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曼,于可紅
(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體育學系,浙江 杭州 310028)
2000年和2014年是中國社會經濟轉折的兩個大年:2003年是中國私人汽車保有量開始呈現井噴式發展的起點,而私家車則是代表國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突出標志;2014年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方式得出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年份(美國17.4萬億美元,中國17.6萬億美元)。這也是本文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年份進行比較的主要原因所在。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2000年與2014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數據報告,對2000與2014年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的健康狀況指標進行了對比分析,以及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體質測試監測點校),初中階段13至15歲的學生,進行的體質測試態度與體力活動的問卷分析,分析正處在青春發育階段的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變化特征,從微觀角度入手,試圖找出初中生生活方式與其體質健康狀況的關系。
本文以浙江省城市初中學校13~15歲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對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初中學生2000年與2014年的學生進行體力活動以及體質測試態度的調查問卷比較,以及分析2000與2014年學生體質動態變化特征。
1.2.1 文獻閱讀法。閱讀與分析了2000年與2014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以達到較為客觀和全面地了解浙江省學生體質情況。
1.2.2 問卷調查法。通過留存的2000年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的調查問卷200份,并結合2014年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的學生體質測試態度與體力活動的200份調查問卷,進行數據分析。
1.2.3 數據統計法。通過SPSS與Excel軟件對問卷調查得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我們分別對身體形態、身體機能,以及身體素質這三大類八項指標進行了比較與分析,結果如下:
2.1.1 身體形態(身高與體重)。 身高方面,2000與2014年,浙江省初中學生的身高每個年齡階段均有所增長,男生增長幅度大于女生。人的身高發育與遺傳、營養、體育活動及社會環境密切相關。近年來,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學生的青春發育有提前的趨勢,表現在城市學生的身高發育出現了快速增長期有所提前,女生更明顯2000年14比13歲身高增長2.2cm。到2014年相同年齡上有1.3cm的增幅,2014年與2000年相比又有提前成熟趨勢。
體重方面,浙江省男女學生整體上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男生各年齡段平均體重的增長幅度明顯大于女生,女生雖然都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相對較小,且各年齡段的平均體重幾乎都呈正增長,女生在進入青春期后,對自身形體美的意識提升也有一定的關系。
2.1.2 身體機能(肺活量)。肺活量作為反映學生胸廓發育水平和肺的通氣功能的重要指標,在青少年發育階段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與2000年相比,浙江省初中學生各年齡段的肺活量均有升高,趨勢明顯。其中女生肺活量差值大于男生,女生14~15歲增長幅度最大。肺活量出現年齡最大值方面,男生差值最為明顯出現在13歲,女生出現在15歲。肺活量的上升與耐力素質趨好有關。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一直都有800m或其它耐力測試的考試項目,這對初三年級會有較大影響`。

表1 浙江省初中(13~15歲)學生身高“差值”比較

表2 浙江省初中(13~15歲)學生體重差值比較

表3 浙江省初中學生肺活量“差值”比較一覽表
3.1.3 身體素質。反映學生速度素質的50m跑方面,與2000年相比,2014年浙江省初中學生50m跑成績總體呈提高態勢,除男生13歲和女生13歲、14歲變化相對大一點外,整體呈現出微弱的上升。

表4 浙江省初中學生50米跑“差值”比較一覽表
反映下肢爆發力素質的立定跳遠水平,與2000年相比,2014年浙江省初中學生立定跳遠成績總體呈提高態勢。在13~14歲這個階段城男城女2000年到2014年呈上升趨勢,但是在15歲這個年齡階段,城男城女均出現下降。

表5 浙江省初中學生立定跳遠“差值”比較一覽表
反映學生力量素質水平的測試,男生13~22歲采用引體向上,而女生采用仰臥起坐。2000年與2014年相比,在引體向上,初中男生變化不大,女生在仰臥起坐上也是同樣的現象。

表6 浙江省初中學生力量素質“差值”比較一覽表
耐力素質的測試指標方面,13~22歲男生采用1 000m跑測試,13~22歲女生采用800m跑測試。城男在13到14歲中1 000m成績有所提升,但是在15歲中出現出小幅度下降,城女800m測試中,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15歲的差值明顯較大。在此階段出現小幅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學生正處于初三學段,學習壓力較之前壓力陡增,雖有中考體育,但學習壓力還是很大,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因此學生的活動時間較之前依然有所下降。

表7 浙江省初中學生耐力素質“差值”比較一覽表

表8 浙江省初中學生坐位體前屈“差值”比較一覽表
坐位體前屈測試主要反映學生的柔韌素質,與2000年相比,2014年浙江省初中學生柔韌素質總體呈上升趨勢。男生增長幅度不明顯,但女生增幅較大,在15歲增加最為明顯,總的來說女生增長幅度較為明顯。
2.2.1 2000年與2014年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情況分析。如表9所示,2014年的學生相較于2000年的學生不喜歡課外體育活動有大幅增長。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究。是學生怕苦?還是我們體育教學出了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表9 2000年與2014年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情況表(%)
如今,“但聞朝夕讀書聲,不見操場健身郎”的現象日益嚴重。國家雖然推行了“陽光體育”、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政策,但受諸多因素影響,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愿意程度大幅度減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時代的到來,日漸豐富的電子產品充斥著我們,學生用電子產品上網,玩游戲,來代替自己的課余消遣活動,“以靜為主”的生活方式,包括學生課業負擔重,學校只重視“主科”而忽視體育這樣的“副科”,體育課不予以重視,包括大的社會文化家庭環境,家長在選知名學校時,幾乎不關心學校有幾個體育老師、體育設施、運動場館建設情況。這些因素都值得我們去思考與關心。
2.2.2 2000年與2014年學生體育測試態度情況分析。表10可以看出,升學評定與成績掛鉤是最能激起學生在參與中盡最大努力,說明對測試的真正意義不清楚,還是帶有很大的功利色彩。在2014年學生體質測試中,學生在800(1 000)m測試的努力程度中,僅有31.5%的學生表示自己盡到了100%的努力,而其余68.5%的學生800(1 000)m測試成績均不是自己的真實水平,反映不出學生的真實耐力水平狀況,這也反映出被試學生把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當成是一種負擔,在耐力素質的測試上,有的學生即使來了也不認真測試的態度。這就說明15年過去了,對體質測試方面的認知并沒有實質性提高。

表10 2000與2014年學生體質測試態度情況表
影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外部環境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營養、周圍環境、生活方式、體育鍛煉等。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生長細胞活躍,各種激素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各種營養的需求量也很大。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飲食規律、遵守作息時間、保持運動等。本調查研究的生活方式包括學生日常的睡眠與交通情況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2.3.1 睡眠情況。睡眠是人生十分重要的生理現象,少睡眠會使體質下降而抵抗能力減退,睡眠質量不好會導致精力不集中。睡眠的主要作用是為保護身心健康,使大腦和全身獲得消除疲勞的機會;同時又可以為身體積蓄能量,補償消耗的能量。長期睡眠不足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不僅直接危害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表11 2014年學生睡眠情況調查表
2.3.2 身體活動情況。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青少年兒童每天應至少進行不少于60min的中等強度以上的體力活動,也有學者建議每天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時間不得低于30min。青少年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不僅有助于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也有助于預防一些慢性疾病。

表12 學生身體活動(交通)情況表
3.1.1 浙江省2000年與2014的體質健康數據比較中,初中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指標總體都是呈上升的特征,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2000年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9 279.16元,2014年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40 393.00元,經濟的快速發展, 學生的青春發育有提前的趨勢。體重增長明顯,意味著肥胖增長趨勢明顯。
3.1.2 2000年與2014年對比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情況分析得出,2000年學生愿意參加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情況好于2014年參與情況。在愿意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嗎這個選項中,2000年學生有52.80%選擇了非常愿意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只有0.50%的人選擇了不愿意。而2014年的選擇“不愿意”、“非常不愿意”以及“一般”態度的學生比例占到了45.4%。課外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降低,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值得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3.1.3 在2000年體育測試態度問卷分析,哪種情況下你參加測試你會盡最大努力,升學評定與成績掛鉤是最能激起學生在參與中盡最大努力,在2014年學生體質測試中,學生在800(1 000)m測試的努力程度中,僅有31.5%的學生表示自己盡到了100%的努力,而其余68.5%的學生測試成績均不是自己的真實水平,反映不出學生的真實耐力水平狀況,指標有待于研究。
3.1.4 浙江省初中學生學習任務重,睡眠時間難以保證,由于學習等壓力,有超過87.2%的學生睡眠時間不足8h,其中更有2.3%的學生睡眠時間不足5h。
3.2.1 要樹立“終身體育” 和“健康第一”的觀念,提升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意識。豐富學校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和感受,提高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
3.2.2 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2008年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指出,“初中生睡眠時間應該達到9小時,高中生的睡眠時間要達到8小時”。但問卷調查顯示,浙江省有超過87.2%的學生睡眠不足8h,因此,要適當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以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
3.2.3 保證學生充足的身體活動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學生使用主動的通勤模式(步行、自行車等),另外學校在保證體育課正常進行的同時積極組織學生每天進行1h的身體活動,以增加學生的身體活動量。
3.2.4 提高家長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家庭在學生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家庭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學生的生活起居、飲食和休息是否規律,不僅取決于學生本身,還與家長的態度和觀念有關。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等.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馬思遠.我國中小學體質下降及其社會成因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3] 王香生,黃雅君.體力活動與健康:研究及應用[J].體育與科學,2008,29(6):76-78.
[4] 王超,陳佩杰.體力活動研究的現狀及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8):43-49.
[5] 杜發強,樊晶晶.中國學生體質測試指標體系演進與發展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4,35(3):60-67.
[6]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
[7] 于可紅,等,中國青少年兒童體質特征及其發展趨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8] 于可紅,毋順碧.中國、美國、日本體質研究比較[J].體育科學,2004,5(7): 56-57.
[9] 王香生,黃雅君.體力活動與健康:研究及應用[J].體育與科學,2008,29(6):76-78.
[10] 郭永春,于可紅.我國學生1985-2015年體質健康研究綜述[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1):62-68.
[11]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2000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12] 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EB/OL].人民網,2015-11-25.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等.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