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區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健康人格教育更是社區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關鍵一環和重中之重。面對目前我國社區青少年人格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本文對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青少年健康人格;社區教育;教育路徑
一、 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影響因素
(一) 學校因素
應試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制的一部分是由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決定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嚴進寬出”的高校應試體系決定了學習成績是決定學生上哪所大學的唯一指標,甚至存在著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的社會觀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層面上過分注重分數高低、成績好壞可以說是重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盡管近年來政府、教育部門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人口這個基本國情是不可能改變的,因此應試教育的本質問題基本上很難得到根治。
(二) 社會因素
伴隨著經濟發展,一些重點和突出的社會問題也不斷顯露。特別是由于人性的陰暗,社會上一些受教育水平、成長環境等多方影響而最終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人,一些不良、不穩定的因素和問題,都會對青少年產生不同程度的惡劣影響。在人性的陰暗面前,一個成人抵擋住各種誘惑尚且需要足夠的毅力和定力,何況青少年還尚且不諳世事更加單純,難以理解社會實踐上的險惡。
二、 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 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管理的內部環境不容樂觀
從內部看,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的內部環境也不容樂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日千里,日新月異,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社會的轉型,人們的價值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和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先進的健康的文化與封建的腐朽的思想并存,泥沙俱下。從總體上看,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但更應看到問題,那就是青少年正處在成長時期,身心發展尚處在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發展階段,面對種種謠言、誘惑、誤導,很容易出現誤信、誤傳、誤行,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些問題與現象的存在,使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與難題。
(二) 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管理的深度和效果存在不足
我國社區青少年人格教育工作一直處于相對被動的局面,甚至在整個青少年教育過程中,人格教育一直是較為薄弱的一環。家長對社區教育存在認識上的不足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課外活動、課余休息運動、社區有益活動被認為是無足輕重的,甚至認為會影響到孩子文化課方面的學習和成績,導致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不能并重,學習成績和道德品格培養嚴重失衡。另外,從學校層面來說,嚴重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課業時間被擠壓,還要參加各類課后補習班和其他學習活動,接受社區教育、參加社區活動嚴重缺失,人格教育工作處于缺位狀態,活動的深度和效果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不足。
三、 加強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管理的措施建議
(一) 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優勢
加強社區社會工作者隊伍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和素質提升,是加強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發展的不二法門。具體措施可以是:一是搭建平臺,建立保障機制。將現代社會工作制度引入社區社會管理與服務,建立社區社會工作室,確定工作職責,界定服務領域,研究制定完善系列保障制度。二是加強督導,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將加強社會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通過與高校簽定社工實習基地,用專業社工知識與先進的服務理念帶動人才培養,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優勢,針對青少年中有特殊需求的人群開展個案、小組服務,促進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工作全面發展和進步。
(二) “三步驟”助推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分層管理
1. 第一步:以“菜單式診斷”為手段,讓教育有方向
我們根據構建的《社區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現狀》向社區發放調查,每個人以“菜單式診斷”來分析個人的優點與不足,從而將青少年人格發展需求分為共性和個性兩方面,并根據這兩方面制定社區學年度計劃,起到科學教育培訓的作用。比如根據調查反饋,社區發現青少年對生長發育有諸多煩惱,于是對癥下藥推出“青春必修課”青少年青春期教育項目。對一些在校后進生和單親家庭的子女,社區發現非常需要進行心理輔導,解決心理困惑。社區需對有不良行為和被列為社區矯正對象的青少年,主動結對幫教,轉化其思想行為,校正其人生追求。
2. 第二步:以“方案+實驗班”為基礎,讓教育有實效
教育培訓的流程采取“方案→培訓→實驗班反饋”。
方案指前期由各社區負責人撰寫方案上交,分管業務的相關負責人修改后定稿。實驗班指為了將青少年人格教育培訓內容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每次培訓后均開設試點實驗班。以實驗班為先導,通過典型內容實施反饋培訓成效。
3. 第三步:以“一模式三分層”為方式,讓培訓有深度
四個方陣分層培訓
方陣一:新手期——抓“持續”。將社區內較小年齡的低中段小學生組成初期培訓班,主要從道德知識儲備、道德實踐能力、成長加油站3個板塊幫助他們先做好基礎的人格養成。
方陣二:成長期——抓“示范”。采用師(社區優秀青少年)徒(高段小學生、初中生)結對,每月關注徒弟將心理健康成長、社會交往等方面,其中包括每月行為習慣指導1次、心理課指導2次,實踐活動指導1次,而徒弟在師傅指導后均進行自我反思。
方陣三:骨干型——抓“積累”。骨干活動室將進行社區優秀青少年人員(高中生或即將就業青年)考核,以現場考核成績錄取。活動室學習時間為雙周周六下午,通過社區骨干組工作人員的親自引領,內容包括外語、計算機網絡知識、科普知識、實用技能等培訓活動,法制教育、人文素養教育、科學精神教育、生命教育、職業教育等范疇。
方陣四:提高型——抓“薄弱”。面向輟學、失學和學習有困難的青少年,街道和社區要積極整合社會資源設立助學金,同時開展志愿者家教輔導、學習方法講座等活動,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另外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針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定期聘請專家進入社區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加強青春期心理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社區要創造條件設立心理輔導室和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對存在心理障礙的青少年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心理矯治服務。
作者簡介:張偉君,浙江省溫州市,溫州城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