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曉娟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是整個學習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關鍵。主要分析研究課堂中教師問題的設計對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并提出課堂問題設計的關鍵點及方法,旨在為中學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課堂效率一、概述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學的藝術中心集中體現在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作為課堂教學“常規武器”的課堂提問,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工具。教師應深入鉆研“問什么、為何問、怎樣問”,切記“滿堂灌”的極端變為毫無價值的“滿堂問”的另一個極端。
二、中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自2011年《課改綱要(試行)》發布以來,全國都在積極推行文件的精神,但很多都停留在認識層面上,沒有真正把新的觀念貫徹到教學實踐中去。
然而,根據筆者通過多種方法在多所初中調研發現,目前很多教師還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以講解為重點,重結論,輕過程。課堂上教師啟發、學生參與不夠,學生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同時,教師綜合知識缺乏,對課堂問題的設計缺乏新意,不能抓住教學的核心進行問題的設計,對學生的反饋情況注意不夠,影響教學效率;在教學改革的新思潮沖擊下,部分教師感覺課堂無法定位,不知如何進行教學,說明部分教師的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提高;大多數教師備課認真,教案編寫規范,并有教學后記的記載,但是一些教師為了應付檢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視備課本質,并且單存依賴教參,不去尋找其他源頭活水。很多教師教案寫的一套,上課教的又一套;《課改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制定有效、持續的師資培訓計劃,教師進修培訓機構要以實施新課程所必需的培訓為主要任務,確保培訓工作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進行”,這一點很多地方并未落實到位;以上只是對目前新課改以來仍存在的部分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了梳理。
三、提高初中課堂教學效率分析
發現了諸多的問題,如何開出“治病良方”以不斷提升我們的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們要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因為這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具體要求,也是智慧的結晶。
筆者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后,歸納出課堂教學的重點應圍繞以下兩點:(1)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兩點的集中體現就是要達到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并善于學習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調動學生的興趣,課堂提問是初中教學的常規武器也是重要武器,好的問題設計及提出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及參與和獲得感。
四、課堂問題設計的原則
課堂問題是學生思維的起點和中心,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圍繞學生和教學目的設計出的問題可訓練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已學生為主的素質教育的目的。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初中課堂問題設計的幾種原則和方法。課堂問題設計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一是要針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緊扣主題,選擇能開發啟迪學生思維的內容設計探究性問題;二是要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易混淆、易疏忽之處或典型的錯解去設置問題;三要針對學生知識出現的斷層和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特點及認知規律等實際情況設計問題,使大多數學生能通過教師引導和同學們之間的討論探究,“跳一跳,夠得著”,否則,過難、過易的問題,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創新欲望;
(2)貼近實際的原則。置問題于實際情景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實的問題情景能使學生以積極、主動、愉悅的情感去解決問題。特別是現代社會信息的高度發達,將此與教學有機融合會促使學生對新的實際場景參與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3)程序性原則。所創設的問題應按所學知識的發展過程,組成一個循序漸近、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體系,涉及的知識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接近到最近發展區。同時要把握住問題的程序邏輯性和顯示度,程序過細,問題的關節過于顯露,不利于思維的開展,程序過粗,隱含條件太多,學生不易抓往要點,會使討論無法深刻進行或延緩教學進程。
五、結語
哲學家波普爾認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現知識,去觀察,去實踐”。教學過程是一個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在課堂上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所提問題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令人深思,給人啟迪,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