮是仙霞古道(徐霞客游線)上一個重要驛站,域內有國家5A景區江郎山和清漾古村落兩處。另有仙居寺、劍瀑、石大門等10余處自然景點。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江郎山,被譽為“神州丹霞第一峰”,靈峰與亞峰間的峽谷更被稱為“全國一線天之最”,素有“移來渤海三山石,界斷銀河一字天”之說,具有開展極限越野、翼裝飛行、徒手無保護攀巖、極限速降的場地條件基礎;而據家崗村則具有開展低空飛行的基礎;江郎山及周邊山體高度及坡度的變化具有開展越野自行車的基礎條件;劃船丘水庫、聯家壟水庫等水庫,具有開展冬冰運動的基礎條件;山里河馬文化莊園具有開展賽馬、馬術比賽的基礎條件。
體育特色小鎮圍繞極限運動,從吃、住、游、購、娛、行等(表1)方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促進極限運動與休閑旅游協同發展。

表1 極限運動配套服務
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是旅游開發的前提。江山市出臺了如《關于促進旅游業“二次創業”的若干政策意見》、《江山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江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多村體閑旅游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對包括體育運動產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在專項資金、用地支持、金融扶持、稅費減免等方面提出相應的鼓勵和支持政策。
市財政每年安排5 000萬元的服務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其中3 000萬元作為旅游產業發展資金,1 000萬元用于電子商務及相關產業發展資金,1 000萬元用于支持其他服務業發展,重點扶持平臺推進、項目建設、產業提升、企業培育等。
體育特色小鎮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運營管理模式[14],政府主要負責管理和引導,遴選優秀的企業入駐體育特色小鎮。政府進行主要的前期投入,在基礎設施基本健全的狀況下,吸引優秀體育產品企業入駐。
通過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積極促進不同產品企業間的合作,加速開發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制定規范企業發展避免惡性競爭,實現體育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降低運營成本,既實現了體育特色小鎮的快速建設,也將有利于特色小鎮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
將極限越野小鎮作為人才智力引進的重要平臺,通過社會招公開選調及在職培訓等方式,引進市場管理、生態、產業、文化、體育等管理型、技術型人才,為大型運動賽事組織、極限運動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引進極限運動教練、著名運動員等,建立冠軍運動員之家,提升極限運動發展水平。
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產品相互滲透、相互交叉,逐步融合形成新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是產業發展、演化到高級階段的表現形式,也是對原有產業形態的再造整合,其最終結果是形成新的產業形式。產業融合能夠整合經濟資源,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技術創新,激發經濟活力。江郎山運動休閑小鎮在充分利用5A級風景區的基礎之上,結合江郎山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優勢,把握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要素。在打造以極限運動為特色項目的運動小鎮的同時,加強運動休閑項目的推廣和基礎運動設施的完善。大力配套旅游體閑、度假養老、文化體驗、觀光游覽、農業體驗等產業,形成體育產業為引領,相關產業聯動發展,打破原有產業之間界限,使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之間深度融合,從而為江郎山運動休閑小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品牌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它的載體是用以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象征、記號、術語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于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江郎山運動休閑小鎮結合當地特色文化,挖據極限越野項目的文化內涵,分級分類策劃,對項目由來、發展、規則等進行全面清晰系統展示。深度挖掘江郎山的丹霞地貌潛在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固定承接多項極限運動賽事,吸引極限運動專業運動員參與各類賽事,為極限運動愛好者提供各類體驗項目,打造體育小鎮的特色丹霞極限運動品牌,增強極限運動體驗對游客的吸引力,打造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極限表演及賽事品牌。
習近平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強調: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能實現轉換,我們在經濟競爭中處于下風,科技創新是經濟體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運動休閑小鎮最為一個新興的經濟體,在建設規劃的過程中應當要充分重視科技在小鎮發展中的重要性,加強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使小鎮融入科技,使小鎮“智慧升級”。江郎山通過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對景區、賽道、游客、運動員、體驗設施、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等進行連接,促進智慧展示、智慧運營、智慧管理、智慧應急的發展。通過GPS定位、掃碼支付等方式,促進小鎮農產品和極限越野裝備的銷售,方便極限越野設施和運動休閑設施的使用,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智慧賽道、智慧景區、智慧小鎮的提升。
2015年3月5日下午,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指出:“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運動休閑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做好體育產業的人才儲備是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之一。主要從以下幾種渠道:引進專業人才、自主培養、產學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儲備體育產業人才。由于特色小鎮建設初期,各層次專業人才緊缺,需采用引進制度吸引各方面、各層次、不同梯度的人才,參與到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同時為促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必定要解決人才供應問題,自主培養和產學合作培養雙管齊下,將有利于各梯度人才的建設。
2017年8月17日,浙江省體育局開始關于運動休閑小鎮的認定工作,并發布相關標準,要求申報的小鎮3年內體育固定投資不低于2億元,5年內不得低于5億元,用于核心運動休閑項目投資不低于5000萬元,5年內不得低于2億元。這一標準對于小鎮在建設時需要有較強的資金做保障,除積極爭取政府資金,擴大政府支持以外,還需積極地利用多種渠道引入社會資金。抵押擔保融資、以市場為導向的融資平臺、以商招商的創新模式,都將有利于社會資金的融入。搭建市場為導向的融資平臺,有助于吸引社會資本的融入。以商招商,在現有投資企業項目的基礎上引入其他企業融入擴大產業鏈。
[1]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Z].2017,2018.
[2] 王虹.特色小鎮的發展與治理,公眾有哪些看法期待[J].國家治理,2017(15):3-16.
[3] 錢巧鮮.特色小鎮體育生態建設研究——以浙江諸暨大唐襪藝小鎮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3):25-27.
[4] 張清華,宋年春.體育特色小鎮構建背景下峽山區體育旅游SWOT分析與對策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7(3):19-22.
[5] 張雷.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概念、類型與發展路徑[J].體育科學,2018(1):18-26.
[6] 沈克印,楊毅然.體育特色小鎮: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體育產業跨界融合的實踐探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6):56-62.
[7]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Z].2016.
[8] 曾江,慈鋒.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特色小鎮建設[J].宏觀經濟管理,2016(12):51-56.
[9] 華穎.健康中國建設:戰略意義、當前形勢與推進關鍵[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6):105-111.
[10] 張月蕾,張寶雷,杜輝,等.“健康中國”背景下體育特色小鎮創建路徑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8(1):41-45.
[11] 余子萍.旅游度假區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分析——以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區為例[J].中國市場,2016(8):163-165.
[12] 楊振之.論度假旅游資源的分類與評價[J].旅游學刊,2005(6):30-34.
[13] 黃細嘉,宋麗娟.紅色旅游資源構成要素與開發因素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53-59.
[14] 王璐.市場化運作過程中政府的角色重構——以龍泉青瓷小鎮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6(3):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