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翠
作為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井大附中的一名教師,對于近日學生使用手機猖獗的現象深感頭疼,想來各位教育工作者和各位家長對這件事情深有同感。
現在使用手機現象十分普及,在我們校園里,幾乎每個學生都有手機。學生究竟能不能帶手機到學校,我曾和一些師生就這一問題進行探究。絕大多數學生都贊成帶手機進入校園,認為手機能當學習工具,比如有電子字典、電子圖書、計算器等功能,對學習有幫助。學生能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和家長、老師聯系方便,也有利于家長監督學生。的確,手機為我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但大多數老師和部分學生持反對意見。認為學生帶手機對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具體表現在:
一、影響上課: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如果學生在上課和上晚自習時間玩游戲、看小說、聊QQ微信或發短信息,會使學生無心聽課和學習,減少了寧靜的夜晚的深入思考的時間。
二、手機作弊:用手機舞弊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近日來的監考中發現部分學生使用手機作弊,將手機放入衣服的袖口內,甚至是女學生用腿夾著手機,不讓老師發現。而且手機作弊,一條信息可以發給好幾個同學或者微信群發,傳播范圍極廣,考風不好勢必影響學風,同學們會認為反正都能抄得到,何必再好好學習,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正常學習及學校的管理。
三、管理不便:手機是貴重物品,保管不方便,萬一丟失,就會給老師和學生增加不必要的麻煩。而且有些同學借其他同學的手機玩,不方便管理,一旦丟失,更加麻煩。
四、導致攀比: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款式變化日新月異,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新款式、新功能,學生的虛榮心理較強,更易形成攀比之風。
都說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智能手機。我想這句話是沒錯的,畢竟青年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他們有手機很難控制自己不去玩游戲看小說,時不時就想摸出手機來玩,沒有心思學習。德國頂尖腦神經學家、哈佛大學教授Spitzer近年的力作《數字癡呆化,數字化社會如何扼殺我們孩子的腦力》讓我們看到,這已經成為世界難題。
德國是個教育零成本,零門檻的發達國家,手機、網絡的普及比中國更早更快更廣,Spitzer教授在認真的對比分析后發現:當今德國小學入學新生多動、易暴怒、提筆忘字、做題粗心、記憶力差、詞不達意、協調性差、粘人、孤僻等等問題,都比移動時代之前的孩子有了明顯的增加。
他認為,對智力建設沒有幫助的行為包括:電視、電玩、網游、網絡依賴。作為一個著名學者,Spitzer教授看得更遠,他看到的是數字癡呆化對一個人整個人生的影響。他認為沉溺于這些行為的人在學習階段表現為各種學習障礙和自我管理問題。到了中年晚年,就會導致失業、生病、破產、孤獨、抑郁甚至早死。
我們這里有個關于在學校使用手機的目的調查,從中我們可以客觀的了解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來自百度)

那么學生上課時玩手機怎么辦?
我認為:
在新學開始就宣布嚴格的紀律,學生違規使用手機,開始的時候可以處理的嚴厲一些,起到震懾作用。
在德育處、每個班教室都設置一個手機管理箱。學生課前將手機送到手機管理箱統一靜音保管,下課或課業結束后再取回。
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機遇下,召開關于手機使用的主題班會或者是全校的演講,讓學生們意識到使用手機的危害。應當推出一個使用手機網絡游戲而影響巨大的學生給同學們講講他的后悔以及以后該如何改正,再讓一位自制力較好,使用手機非常有節制,趨利避害的同學,告訴大家如何有節制的使用手機并且讓手機成為自己的好助手。
有些學生使用手機是受到環境影響,良好的禁用氛圍會讓他們對手機不感興趣。再就是不能讓學生養成使用手機的習慣。做到了這兩點手機問題就不可怕了。
這里有一個我們學校班級的規章制度供大家參考:
1.帶手機進入校園,開除;
2.白天上課或晚自習混出學校上網或者夜不歸宿,開除;
3.上課和晚自習期間使用手機,扣5分德育積分;
“百度一下”創造不了蘋果,也拿不到諾貝爾獎,思想從哪里來?
真正的思想,來自于對學習的嚴肅思考和不懈努力。高中生活的真諦就是學習,努力學習就是我們高中生的一種責任。在報到前三天,我們推出一則微信“年過完該收心了。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苦,所有人都一樣”。
這則微信在最后提醒大家,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尤其在這個“有問題,百度一下”的年代,大家要清醒地認識到:喬布斯靠“百度一下”創造不了蘋果,屠呦呦靠“百度一下”摘不到諾貝爾獎。專注學習、自主自律才是硬道理。
真正的思想,來自于撬動整個地球的壯志豪情。我們2018屆有位同學,一直有個夢想,想走進牛津大學這所著名學府深造,將來為民族騰飛出份力、為中國富強做點貢獻。目前他正在為夢想而努力。他的家長告訴我,在家里,聊天、看手機的父母經常受到兒子的批評與教育,為此他是既汗顏又深為這個兒子驕傲。今天中國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改革的方向是讓既有扎實的基礎,又有出眾的綜合能力的人在高考這個綜合考場中勝出,在學習校內知識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同學把目光瞄準理想高校的自主招生,用拼搏和汗水來擁抱自己的夢想。
真正的思想,來自于一群志于道者的交流碰撞。非洲有句諺語: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在避免數字化危害的過程中,一個積極向上的優秀團隊尤其重要。高中同學的友誼彌足珍貴,但“搖一搖、掃一掃”培養不出真正的必有我師的三人行,“真正的朋友,也絕不是靠一起玩“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電腦游戲培養起來的。它是在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和集體一起前進過程中被認可而形成的”。
你成長過程中應該有更多的“邢定玉、王紅陽、朱小蔓、楊德廣、徐光裕、吳鐵軍、張大春、董文釗式的九中學子的陪伴與滋養。
當然,真正的思想者還必須能享受孤獨,既要灌輸熱烈的感情,又要擁有堅強的理智,唯其如此,才能在碎片化的喧囂世界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所以,讓我們的同學們不再被手機控制,而是自己很好的掌控手機,有節制的使用手機,趨利避害,讓手機成為我們的助手,而不是控制我們的魔鬼。讓同學們有更多時間在操場上運動、跳躍,鍛煉一個良好的體魄。讓同學們有更多的時間深入思考,有更多的時間結交志同道合的,有夢想,努力奮斗的青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同學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出發,行動起來,實現夢想。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只有少年正確的有節制的使用手機,追逐夢想,我們的國家才能強大起來,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再次復興,才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