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教改熱潮的影響下,英語教學研究也在不斷地深入推進,可以說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最重要的仍然是課堂教學的效果,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得以更好地提升,可以讓學生能夠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英語。要想使英語課堂能夠活躍起來,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那么英語教師就要努力鉆研教學教法、促進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有效互動。
關鍵詞:學習氛圍;問題引領;互動方式
有效互動,是小學英語課堂的一個顯著特點;因為英語課堂中需要師生間的對話、生生間的協作。互動的效果往往就能體現一節英語課課堂教學的成敗,所以英語教師要能夠更新教學觀念,把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互動作為研究英語課堂的一個有效的切入點,真正能夠將英語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加以靈活運用。下面我將聯系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促進師生互動的一些策略。
一、 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互動的興趣
俗話說,“環境育人”。那么相對于課堂教學來講,也可以說“氛圍育人”。一節好的課堂往往就有著好的氛圍,所以很多聽課者往往就看授課人課堂教學的氛圍,所以課堂教學氛圍也就成為人們衡量一節課好壞的標準之一。很多一線教師都會或多或少地采用一定的策略進行課堂氛圍的創設,以便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那么,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以便激發學生進行英語課堂互動的興趣呢?例如我在教學四年級英語《Lets make a fruit salad》時,我能夠讓學生在課前準備許多水果,有的孩子帶來了芒果,有的孩子帶來了蘋果,有的孩子帶來了梨子……上課時,我問,“你們想用帶來的水果自己制作一個水果沙拉嗎?”;孩子們紛紛表示愿意,于是我給孩子們進行分組,并讓他們自由發揮聰明才智進行水果沙拉的制作;制作后讓孩子們紛紛說說自己的貢獻,如帶來了哪些水果、怎么制作的……創設一個民主、寬松、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們能夠在自由的活動時空進行英語的學習,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例如我在教學《I like dogs》一課時,我能在課前準備一些卡片,如“a cat,a dog,an elephant...”等等;讓學生從卡片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動物卡片,并用英語來說說;而后采用伙伴合作的方式進行互動,用英語進行交流。在這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輕松、和諧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有自主選擇學習的權利。
二、 進行有效的提問引領,促進學習互動的深廣度
提問,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引領學生能夠進入理想學習境地的最直接性手段。提問是否有效,直接決定了師生能否完成當堂課的教學目標,直接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因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設計行之有效的提問,要能讓提問具有啟發性、合理性和延展性等。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英語課堂提問?我認為應以以下兩種互動方式為主。首先,教師為了能讓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而進行啟發式的提問,以便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教師的提問不能固守陳規,要能夠有語言的親和力、感染力,具備語言的豐富性和形象生動性,真正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能夠涌動起來。例如,我在教學《Would you like?》一課時,我能夠設置這樣的一些問題:“假如你很餓了,你想吃些什么呢?請你發揮自己的想象說一說。”“別人遞給了你想要的食物,你有什么想要說的嗎?”等等。教師的提問不僅要能調動學生思維想象力,而且要能夠讓學生在具備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思考,促進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深度與廣度進行學習英語。其次,教師還要能給予學生提問質疑的時間與空間,激勵學生能夠有疑而問、進行質疑提問,讓學生真正把自己的學習想法表達出來,從而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向縱深處行進。例如,我在教學《I like dogs》一課時,我讓孩子們自己說說學習這一課時還有哪些想要說的呢;有的孩子說“熊貓都生活在哪里?”、有的孩子說“大象到底有多大?”、有的孩子說“猴子到底有多聰明?”……而后,我讓孩子一個個講故事般地進行介紹,或是找知道的孩子介紹。通過這樣的交流與互動,讓孩子們學習英語的深度更深、廣度更廣。
三、 選擇合理的互動方式,增強學習活動的效果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以及學習自律性等特點決定了小學生的學習活動離不開師生間、學生間的有效互動,合理互動的選擇需要一定的學習基礎,需要一定的環境。我認為,小學英語教師要能夠因人、適時地選擇合理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引領學生進行生生互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改變以往英語教學的單邊學習方式、要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多邊互動方式,要讓學生能夠在學會傾聽、善于模仿、樂于協作、勇于交流等互動中理解英語、用英語交流,從而培養英語表達與運用的能力,并能在生活中加以一定的英語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的互動方式有很多,如師生間的交流、學生間的對話、學生進行英語口語的模仿以及利用英語課本劇等等。無論采用何種互動的方式,英語教師都要對學生能夠進行一定的鼓勵、引導,從而能夠讓英語學習的活動更加有效,能夠真正起到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的良好效果。
總而言之,英語是一門語言交流工具,因而英語教學要賦予其一定的語言情境,以交流活動為載體,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為目標,以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等技能為核心,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和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師要能夠精心設計英語互動環節,讓有效的互動在英語教學中促使學生能夠綻放智慧的火花。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教師專業標準研究課題組編.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要點行動示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王篤勤.小學英語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劉靜,教師,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