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問題”是指在閱讀教學中能從學生整體參與的角度或者對教學內容整體理解的角度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創編、欣賞的重要提問或問題。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能達到“一問能抵許多問”的藝術效果,能夠有效簡化、優化教學思路,避免隨便的連問和簡單的碎問。
隨著“主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和認同,以及閱讀課堂上運用 “主問題”教學發揮的重要作用,研究 “主問題”的文章越來越多。教育界和學術界對 “主問題”的研究主要涉及了 “主問題”的概念、特點、功能、設計原則、設計策略、設計角度、優化策略、注意事項等方面,這些研究論文還進一步對小學、初中、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問題”進行了研究,甚至還有細分。但是,高中生的語文基礎薄弱,課堂教學參與度低、效果差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改善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和緊迫。筆者通過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對相關文獻資料的研讀,再結合高中語文教育的特點,進一步明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的內涵及特征。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內涵;“主問題”特征
“主問題”這個短語從語法上來說它的中心語是 “問題”。蘇聯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提出了一個鮮明的概念,即 “學習性問題”,強調 “學習性問題”的首要特點就是 “存在矛盾的信息或情境”。而在完全不同的語境下的發問只會造成那種無法激發思維的阻礙和困難。老師的作用在于從中能看清客觀矛盾并善于激化矛盾,可以將學習矛盾轉化為學生意識中的認知矛盾,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問題。
從學生的學習上來說,問題必須是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思考,并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東西。它必須滿足這樣幾個條件:首先,它必須是學生還沒有徹底弄明白的,是學生在探求未知的過程中所不能迅速地、自然而然地實現的目標,因此要誘發學生在認知上的疑難困惑感和內心深處的急切感;其次,它必須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思考,并能引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能快速深入地探究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最后,它必須與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相聯系,讓學生感覺到它與自己的已有知識有一定的聯系,只要在現有認知的基礎上經過自己一定的努力就能達成的目標。
那么,對于我們語文教學來說,每一篇文本都有許多問題,例如: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這里的每一個點都可以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問題,但是學生不同、文本不同、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所要針對的問題就會不同,而且每篇文本可能不止一個教學問題,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語文知識全部涵蓋,必須有所取舍。這就需要處理幾個教學問題之間的關系,找出能起到領導作用的問題,即“主問題”。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才是“主問題”呢?
從“主問題”的作用上來看,“主問題”是能夠對教學內容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提問”或“話題”。或者說,“主問題”是能指引學生認真細致地閱讀文本、思考文本的主要問題、重點問題或核心問題。或者說,“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能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者學生整體參與的角度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創編、欣賞的重要提問或問題。
從備課的環節上來說,閱讀教學的“主問題”應該是教師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學生的學情以及語文閱讀文本而確定了學生學習知識點以后設計的,是建立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上的、能夠把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不斷引向深入的主導問題或主線問題。
從教學的完整性、整體性上來講,“主問題”是與某些老師在課堂上問得過于隨意、問得過于簡單和問得過于瑣碎而相對的。它所指的是能從教學內容的完整性上以及全體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整體參與度上而設計的、能夠引領和指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的重要問題或關鍵問題,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
從功能和作用上強調,能夠引導和調節學生匯報閱讀成果的問題,發散式思維的問題,或是能夠引導學生比較深入地梳理課文的內容,提煉知識,增強能力的是主問題,也可以稱為文章的核心問題。
綜合上述,“主問題”要著眼于學生對文本學習的參與度、對文本的閱讀方式,還要著眼于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筆者參考一些老師的研究成果,結合自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分析,把主問題的特征概括為“五個力”。
一、 主導力
主問題的 “問”中有著豐富而充分的知識暗示,學生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循著暗示進行閱讀文本、思考問題、分析歸納知識、有效答問,在主問題的主導下,整個教學思路和教學層次都很清晰,學生探求的熱情也能最大限度地被激發。
二、 凝聚力
主問題教學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所有學生都可以盡情地享用這個平臺所帶來的學習樂趣,充分展現自我的才華。因此要形成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凝聚力,提高全體學生參與課堂閱讀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能夠長時間地沉浸在研讀課文的樂趣之中。
三、 牽引力
主問題可以規避以往教學中所提問題的弊端。它是設計者在著眼于文本整體內容和學生學情的基礎上而設計出來的具有很強概括性的教學問題,它對文本的閱讀教學具有極強的牽引力。它猶如網綱一般把散落在文本各處的知識點按照內在的邏輯性依次提起,使得整個閱讀教學活動緊湊、清晰而且高效。
四、 支撐力
設計主問題的最初目的就是試圖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來閱讀文本、理解文本,解決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教學持續時間短暫、對文本理解只浮于表層而不夠深入的學習現象,每一個主問題的呈現都能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較長時間的閱讀、理解、分析、討論和交流,每一個主問題的教學活動都是較為完整的教學活動板塊,它對文本的閱讀教學活動具有極強的支撐力。
五、 擴張力
在閱讀教學中所設計的主問題,是與文本的主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對閱讀教學具有極強的擴張力,能促使學生細心閱讀、積極探索、踴躍思辨。主問題可以引領課堂的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了強大統領作用。
總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課文、勾畫句段、思考討論、辨析歸納、舉手發言,整個課堂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其中。基于它的統領而串聯起對整個文本的教學,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思路清晰、過程緊湊,也使學生不僅學有所得,更是在學習中獲得精神的愉悅。
作者簡介:
張緒露,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淮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