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雙贏。
關鍵詞:家園合作;主題活動;開展策略
一、 家長參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現狀分析
開展主題活動時,常常需要家長共同收集與該主題相關的“家庭資源”,比如:實物材料、圖文信息、多媒體信息等,以便更順利的將主題活動生動、豐富又有趣地開展下去。老師往往會在“家長園地”或“家校路路通”(短信通知)中呼吁家長一起收集主題活動所需要的資源并帶入園。可一開始很少有家長能積極地將材料、信息資料帶來,需要老師反復要求,才陸續有人帶來,因為不能及時的進行收集,就影響了主題活動的及時開展。這個現象使老師們困惑不已。為此,我結合自己實際工作情況作了以下的分析:
原因一:不醒目的通知。只是在“家長園地”的某一欄目中張貼了較小版塊的文字通知,這樣的“通知”就不夠醒目。因為接送孩子時很多家長來去匆匆,很難會注意到“家長園地”中新的通知,使得家長不能及時地得知所需要收集的材料。另外,教師在通過短信通知時對材料的要求只是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沒有具體的要求或圖片要求,這樣的通知也會容易讓家長忽略。
原因二:不理解的家長。家長中很少有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所以在一些地方不能和老師及時的產生共鳴。如果他不理解老師所要收集的這些“資源”對幼兒有何教育價值,可能就會對“收集資源”的這項工作不夠重視,覺得可收集可不收集。
原因三:不充分的利用。家長雖然帶來了資料、信息、材料。但是,如果老師沒有積極引導幼兒合理地發揮這些材料的教育價值,就會導致這些材料在主題環境、游戲活動中使用率不高。久而久之,家長對“收集資源”的工作也就開始敷衍起來。
原因四:不明顯的效果。正因為這些材料沒有被充分利用,家長也看不到幼兒使用了這些“家庭資源”之后的進步、成果或作品。所以也就忽視了“家庭資源”的重要性。
二、 推動家長參與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的策略
(一) 積極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充分發揮家庭資源
幼兒園一貫重視家園合力教育,主題活動的開展更是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也是促進家園共育的一項長期的重要舉措。
在開展“我們居住的地方”主題活動時,需要收集“家庭資源”:新、舊昆山城的圖文資料、各種紙盒、瓶子、幼兒居住的小區照片、家鄉的特產等。構想讓幼兒使用這些“家庭資源”來設計未來的昆山城、開展家鄉特產品嘗會等活動,使主題內容更豐富,主題形式更有趣。為了收集到更多更豐富的“家庭資源”,做了以下的嘗試:
1. 詳細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
首先在“家長園地”中,詳細地向家長介紹了主題構想。然后,告訴家長收集這些材料的意圖,讓家長知道這些材料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還將這一信息通過“家校路路通”“班級家長群”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告知每一個家長,保證每位家長都得知這項工作。
2. 邀請家長參與主題活動
讓家長走進教室,走進幼兒,走進主題。請個別家長自愿地來給我班的幼兒組織教學;請家長利用雙休日的時間,有意識地帶領幼兒參觀自己居住的小區,游覽家鄉的風景名勝,向幼兒介紹本地民間傳說、土特產和近幾年的變化。
3. 與家長分享主題成果
以親子活動的形式,讓幼兒與家長共同分享成果:展出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制作的“未來昆山城”“新亭林園”“好吃的昆山美食”。并把幼兒在主題開展過程中的活動照片,張貼在教室門口的主題墻上、班級網頁上、家長群里,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到:幼兒在該主題活動中利用這些“家庭資源”,具體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老師又是如何充分利用了這些“家庭資源”的。
(二) 多渠道的宣傳,讓家長認清自身的教育功用
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等多渠道的宣傳,讓家長認識到自己本身對于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例如,在主題活動“變廢為寶”中,班級一位有“二孩”的媽媽在利用休息時間精心制作了一雙“水晶鞋”,連著幾個晚上都做到了半夜。在幼兒園組織的愛心義賣活動中,這雙鞋子驚艷了所有人,大家都搶著出“高價”要買。事后,她的小女兒十分自豪地說:“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聰明最能干最不怕累的人,我也要向媽媽學習。”所以父母對幼兒的影響真的是不容小覷。另外,通過個別交流、家訪等機會與家長溝通,了解家長的育兒方法,優化一些家長已有的教育思想,以便根據主題內容一起更好地教育幼兒。
(三) 豐富參與形式,探索家園互動新途徑
只有積極有效的家園互動,主題活動才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才能使家庭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以來,在挖掘家園互動的方面上做了一些努力。
1.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一般主題活動進行到2/3時,我們會通過“家校路路通”、“成長檔案”、“家長群”與家長進行交流。反映幼兒在本主題學習中的一些情況,也鼓勵家長們反映幼兒在家的言語、感受。讓教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兒在主題學習中的掌握情況,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地開展剩下的主題活動。
2. 資源共享區。經常有家長問我:“老師,你介紹幾本好書吧!”“什么故事是幼兒喜歡聽的呢?”、“在家能和孩子玩些什么游戲呢?”等一些問題,為此在“家長園地”中開辟了專為家長設計的“資源共享”欄目。在“共享欄”內提供了與本主題內容相關的幼兒故事、游戲、歌曲,還有育兒資料、優秀網站推薦等,家長們可自行借閱,而“共享欄”內的資料都是老師和家長共同收集的。
3. 班級網站:及時將幼兒在幼兒園所學的內容和在幼兒園的表現上傳到網站上,讓家長在家中就能了解到幼兒的一切。在網站上家長還能與老師相互溝通,增進對幼兒的了解。增進了家庭與幼兒園,家庭與家庭之間的聯系。
在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的是家長的配合,更需要的是家長的合作,因為家園合作是一種“互補”的關系,是“共同完善”的一個過程。這樣的家園合力,才能讓幼兒園主題活動更精彩。
作者簡介:葉靜,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區鹿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