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明婕
[摘 要]“問題意識”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善于發現問題,并驅動其運用已有知識積極探究問題的心理狀態。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造就創新型人才的啟動器。
[關鍵詞]培養;問題意識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比較注重把問題“講”明白,然后讓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或施以“變式”訓練,在不斷強化中使學生“學會”解決同類問題的方法,以此達到教學目的。這種教學過程和方式固然有效,但是如果不給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只會被動接受,問題意識會被弱化,可持續優化的自身學習能力就會降低,最終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所謂的“問題意識”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善于發現問題,并驅動其運用已有知識積極探究問題的心理狀態。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造就創新型人才的啟動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質疑問難能力呢?結合我本人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放在教學的首位
陶行知說過:“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必須把學生推到主體位置。教師要從思想上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師生在課堂上的角色。有的老師上課時往往講得很多,學生只當收音機,對老師講授的知識全盤接收,發現問題也不敢提,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老師要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遇到問題要能大膽地提出來,可以和同學充分交流,一個人有一種見解,兩個人也許就有兩種見解,在互相學習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傾聽能力等。教師要能與學生平等交往,正確看待每個學生的提問。教師也要學會傾聽,敢于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異想天開,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勇于提出各種新奇的數學問題。
二、激活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新課標》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要學有用的數學,學生有了學習欲望,才能投入地學。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聯系生活實際來重組教材。例如:在上《小數乘法》一課時,我選擇了超市作為學習的素材。人人都有逛超市的經歷,且樂此不疲。可以出示一些圖片,如小明買了5盒牛奶,每盒2.8元,一共要花多少錢?或者直接出示幾張學生較為熟悉的商品,并貼上價格,讓學生逛逛“超市”過把癮,小組合作,說說你想買幾種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錢?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增強學生質疑問難的主動性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經說過:“遇到問題要敢于問個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
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課后習題中有這么一道題:一個領獎臺,由2個長方體和1個正方體組成,在這個領獎臺的前后面涂上黃色,上面及側面涂上紅色,分別求出涂上這兩種顏色的面積(3個的長和寬都相等)。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將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交流,匯報時我驚喜地發現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答案,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對這些方法,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再選擇你喜歡的方法。結果,有一個同學的做法征服了全班,大家不禁為他鼓掌。在求黃色的面積時,他把3個物體疊起來,這樣只需算出前后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就行了;求紅色面積時,他把涂紅色的這些面拉直,成為一個長方形,求出它的面積即可。我們不禁要為學生有這樣的觀點而喝彩,同時也在提醒自己,如果不把課堂給學生,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你能聽到如此精彩的回答嗎?
四、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分解質因數》之后,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小林、小明、小宇、小軍四個人是好鄰居,更巧的是他們的年齡是四個連續的自然數,并且乘積是3024,你知道他們的年齡分別是多少嗎?這道題目突破了教材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又如:在進行《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后,可以出這樣一道思考題:小東要把三個長7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盒子,用包裝紙包起來,怎樣包裝最節約紙?需要多大面積的紙?(粘貼處不計)如果有6個這樣的盒子呢?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包裝時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然后來認真分析,什么時候最浪費,什么時候最節約。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促進學生認知發展和學會學習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初步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舉措,只有讓學生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而發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小學數學教育》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2年.
[2]《數學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北京時代華文出版社,2016年.
[3]《課堂的魅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