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華大典》中《經濟典》和《醫藥衛生典》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康麗華
(四川巴蜀書社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何謂類書?杜澤遜在《文獻學概要》中說:“類書是抄集群書詞、句、段、篇,分類排纂,以供檢查的工具書。”也就是說,類書的資料來源是“群書詞、句、段、篇”,根據所編寫的類書的主題選擇收入的范圍及書籍,盡量全面翔實。編纂類書的方式是抄集,要嚴格依照原文,不需要再創造,各條資料應標明詳細的出處,何書、何篇、何章,這樣才便于讀者查閱,體現工具書的價值。編纂類書最重要的是分類,好的類書要求分類嚴密,盡量能夠囊括要收入的資料,避免重復。因此,編纂一部類書首先要確定所收范圍,范圍確定了也就確定了要收入的內容,然后根據這些內容來分類。
《中華大典》是我國“十一五”期間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之一,也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最大的一部類書。巴蜀書社作為最初的發起單位,承擔其中的《醫藥衛生典》《法律典》和《經濟典》三個典,筆者有幸參與編輯了其中的幾個分典,下面就以《經濟典》的《貨幣金融分典》(700萬字,2017年5月出版)和《醫藥衛生典》的《藥學分典》(文字部分,2170萬字,2013年8月出版)為例,從編輯的角度簡單談談類書的編纂方法。
類書的編纂首先要確定編纂的范圍,進而確定欲收的內容。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有的整本書都符合編纂的范圍,有的書大多數內容符合,而有的書可能只有一兩條符合,這里我們分別論之。
有的類書資料非常零散,編纂起來比較困難。比如,《經濟典》的《貨幣金融分典》編纂目的是盡可能全面地保存我國古代貨幣金融方面的重要文獻資料,包括貨幣的制造、發行及相關的立法和設施,包括資金的融通,重點在于生產資金的融通,也包括國家財政資金的融通。客觀地反映了我國貨幣金融的發展演變。由此,以我國1911年以前成書的古籍及成文于同一時段的其他文獻資料為收錄對象,廣采博收,依照類書的形式加以編纂。但是查閱我國從先秦到1911年以前的所有古籍文獻資料,我們需要的這些關于貨幣金融的資料,除了宋代洪遵的《泉志》,幾乎沒有一本完整的書可以直接使用,大都散見于經史子集各類書中,需要普查的書籍比較雜亂,需仔細閱讀,或是利用各類數據庫檢索,找出其中符合收錄范圍的內容。
有的類書資料相對集中,編纂起來就相對容易一些。比如,《醫藥衛生典》的《藥學分典》主要收錄我國古代的藥物學資料,而各目錄書中記載我國曾有上千種古本草著作,但現存的僅300余種(含醫書中的本草專卷)。因為是專著,這些書籍大多整本書都是藥學方面的資料,因此可以全部進入分典,不用選擇,相對比較容易。這些內容占該分典的百分之七八十,已經非常可觀了。剩下的就是從醫學類書籍、地方志、筆記小說等其他書籍中選取,相對于《經濟典》的《貨幣金融分典》來說,資料比較集中,比較明確。
針對以上類書選取資料的特點,分別談談其不同的編纂方式。
像《貨幣金融分典》這種類書,要選取的資料散見于各類書籍中,那么,我們只能逐一普查各類書籍,首先要考察版本,要盡量選取保存得比較好的版本,最好是影印本,這樣最能保留書的真正面貌,在此基礎上可以參照其他版本。其次,在書中查找需要的資料,找到一條就復印一條,并且選取片段的時候一定要首尾完整,寧可多選取一些文字,也不能斷章取義,破壞典籍原本的意思。同時要填寫書單,表示在這本書里找到了資料,也就是形成最后的參考文獻。最后就是標目,類書要求詳細記錄每條資料的出處,何書、何篇、何章。比如,《中華大典》的標目要求是朝代、作者、書名、卷數、篇名。所以在找到一條資料的時候,一定要完整記錄它的出處,否則千辛萬苦找到的資料也沒有什么利用的價值。但是,怎么記錄呢?這一點《中華大典》編委會做得比較好,專門設有一個表格,比較完整而全面地記錄了資料的全部信息,其他類書的編纂也可以借鑒,表格如下:

中華大典資料搜錄登記表(No.)
這個表格能夠詳細地記錄資料的信息,其中,書名、卷次、篇名、時代、作者是一本類書對資料的基本要求,版本、出版者及年代則在資料排序的時候要用到,處理者及方式、校點者、字數、備注則記錄了對本條資料的處理者和方式,而表格上面的經目和緯目則更進一步對資料進行歸類。編纂大型類書,往往編纂者在動手搜集資料之前就已經有了這本書的基本框架,有了明確的經緯目,如確定《中華大典》項目的同時,就邀請各方專家反復論證,基本確定了整個書的經緯目,找到一條資料,編纂者要快速確定其經目和緯目的歸屬,這樣一條資料就基本確定了它在這本書的先后位置。我們在實際編纂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這個表格,只要能完整記錄信息,能看到這個表格就可以確定它的出處,并能在此書中準確找到,就達到目的了。
填寫表格的時候,一定要字跡清楚,讓編輯或其他相關人員能夠辨識,如果這本類書是用繁體字,那么這個表格一定要用繁體字書寫,尤其是作者,如名字中出現“于”“征”等字,繁簡字都有可能,也許編輯或其他人員根本不可能看到整本書,只能依靠編纂者提供的表格來確定作者等信息,所以一定要準確無誤地填寫。這樣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也可以減少編輯的工作量。
填好表格之后,要把它和復印下來的材料粘或訂在一起,這個看似簡單而無足輕重的工作卻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注意這個過程不能影響資料的使用,也就是不能壓到文字,盡量粘或訂在空白處。還有就是要粘或訂牢固,避免掉落,像《經濟典》的《貨幣金融分典》總共700萬字,幾百萬條甚至是上萬條資料,如果掉落幾條標目,那么這幾條資料就只能舍棄不用了,因為根本無法還原它的出處,尤其是影印的古籍,數據庫都難以檢索出來。
到此,一條完整的資料就算是弄好了,可以進行下一條了。雖然這個工作是編纂者在做,而不是編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編纂者一定要和出版社的編輯溝通,避免走彎路。如果一條資料的標目少了卷數或篇名,或出版年代,那么只有返工,別無選擇了。
像《藥學分典》的大多數資料比較集中,確定了分類方法,面對2000多萬字、近千本書的資料,要整理歸類并放到既定的框架中也不是那么簡單的。開始時,本分典的編纂者也是按照《經濟典》的《貨幣金融分典》的做法,先是復印資料并填寫書單,然后對要收錄的條目進行剪貼,并填寫標簽(書名、卷次等),再進行歸類、加標點,最后就是錄入、排版、編輯。這樣做對于字數不多的分典是沒有問題的,但用于2000多萬字的《藥學分典》卻沒有優勢,反而會耗費大量人力,而且存在速度慢、不便查找、極易丟失、標點模糊等缺點。針對這些問題,主編果斷決定改變方法,經過幾天的討論和論證,最后決定將工作載體改為電子本,這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也是一次創新,首次將大典的工作載體改為電子本,整個工作流程改進為掃描底本→整書輸入→電子稿去重→作者校點、標引→編輯校對→切割合攏。從第二步開始就是電腦操作,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也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古籍整理經驗。這樣做的優勢就在于掃描的底本便于攜帶、分發和傳遞,作者、編輯都可以隨時調用;錄入為電子稿后,便于傳遞、標點、修改、標引、查重,也可遠距離操作;整書校對不易丟失,方便存檔,電腦合攏,壓縮體積、自動編排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步的“標引”也是一大創新和亮點。對于4000多種藥物和800多本書,如何將各條資料排在一起呢?即使是電子稿,沒有統一的標識也是不可能做到或不易做到的。于是編委會提出了一個標新立異的方法,類書的編排要求所收資料要按年代依次排列,那么就先將這些書按年代依次編號,如《證類本草》考證為1093年成書,那編號就為1093,《本草綱目》1578年成書,編號就為1578。然后依次給各個總部、藥名等編號,再對每條資料進行編號,放在各資料的前面,絕對沒有重復,也便于查找和最后的合攏編排,大大減少了工作量,也為編輯工作中的查找提供了方便。
將工作載體改為電子本,給各條資料逐一編號,這兩個創新縮短了編輯的工作時間,也為分典的順利出版奠定了基礎,值得其他大型古籍整理項目借鑒和學習。
總之,要根據所編類書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編纂方式,編纂者要和編輯、排版等相關人員及時溝通,共同提高書的質量,為后人留下有利用價值的文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