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一直堅持的方針政策。社會主義的安定團結離不來法制的約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主義治安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二者之間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但也有所區區別,又相互推進發展,相互包含,缺一不可。
關鍵詞:社會主義;法治;治安綜合治理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發展中,社會主義法治被人們認為非常重要,然而對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們也認為很重要,然而在實際事物發展中二者是相互并存不可分割的,只有將社會主義法治與社會主義治安綜合治理相結合才會互利共贏。這也是國家安定團結的重要組成因素之一。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上的社會主義法治
(一)依法治國
我國一直以來所倡導的就是依法治國,營造法治國家,要求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通過法律得到有效的約束。如何才能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以有效進行,前提就是需要社會主義法治相輔助,過去舊社會主義下的人們,思想覺悟偏低,法律意識淡薄,因此舊社會主義下的治安綜合治理偏于武力解決問題,并不是尋求法律維權。然而處于新時期的法治社會,綜合治安管理著重于依法辦理。依法辦事實,有法必依,有法可依的原則。所以通過實踐得出的結論就是,只有通依法治國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效解決社會治安問題,整頓社會不良風氣,創建和諧社會主義新征程。
(二)執法為民
社會的安定團結體現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以有效實施,依法辦事,依法為民辦實事,真正從百姓的切實利益出發,安撫民心,將目光鎖定聚焦民生、民權、民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民問題[1]。社會治安治理的核心就是為民服務,心系民眾,為百姓謀福利,真正做到官為民服務,讓百姓認識到有法可依,營造和諧的社會大家庭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因此也需要我們需要共同去維護,共同遵守,社會的安定團結建立健全法治社會。針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可以開展相關的活動,增強人們法律意識。提高社會風氣,營造和諧氛圍。
(三)公平正義
法律的實施是為了有效約束人們的行為準則,社會主義法治的綜合治理表現在公平正義的前提下。尤其在處理一些特殊的案件中,如被侵犯權,受害方,以及其他組織,只有尋求法律途徑,才能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得以公平對待。執法人員不得以權謀私,侵犯弱勢群體的自身利益。尋求和諧法治社會的有效途徑,就是依法維權,依法治國,法律作為最神圣的武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的機會,所有選擇,都是以平等設置的,而非出身所能決定的。只有遵循人人平等的制度,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和諧,社會風氣才會井然有序。例如我國五年一次的國家領導人換屆選舉工作,就是在一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所有參加投票的人員在法律的監督下行使自己的權利,投上重要的一票,而且候選人是經過層層篩選深受人民愛戴的國家優秀領導人。通過社會共有平臺建立社會公共安全,完善社會團結,展現法律的威嚴樹立國家權威。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中的社會主義法治
(一)社會主義法治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律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和諧,法律實施可以讓人們有效約束自身所有不合理的行為言辭等,法律逐漸成為強化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有效途徑。經過反復實踐得出社會主義法治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利益得以有效保障[2]。維權,為民等等都需要法律的保護。在以前舊社會時期勞苦大眾務工毫無保障,當下,人們就業找工作,一定會與用人單位簽訂有效的就業協議,目的是為了確保自己的勞動成果不受侵犯,如果毫無原因被用人單位開除,工資沒有合理發放,這時就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權。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需要形成立法
社會治安管理立法的實施可以有效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違法者必將繩之以法,以儆效尤,一個良好的社會治安的形成一定是需要法律的輔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確立明確的法律條文社會治安才會得到有效的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遵紀守法嚴于律己,對于任何事都能有一個很好的限度,是否逾越法律的邊境。隨著社會治安形式的發展,形成立法是必然的趨勢,但是立法的形成要發揮實際的作用。真正為民辦事,為民解決事。再者對于社會治安管理系統模式應該得到有效的優化。不斷完善體系,逐步實現制度化,對于相關社會治安管理機構也應當對機構內部,樹立權威。
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下的社會主義法治
(一)社會主義法治得以有效實施的前提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有效運行
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得以有效發展必須實在一片井然有序的環境下才會得以實現,所有法律機制的建立健全得以有效實施絕非是偶然性,一定是在所有人共同努力積極參與構建形成的,最終還是要歸功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結果。因此只有明確社會法治的綜合治理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3]。一個良好的法治氛圍的形成過程是漫長而充滿挑戰的,可謂是任重而道遠。那么對于良好的法治社會體系的建立同樣也是包含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每一環節的有效實施。我們所追求的向往的法治境界是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去營造。所有問題的解決都是需要從萌芽開始著手的。因此構建和諧社會是每個公民的職責。為了使社會主義法治得以有效實施的,一定要先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問題。
(二)社會主義法治必須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作為重要內容
在我國,社會治安問題一直備受人們關注,社會的安定團結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穩定。針對治安問題的解決,需要充分做好各種防范措施,隨時做到防患于未然。針對不同的事件尋求不同的途徑選擇可以解決問題的刑事單位。對于每個刑事處罰機關單位的領導需要以身作則,各司其職為民辦事。真正體現出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的原則。真正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首要事情來抓,從而展現法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
四、結論
構建和諧社會,實施安邦定國之舉措,為了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有效進行一定是需要在社會法治的相互輔助之下才能實施。二者雖然各有所不同,但是又相互包含,相互促進。因此營造法治國家,是需要二者之間相互輔助,才會得以實現。安邦定國之下的法治社會應該是遵循系統化、科學性、和諧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參考文獻
[1]張陶然. 新中國治安制度變遷研究[D].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7.
[2]田瑞華. 當代中國社會管理創新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7.
[3]武勝偉. 轉型期中國社會治安治理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6
作者簡介
任延華(1967-),男民族,遼寧省莊河市,當前職務: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選鈦廠安全保衛科綜合治理干事,當前職稱:政工師,大學,研究方向:治安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