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冶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教育領域帶來了無限的生機,但是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服務模式的顛覆性否決,而是一種開拓性的創新,互聯網在思維模式下對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建也是核心體系。將互聯網應用到圖書館中是未來實現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時代的變革,文章主要針對互聯網形式下圖書館服務的創新進行了簡要論述,同時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圖書館;服務創新體系;構建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對圖書館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傳統的工作方法已跟時代發展有較大差距,顯得捉襟見肘、獨木難支,急需創新理念與方法來支持圖書館的各項工作,順應時代要求,不斷學習各種先進知識,掌握互聯網基本操作技術,尋找與學生的共同語言,借助互聯網平臺,不斷創新服務工作方法,提高服務工作質量,將圖書館傳播思想的作用發揚光大。
1 推進志愿者組織深度合作,提升圖書館的整體容貌
圖書館與志愿者兩者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公共圖書館中管理志愿者服務工作的人員應該加強與志愿者組織的合作與聯系,兩者加深合作力度。管理人員可以將圖書館對志愿者的要求詳細告知志愿者服務組織,后者根據這些要求提供符合條件的志愿者人選。此外,管理人員也可以將培訓志愿者的工作移交給志愿者服務組織,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通過培養讓志愿者了解圖書館的基本信息與工作內容、崗位職責,培訓結束后可以快速勝任崗位工作。志愿者開始工作后圖書館安排一名學習老師,志愿者每周抽出適當時間進行學習,完成崗位培訓。這種模式可以提高招募效率,節省時間,提高志愿者質量,合理利用各項資源[1]。圖書館工作人員明白志愿者服務工作的重要性,糾正一些錯誤的認知與看法,同時正確看待志愿者與工作人員的異同點。在安排志愿者崗位時,避免將其安排在核心崗位或專業崗位,這類工作對人有著較高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與技巧。可以將一些偏向服務的工作安排給志愿者,這類工作難度較小,容易掌握工作技巧,有益于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意識,有效發揮志愿者服務工作的作用,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
2 營造舒適的閱讀環境,打造高質量的讀書天地
圖書館是一個比較安靜的場所,在圖書館閱讀時要有安靜舒適的環境,才能讓人們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有助于其快速進入書中世界。圖書館環境可以分成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兩種,前者主要指的是硬件設施,比如圖書館環境的布置與裝飾等;后者則是塑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通過營造出一個有益于閱讀的環境,有助于推動閱讀推廣工作。圖書館在打造閱讀區域時,應該充分考慮讀者心理、生理,重點突出童趣,避免單調乏味的布置[2]。例如:可以布置一些綠色植物,比如小綠蘿、小吊籃等,不但可以凈化空氣,也可以緩解視覺疲勞,圖書館內可以多放些這類綠植;書架等則要考慮身高特點,方便取書換書。圖書館應在圖書館樓大廳及各顯眼處,設置專門的多媒體信息資源欄目。以外部資源為對象進行梳理和整合,是圖書館應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協同處理之后的外部資源能夠成為圖書館的一部分,為保持持久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與其他部門保持良好關系,獲得全方位的幫助,重視和做好館際交流工作,將各自擁有的信息資源有機整合到一起,實現資源共享。中
3 重塑思維,協作創新,加強圖書館“互聯網”人才培養
互聯網人才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不僅要肩負著光榮的使命,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還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所以,圖書館應致力于創建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人才。二是能力向“互聯網+”協作創新方向轉變[3]。圖書館“互聯網+”轉型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在圖書館建立一支擁有“互聯網+”轉型能力的人才隊伍非常重要。但是,傳統圖書館實行的是以執行力為主導的管理體系,對突破性創新的重視程度不夠,以致難以培養出以融合和創新為主導的“互聯網+”轉型人才隊伍。一旦外部環境發生改變,競爭加劇,突破性技能培養和人才儲備出現遲緩,就可能會對圖書館的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只有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隊伍,才能讓擁有不同技能的人才更加重視協同、創新、交互與融合,從而助力圖書館抓住發展機遇,推動傳統圖書館向“互聯網+”服務轉型。
4 智慧互聯,跨界融合,打造圖書館整體服務形象
圖書館要實現“互聯網+”的跨界融合,就要結合“互聯網+”與圖書館的理論和應用實際,將二者有機結合,發掘新方向、新目標。圖書館與其他領域融合需要突破發展思維的壁壘,從“互聯網+”視角看待問題,主動將各種理念、技術、方法和工具與傳統圖書館相結合,探尋和涉足未知領域,使傳統圖書館與“互聯網+”之間的跨界融合成為現實[4]。圖書館在跨界合作的道路上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調整發展步伐和方向,努力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圖書館+出版社”可謂是最典型的一種業務融合模式。圖書館通過網絡與出版社建立聯系,把相關出版社的圖書按照包庫的形式訂購下來,并在圖書館網站上發布圖書目錄,用戶可在圖書館網站上直接借閱電子圖書,最后圖書館根據借閱量和出版社做具體結算。從圖書館走進出版社,到如今的“圖書館+咖啡館”等服務模式,可以看到圖書館已逐漸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創新“圖書館+”模式,通過跨界合作、融合創新,為用戶提供了舒適便捷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間。
5 結束語
圖書館需要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和相應標準規范建設為基礎,通過創新組織管理模式、發展多樣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和參與,從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構建“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創新服務體系。該服務體系的核心是建立多方的資源共享和廣泛協作,締造開放創新的圖書館新生態。
參考文獻
[1]魯莉莉.現代圖書館建筑設計理念與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20):53-56.
[2]徐革.大學圖書館建筑的新理念與新模式[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141-144.
[3]何芳.臧英杰.“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創新與重構[J].圖書情報導刊,2016(07):168-171.
[4]張美莉.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圖書館跨界服務研究[J].情報雜志,2016(09):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