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均亞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門小學基礎學科,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更好地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交流和表達能力,做好了這一點,才能促進學生今后更好、更有效率地學習知識。然而,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指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在當前正在普及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在課堂上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工作的重點,更應當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針對教學模式和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讓學生真正學會和理解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材理解和教學理念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是課堂上傳授知識的重要依據,如果教師對教材沒能做到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可能會對課堂教學質量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當前的情況是,仍然有很多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教材內容的把握存在偏差,加上教學理念并未及時更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缺乏靈活機動性,教學內容比較模糊,導致教學效果很差。
2.學生預習不到位,影響課堂學習效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原因,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預習工作不到位,一些學生甚至沒有預習的習慣,對教學內容缺乏大致的了解,加上在課堂上教師沒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理解速度,有些學生有可能跟不上老師講解的節奏,對于學習的內容半知半解,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有些課堂由于過分追求教學形式,往往會出現這種問題,老師講的激情澎湃,學生也表現的非常積極,教學過程進展十分順利,但是課后的反饋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不是很明顯。其實,一些新鮮的課堂互動和小組討論固然十分有利于課堂教學,但其關鍵還在于教師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很多老師缺乏冷靜、深度的思考。在課堂上盲目的要求學生跟著自己的節奏進行課堂教學任務,學生只是被動的去接受和表達一些知識點,很容易產生疲憊心理且記憶效果明顯不夠好,同時也缺乏對知識的思考和沉淀。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1.做好預習準備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因為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目的明確,把主要精力放在關鍵問題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有效,這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下一次課前,教師就把預習工作布置給學生,從而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另一方面,要做好備課工作,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要求教師自身要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忌南轅北轍,要潛心鉆研,把握好課本的定位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2.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盡量避免形式主義,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表達出來,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其次,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加強教學針對性,明確教學重點,充分了解到學生的知識需求,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最后,教師要在實踐中去不斷考察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盡可能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在課堂上真正的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3.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①充分信任學生,積極構建和諧課堂。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意識。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就會更積極的參加課堂討論和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學習參與意識就越強,教學障礙就越少,就越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②要引導學生實踐。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學生通過實踐,在實踐中完成學習任務,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③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開展合作學習,就能將存在于學生集體中的諸多問題暴露出來,在課堂上一起進行討論和分析,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不僅能節約大量時間,還能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湖南教育,2008.
[2]張殿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魅力中國,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