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事檔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在檔案的管理中存在著重要意義,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是檔案工作各環節的共同任務人事檔管理要不斷滿足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經濟的需求,及時解決現有問題,不斷加強人事檔案管理,使人事檔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實與究善
關鍵詞:人事檔蒙;管理;問題及建議
在人事管理中,人事檔案的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可以據此為其提供辦理任職、護照、港澳通行證的政審手續;提供婚姻狀況證明;為流動人員提供身份認定和辦理社會保險;為其代辦申報職稱;根據檔案年齡確定退休年齡;根據檔案中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年限推算提前退體年齡;代為繳納職工的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大病醫療統籌、工資調整;出具與人事檔案有關的證明材料等等。
一、檔案管理的意義
檔案的存在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以一定的物質形式存在并且其中有一部分要永久保存下去,為子孫后代造福。然而也要看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一方面檔案的數量和成分在日益增加和不斷豐富,另一方面檔案又處在不斷損毀的過程中。對于不斷形成和材料增加的檔案,通過加強檔案的收集工作來解決這一矛盾,而對于不斷損毀的檔案,則通過加強檔案的保管工作來解決。檔案工作的實踐,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一方面要求我們把檔案長期保管下去,為了維護集體和個人歷史真實面貌服務;另一方面檔案的“壽命”是有限的。為了解決這些急迫的問題,必須加強檔案的保管工作,無論對于現在還是將來的事業,都是一件任重道遠的工作。
二、人事檔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人事檔案是對一個職工個人學習、工作經歷、生活狀態和工作成績的原始記錄,是其本人享受各種社會待遇的憑據。它關系到職工的切身利益,是其接續保險、享受各項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據。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社會的發展,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
1、現行企事業人事檔案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現在企事業人事檔案沒有統一管理,企事業主管部門管理固定工身份和部分合同制工人檔案,有些企事業單位也管理合同制工人檔案。這種管理方式,有悖于企事業單位實行的全員勞動合同制,給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基礎管理工作帶來許多麻煩,也不利于維護職工個人利益,促進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建設科學、規范的勞動力市場。部分國有企業改制為私有企業,對檔案管理的重視程度逐漸減弱,職工檔案無人問津,甚至丟失,職工在調動工作時找不著檔案或把檔案長期存放在個人手里,有的企業負責人為達到控制職工的目的,扣押檔案不給,使職工辦不成調動手續。這些問題的出現,影響了檔案管理的嚴肅性,更侵害了職工個人利益。
2、企事業單位檔案材料的客觀性、準確性、完整性差。由于部分企事業單位沒有嚴肅、負責地填寫好每一份檔案材料,致使有的檔案錯漏百出,職工檔案中記載的出生時間、參加工作時間前后不一致,工作經歷記錄不完整等。一些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或股份制企業的領導認為職工檔案沒什么用處,不給新招用的職工建立檔案,甚至隨意更改,給勞動保障部門辦理職工失業、退休等手續增加了困難。如檔案年齡前后不一致,出現多個參加工作時間,個人經歷前后記錄不完整等。
3、檔案管理的軟硬件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檔案管理人員素質急需提高。檔案管理是一項政策性、規范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多數檔案室設備陳舊,管理手段落后,防火、潮、防蛀等達不到標準,檔案管理只滿足于不丟失,裝進袋子,鎖進柜子,在充分利用檔案資源,提高隊伍素質,促進企事業單位對職工檔案管理工作發展。
三、加強人事檔案管理的對策以及方法
人事檔案主要包括學歷材料(畢業生登記表、學歷證明等)、錄用材料(包括招工、子女補充、轉正定級等)、入黨入團材料(包括入黨入團的申請書、志愿書、轉正材料等)、工資表、獎勵呈報審批表、處分決定及解除決定、培訓結業成績表和評定技能的審批材料、聘用(勞動)合同、調動呈報材料、計劃審批表、復員退伍審批表、轉業審批表、退休(退職)審批表等。建立與信息化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人事檔案管理體制,以適應信息化經濟發展的需要,由現在的多頭分散管理逐步過渡為集中統一管理。我們要促使人事檔案更加規范和完整,要注意以下幾點:(1)是要準確把握文件立卷歸檔的時效性,完成現行文件階段任務的,才能予以立卷或歸檔,而沒有完成的,則不能立卷或歸檔,否則,將會給檔案管理造成無序和混亂。(2)是明確立卷歸檔的重點和進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為主”原則指導下確立立卷歸檔的重點,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區分文件與資料,特別是要注意區分在內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文件資料之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減少檔案管理中的重復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檔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3)是在堅持貫徹“以我為主”歸檔原則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維護卷宗的完整性。在歸檔工作中既要掌握重點,分清主次,把住卷宗的入口關,使不該歸檔文件不致混入,同時,又要注意防止應歸檔文件的散失。特別是在立卷中,要把同類并具有內在聯系的文件材料組在一個卷內,保持同一問題的完整性,反映同一問題的全部處理過程及來龍去脈,從而在提高檔案利用價值的同時,使立卷歸檔后所形成的檔案既完整,又不龐雜,為檔案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
四、人事檔案管理的發展趨勢。
在中國,人事檔案與戶籍對人才的流動具有極大的制約作用。如果某人想調到更適宜于發揮自己專長特點的地方和單位工作,原單位領導若不同意調走,其人事檔案和戶口就不能轉走,那么,既便是這個人調走了,但在工作、家庭、婚姻、住房等方面都會遇到很多麻煩。如果建立人事檔案社會化開放式管理模式,每個人是社會人而不只是單位人,每個人的人事檔案由社會化的人才機構集中統一管理,與戶籍制度協調運行,那么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可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一種社會化的開放式人事檔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人事檔案管理機構、管理對象和服務對象的社會性,決定了人事檔案來源的廣泛性和內容結構的復雜性。在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中,人事檔案的收集、處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單位內部人事機構行使,該機構人事檔案來源單一,僅限于本機構人員,內容也較簡單;而社會化的人事檔案管理機構,其來源要廣泛得多,可以來自該社區范圍內各類人員,又由于每類人員身份不同,集中起來顯得人員復雜,其檔案內容也非常豐富多樣。
人事檔案社會化開放式管理模式,是信息化經濟條件下的一種新模式,是對人事檔案管理模式的補充,與傳統人事檔案管理模式處于并存發展階段。與信息化經濟條件下檔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傳統模式中,人事檔案是由各單位內部組織人事機構分別管理,比較封閉和內向,在過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還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但這種模式不應成為現代人事檔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應更新、改革舊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會化開放式人事檔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種新的模式,是對現代人事檔案管理模式的補充。這兩種管理模式處于并存發展階段,各有利弊。傳統人事檔案管理模式對人事檔案的保密、保護,方便本機構使用具有優勢,但過于封閉,利用面不廣,實行規范化、網絡化管理難度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務面廣,便于社會各種機構和人員利用,宜采用現代化、網絡化管理方式,但存在在易泄密、丟失等問題。我們應充分發揮兩者優勢,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檔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實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潘姝、人事檔案管理現狀及對策[J]、麗水學院學報雜志20059(3)第119頁
作者簡介
黃永慶(1979-),男,河北望都縣人,館員,研究方向:人事檔案在企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