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陶宇
個案工作作為社會工作三大專業方法之一,是社工整合多方資源、運用專業技能后與個體受助者間的互動行為。社會工作的實踐是由社會工作者完成的,在針對性較強的個案工作中,作為個案工作中最主要的參與雙方,工作者和案主意識形態的介入對專業行為中所涉及到的價值標準、倫理抉擇、甚至是服務效果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但作為兩個不同的個體和不同利益的代表,兩者之間存在著諸多矛盾。人情與法制作為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胞胎性話題,常常引發爭議,作為一段專業關系的互動雙方,社工在面臨人情與法制抉擇時該何去何從?
1 何為是社會工作者的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過程本身作為一種道德實踐,它不可避免地涉及諸多的倫理決定,牽涉到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受助者的價值觀和倫理選擇。社會工作者在實踐中首先要清楚如何作一個正確的倫理決定,然后再仔細分析如何解決相應的倫理困境問題,但在具體的實踐中工作者難免會處于道德上難以取舍的模糊境地和難以找到滿意方案的困境,這就是所謂的社會工作倫理困境。
2 人情與法制
何為人情?人情是存在互動之中的情感交流,從存在主義理論出發,人情包括親情、愛情、友情,血緣之情、地緣之情、業緣之情等等;從形態主義理論出發,人情包括開心之情、悲傷之情、激動之情、冷漠之情等等;從客觀世界出發,人情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情感、人與動物間的互動情感、甚至是人與物間情感等等。總之,人情是人類情感的集中概括,是人類主觀意識的集合。
何為法制?是統治者保證統治權力的強制途徑,法制是法律與制度的統稱。在中國法制有著不同的解釋,法制不僅是治國的基本方式,更是社會廣發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識的保證,它從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代表最廣發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也與一切破壞國家利益、損害人民群眾權力的行為作斗爭。
工作者在處理案主家庭、鄰里等內部成員矛盾,和平衡案主利益關系時,常常會遇到情、理、法之間的糾葛,從而使社會工作者陷入困境,而作為個體存在的社會工作者不僅有著個體的價值取向,在服務案主時也代表著案主的利益,在面臨情、理、法之間的抉擇時,作為社工經常陷入兩難的困境,當人情與法制沖突時人情讓位法制,但社工在具體服務中經常遇到人情與法制的“空白”,當面臨此情況時,就要求社工作出合理判斷和安排。
3 面臨人情與法制沖突時社工如何處理
首先,要判斷個案的根本倫理問題。當面臨人情與法制沖突時,人情讓位法制,但在可調和的范圍內,社工要充分分析社會工作者及案主自身的價值觀、責任與義務所在,工作者要分析個案實踐當中案主和所牽涉到的利益集團及社工機構分別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認清案主的需求所在,也應該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對案主利益訴求方、及機構的合理利益進行分析。
其次,要權衡在解決沖突過程中需要面臨的問題。在面臨人情與法制沖突的判斷與選擇時,社工需要具體分析倫理選擇給利益相關方帶來的影響,根據個案的進展情況,針對所遇到的各種細節問題,謹慎分析案主、機構和社會工作者本身的利益與風險所在,并且理性分析,社工及其利益代表是否有解決問題和應對風險的能力。
最后,要合理設計和落實解決方案。當社工作出理論判斷和分析后就要合理設計并落實解決方案,作為人情與法制間的調和場域,社工會面臨諸多兩難境地,這就要求社工進行合理設計解決方案并認真落實解決方案。
4 人情與法制沖突時社工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是案主自決原則。強調案主的自我決定權,并相信案主有自己做出選擇的能力,對自主性的重視可以促進案主獲得能自己做出選擇的潛行使依照自己的愿望行動的權力。
第二是工作者與案主雙方無害原則。意指盡量避免造成傷害性,社會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避免任何造成案主傷害,或者是可能導致其傷害的潛在性危機的一切行為,同時也應該最大程度的保護自己及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不受傷害。
第三是案主利益優先原則。社工應遵循案主利益優先原則,將增加案主的福祉作為服務的首要目的,社會工作者做出各種努力都應是不斷促進案主在其社會環境中獲得成長、發展。當工作者利益與案主利益發生沖突時,工作者應遵循該原則,但生命健康權受到威脅時除外。
第四是公正原則。公正性和公平性意味著對案主及涉及到案主的利益機構必須平等視之,包括工作者對不同案主的平等以及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的平等,要始終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為案主尋求正當的利益。
5 結語
社會工作是一項以實踐為依托的專業服務,社會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經常會遭遇到倫理困境,但又要求要做出倫理抉擇。對倫理困境和抉擇核心議題的分析整合了從道德哲學到法律理論等不同的知識體系,并關涉到社會工作實踐的各個層面。為了進一步實踐社會工作專業道德特性的本質,并促進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本土化和專業化的進程,社會工作者必須正視社會工作實踐過程中的倫理困境和倫理抉擇,并不斷審慎檢視自己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用一個開放、動態、和永葆反思的專業態度思考社會工作中的倫理議題。
參考文獻
[1]陳鐘林,黃曉燕. 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12.01
[2] 海德的樸素歸因理論與應用[W].http://www.cnki.net/, 2014.01.01
[3]佩恩.當代社會工作理論[M].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4]陳樹強.增權: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新視角[J]社會學研究,2003(5)
[5]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作者簡介
劉毅(1992-),男,漢族,山東,長春工業大學2017級社會工作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社會工作。
陶宇(1983-),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副教授,博士,單位:長春工業大學,研究方向:企業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