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勛
摘 要: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許多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和數字化儼然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許多產業都向數字化的方面進行改革,一些設施也逐漸融入數字化技術,圖書館閱讀模式也向數字化的方向發展著,實現了信息的大范圍共享的概念。文獻典籍是我國古代智慧的結晶,關乎著我們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傳遞,圖書館應該擔負起這個文化傳承的責任。
關鍵詞:探究;圖書館;文獻典籍;數字化;保護;傳承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宣告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崛起,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這兩大領域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數字化的時代下,許多的信息在流動方面上較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信息傳播速度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而在圖書館這種信息的聚集體中應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效益是不可想象的。通過融合數字化技術,使得文獻典籍的保護和傳承能夠完美實現。
1 將文獻典籍進行數字化保護的意義
圖書館的責任就是將文化傳播開來,儲存在圖書館中的典籍是圖書館中最為主要的文化資源,這些典籍通過放置在圖書館中供給使用者們閱讀和使用,在經過長久以來的使用以及歲月的侵蝕之下,那面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損毀以及其他不同程度上的破壞。更有甚者,有的圖書館,因為隨著文化資料的不斷增加,導致圖書館中的書籍越來越多,而對于那些相對比較陳舊的典籍,就出現了管理疏漏的情況,導致大量的古文獻堆疊閑置,并且沒有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保護方案處理,隨著所處條件的不斷變化,這樣的方式就使得圖書的老化速度加快,損壞概率加大。而現今社會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之下,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完善,文獻典籍的保存上就可以采取數字化的方式來進行,使其能夠被更加充分的利用以及更好的為社會服務,而圖書館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充分的對古文獻典籍進行有效的管理,其關鍵就是對其進行數字化處理,使得它能為更多人所使用。與此同時,也為文獻典籍的保護以及傳承提供更為有效的方式。讓文獻典籍能夠與這個時代更加的契合。
2 我國現階段文獻典籍數字化傳承的具體情況與難題
在文獻典籍的數字化進程中沒有較為規范的準則,從而使得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現重復工作的情況。我國現階段還有很多圖書館,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個合理的認知和規范,只是進行隨意的處理,既沒有大方向也沒有小目標。還有一部分圖書館,雖然為了保護文化典籍設立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可是卻為了避免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將其封閉起來或者只是開放一部分區域,這就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典籍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資金的問題或者是技術上的原因,不能夠提出一個較為完善系統的規范準則。還有一些采取與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通過對其產品、技藝的購買,但是企業本就只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他們只是按照相關的準則進行設計規劃,對數字化的進程也不進行較為精細的選擇,這就使得在建設的過程中出現重復的情況。
缺乏相關的科技、技術支持。在現今的技術背景之下,對文獻典籍的數字化技術涉及方方面面,對于不同的技術在典籍的數字化中就占有著不一樣的地位,而不同的地位有牽涉到更不同的方面,這就使得這一整個體系十分龐大卻又緊密相連。這就對這個過程的技術水準要求相對比較高,因此,許多規模較小或者資金成本較低的圖書館就無法自己進行這個工作,就需要與相關的企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這又使得在于企業的合作中在溝通交流或者制作水準等方面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工程的質量堪憂。
3傳承和保護過程中需要留意的問題
以往陳舊的保存方式以及典籍的傳遞方法相較于現今飛速發展的社會進程以及社會的文化訴求實在是難以搭配。知識與文化的傳遞需要靠對知識文化了解深厚的人來進行,可是現今大量的典籍都只是堆疊在圖書館之中,而有時間去研讀的人畢竟只是少數。讀的人少了,自然對知識文化了解深厚的人也就少了,缺少了這些文化傳承的必須品,文化的傳承就容易出現斷層。堆疊在圖書館中的大量文獻典籍,就不能夠對社會大眾起到有益作用,這就非常的浪費,因此,只有只有改變這樣的狀態才能夠將我國璀璨的文化傳播下去。傳承的過程,就必須包括典籍的具體內容通過某種形式儲存起來,最為關鍵的就是,將文獻典籍中的精髓進過傳遞,使其變得更加貼近于生活、更加的適應這個時代,然后再采用網絡技術將其推廣到全世界,讓世界知道我們的文化精神。現在這個數字化時代,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對我們的文獻典籍進行一定的處理,并設計新的方案,才能夠最大程度上保障文獻典籍的傳遞。
圖書館文獻點擊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要在確保文獻典籍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出現內容等不會發生變化的前提下進行。文獻典籍所要傳遞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其文化思想,因此必須要保障其能夠原封不動的傳遞下去。而相較與以往的紙質圖書,將文獻典籍進行數字化后的數據庫在文獻的檢查以及錯誤修改上會顯得更加輕松,這是數字化技術本身特有的優勢。但是絕不能夠將其優勢轉變成劣勢,在典籍的整理以及相關改動是,必須嚴格按照其規范準則進行,絕不能夠馬虎大意導致數據庫中的文獻典籍出現錯誤。由于數據庫的使用者可能是每一個人,其中可能并不是專業人士,他們在觀看研讀典籍時,是不可能對其進行正誤判別的,而且也無法時刻注意到文獻數據庫的更新情況,并且,使用者也不應該對圖書館提供的書籍的正誤操心、擔憂,這樣出錯的書籍就會對其造成知識上的誤導,從而產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數字化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范準則來進行,在文獻的內容方面也一定不能夠自己制定準則,自己進行摸索探究。不管典籍文獻在數字化的過程中技術如何變化,都不能夠將文獻典籍的內容以及中心進行改變,要在確保文獻典籍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出現內容等不會發生變化的前提下進行,無論如何都必須保證其能夠原封不動的傳遞下去。
4 結語
文獻典籍糅合了我國五千年的文化結晶,是我國各族人民不斷奮斗、不懈努力,所共同創造出來的,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們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文化力量,通過將文獻典籍進行數字化管理從而對其進行保護,并將其更好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璀璨的文化能夠更好的傳遞下去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
參考文獻
[1]阿貴,達瓦.藏文文獻典籍傳承、保護及其數字化現狀綜述[J].西藏研究,2017(04):137-145.
[2]王紅茹.關于檔案文獻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J].蘭臺世界,2016(01):49-51.
[3]張利.圖書館古籍書庫文獻典籍數字化保護芻議[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S1):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