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記者 范凌志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接受法新社專訪時,呼吁國際社會“約束中國,站出來捍衛自由”。這不僅未在國際社會產生影響,在臺灣內部還出現許多負面評價,不少專家及媒體猛批她把臺灣推上風口浪尖,變成“中美之間的戰場”,甚至有人稱她這種分裂兩岸的做法是“中華民族的公敵”。
在國際上沒什么反響
在27日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記者對此事提問稱,這種說法混淆視聽,毫無事實依據。目的是要在兩岸同胞之間制造敵意,企圖挾洋自重,進一步升高兩岸對抗。這樣的圖謀不會得逞。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是離間不了的,企圖遏制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更是不自量力。
蔡英文作此發言后,國際上對此說法也是“漠視無比”,連發布專訪的法新社也并沒有特殊響應。英國廣播公司(BBC)28日為回應此專訪,特別采訪島內學者——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談對蔡英文說法的解讀,但也沒有更深層的評論。也有其他若干國外媒體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但重點多放在國臺辦批蔡英文“企圖挾洋自重”等大陸的反應,沒有太多媒體有評論解讀內容。
島內專家擔憂臺灣成“戰場”
比起國際上的平靜,蔡英文的言辭在島內倒是引爆了政壇和輿論場。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28日在發布于臺灣“中時電子報”上的文章中質疑,蔡英文的作法“要讓臺灣成為美中戰場”。張亞中認為,蔡英文此專訪,會使民眾擔心未來“臺灣會否成為華府與北京較勁的沖突戰場、權力爭奪下的犧牲品”。張亞中擔心地表示,在美國不斷打“臺灣牌”的情況下,無論中美沖突是有意被挑起,還是不小心擦槍走火,“戰場都會是在臺灣”,這樣受到危害的終究還是人民。
“蔡英文要全球制約中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公敵”,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27日在社交媒體上的評論則更為尖銳。她認為,蔡英文的“臺獨”路不是在“獨派”壓力下勉強為之,她自己就是堅定的“臺獨”工作者。黃智賢表示,蔡英文接受專訪,是應對年底“九合一”選舉的“起身炮”:“民進黨選舉的三部曲,就是撒錢、選舉奧步(意為“賤招”)、罵大陸。錢,準備了1萬億。選舉奧步,陸續有招。把大陸設定為‘敵國,指責對岸欺負臺灣,要求選民站出來挺民進黨,則是綠營招喚選票的基本邏輯?!?/p>
臺“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27日說,除軍事外,臺灣現在幾乎是全面跟大陸對抗,“蔡英文只有30%的人支持,在臺灣她也沒有問過其他70%的意見,跟大陸做全面對抗,非常不恰當。”臺北市長國民黨參選人丁守中認為,民進黨此番做法,是自己跳到前線當“反中急先鋒”,但這已超出臺灣的能力范圍。丁守中說,大陸是臺灣重要市場及貿易伙伴,且兩岸“同文、同種、同血緣”,雙方關系搞好,才有益島內經濟發展和兩岸和平。
孤立大陸很難引發共鳴
臺灣《旺報》28日發文警告,在蔡英文稱集結國際力量制約大陸后,立即傳出臺灣將參與美國在所羅門群島的演習,還有綠營暗助的各類“臺獨”公投,可以看出,挾洋自重與“臺獨”公投,已成臺海爆發危機的引信,臺當局不阻擋,還想火上加油,兩岸離攤牌也越來越近,“綠營只要再多走幾步,就是懸崖。”
對于蔡英文想要孤立大陸的企圖,“中時電子報”援引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王欽的話稱,這很難在島內和國際上“產生共鳴”。王欽表示,蔡英文在專訪中完全悖離事實,她對大陸發展的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大陸具體戰略的外在效果,統統作出負面解讀,刻意塑造出充滿威脅的形象。比如,她將多數學者使用的中性詞“崛起”說成帶有負面色彩的“擴張”,認定大陸崛起只會對臺灣以及全球帶來負面沖擊,而回避大陸與世界各國的熱情合作。
《旺報》評論認為,蔡英文這次的訪談,比較她過去的經驗,特別是她對大陸的觀感,以及政策上或內心上準備要對北京采取因應措施的看法,較之前更為清晰。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表示,在國際政治上,“制約”是一個政治意涵很重、也很負面的字眼,“呼吁國際社會挺身制約中國”意味著國際社會一起把大陸“框起來”。蔡英文呼吁“其他國家和臺灣聯手防御中國的擴張主義目標”,不啻是對大陸赤裸裸地展現敵意。▲
環球時報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