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訪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成功的家訪不但能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共同研究改進教育學生的方法措施,還能密切師生關系,增強師生情感,促進教育教學工作。
關鍵詞:家校聯動;家訪;溝通;以心換心;心靈共鳴
一、 家訪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身心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不是學校里單一的“教”和學生單一的“學”,而是要家校聯動,產生“1+1>2”的效果。
如何家校聯動?最好的方式還是家訪。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者之機會與責任》一文中講到: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雙慧眼,一顆慧心;要時時刻刻尋找發現機會;要善于抓住一切機會去家訪;抓住學生的點滴進步;抓住孩子向上的火苗去家訪。在家訪中進一步了解學生,尋找自己在教育中誤入的胡同,運用得好,每一次家訪都能成為教師自身教學藝術提升的重要途徑,成為學生化繭成蝶的動力。
二、 家訪中的絕活
(一) 你進步,我家訪
小學大師桂賢娣的家訪有絕活有魅力。她的“學生進步,老師家訪”,讓家訪成為了一件樂事,成為學生的一種榮耀,甚至變成家庭關系的融合劑。對于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桂賢娣都放在校內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再想別的辦法解決。學生進步了,老師家訪,學生再進步,老師再家訪?!澳氵M步,我家訪”,讓家訪變報憂為報喜,變被動為主動,家訪不再尷尬,家訪讓師生產生心靈的共鳴!
班里曾經有一個叫小沈的孩子,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他是我班的新聞人物,每天關于他的新聞總是層出不窮,有時還會給你帶來很多“驚喜”。為此,我多次給他上教育課,重要的話說三遍,我認為的好習慣、好行為,說了何止三遍啊!連辦公室的同年級老師都說我就像個現代版的“唐僧”。但是,每次小沈同學都是“虛心接受,就是不改”。為此我決定家訪,家訪準備說些什么呢?我沉思良久……
來到小沈家還未坐定,他媽媽開口便問:“老師,是不是我家孩子又在學校里惹事了,犯了錯誤了?”我笑著說:“不是,最近老師們發現小沈同學上課表現好些了,所以趕緊來向你們父母送喜訊來了。”聽到我在表揚他,小沈捏著的衣角翻得更皺了,我知道這是他的習慣動作——他一緊張,就會這樣做。后來,聽他說,他以為老師要把他那天欺負女同學的事情告訴媽媽的。在接下去的十多分鐘中,他坐在一旁,仔細地聆聽著我和他媽媽的交談,從未見過他如此地虔誠,如此地專注……難道換了一個地方,把課堂搬到了家里,他就變了一個人了嗎?在回家的路上我反思自己的教育,
一次再普通不過的家訪,竟然讓一個孩子有了這樣的變化。接下來的一周,小沈同學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雖然還有一些“惹事生非”的事情發生,但是那程度在我的提醒下慢慢次數變少了,幅度變小了。后來,和他的一次談心中,他說:老師,你的那一次家訪讓我知道我在你心目中是有位置的。我之前的調皮,就是想引起您的注意,引起同學們的關注。多么純樸的孩子啊,雖然“刷存在感”的方式有點不敢認同,但是每個人想得到認同感是沒有錯的。
一次家訪,讓孩子有了進步,也讓我深深地感覺到:班主任工作要做細做實,每一次家訪必不可少,只有走入孩子的內心,我們的孩子才會和你交心,才會認同你,才會使教育變得繽紛多彩。
(二) 溝通,讓你我心連心
教師家訪必須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之于教師,正如駿馬的重要性之于騎士。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也明確指出,班主任應“采取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用羅伯特·迪爾茨的話來說,即:溝通中的語言運用是具有魔力的,可以瞬間與他人建立親和力,可以在談笑間轉變一個人的信念,可以快速調整一個人的狀態??梢哉f,教師家訪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語言的有效使用,師生間的溝通,家校間的溝通讓你我心連心。
在家訪中,作為教師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擁有一顆包容之心,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家長。在家訪切入正題之前,切記不要一開頭就對家長訴苦、告狀,說了一大通孩子的缺點、不足。而是要語氣平和親切,先抓住孩子的閃光點,抓住孩子的優點,越是“問題學生”,越是要讓家長感受到自家孩子不是一無是處,在老師的心目中我的孩子還是有很多優點的。今天老師上門不是來告狀的,是來和我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試想,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中再循循善誘,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三) 以心換心——親其師,信其道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興趣去面對學習,讓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心換心是親其師,信其道的唯一途徑。一顆愛心,溫暖學生;一點童心,喚醒學生;一分耐心,打動學生;一片恒心,激勵學生。當學生有困難時,老師伸出愛之手;當學生有進步時,老師說出愛之言;堅持不懈,我相信再堅硬的頑石也會被溫暖,被打動。
在家訪中教師用一顆真心,一顆誠心去對待每一位家長,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對待問題學生小沈時,在家訪中我是懷著真心實意報喜的態度去家訪的,讓家長、孩子從這次家訪中真正體會到了老師對家長的尊重,對自己孩子的重視。家訪做到極致便是與心交融,以心換心。當你用自己的真心換來學生尊重之心,用自己的誠心換來家長信任之心的時候,這項工作的甜蜜,只有深陷其中的老師才能真正體會到。
時代在變,教育在變,學生也在變,但唯一不變的就是老師的家訪之路。家訪貴在堅持,只有讓家訪成為老師的一件樂事,成為學生的一種幸事。慢慢地,你就會發現:皮大王不搗蛋了,難管的班級聽話了,厭學的孩子喜歡上學了,學生和老師每天都帶著燦爛的笑容……
作為一名教師,一位班主任,能走進孩子的家,傾聽孩子和家長的心聲,在家校間建造一座美麗的心靈之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我愿在這美好的事情上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簡介:俞愛妹,江蘇省蘇州市,臨湖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