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梅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目標,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而確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目標體系由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組成,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維度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立體感。
其目標的實現,則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在現代教育理論中,所謂“課堂教學”,就是指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時空內,為了學生的學而開展的一種活動。因此,具體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每一堂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那么,如何確定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呢?筆者以為:具體確定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突破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涵蓋了人通過學習語文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諸方面所形成的素質,它包括對語文的感情、理解和應用語文的態度與能力,學習語文的習慣與方法,語文知識,語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人格等。因此,語文學科與其他自然學科不同,它是對人的精神領域起作用,而且影響深遠,另一方面,語文材料本身是多義的,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啟發性。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首先應分析教材特點,抓住“突破口”,例如:小語四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組《中外童話》專題,圍繞這一專題,教材選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4篇童話,安排了以讀童話、編童話、演童話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學習,“資料袋”、“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等也圍繞這一專題安排,整組教材形成了一個比較嚴密的系統。
然而,學生對童話并不陌生,為什么還要專門安排一個童話單元呢?教材在導讀中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即“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了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由此可見,這一組的教學應具有總結、提升的性質,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閱讀一篇篇童話,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建構起對童話這種文學體裁的認識。
教師把握住了整組教材的特點,再分析每篇童話的特點,抓住“突破口”,具體制定每篇童話的教學目標。如在制定第9課巨人的花園課堂教學目標時,應抓住本課特點:故事性強,運用對比方法展開故事情節,以及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有什么變化等。以“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一主題為“突破口”。
教學目標設計為: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2.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讀寫“鮮花盛開、洋溢”等詞語。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品讀課文,想象畫面。
2.能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抓住“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對比朗讀,感悟童話在表達上的特點。
又如11課《去年的樹》一文,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第一次是鳥與樹的對話,第二次是鳥與樹根的對話,第三次是鳥與門先生的對話,第四次是鳥與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語言樸實無華,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了解了文本的特點后,以四次對話為“突破口”,教學目標設計為: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2.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讀寫“融化、剩下、伐木”等詞語。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對話的表達方式。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對樹的依賴和真摯的友誼。
3.抓住重點詞句的品讀,感悟童話在表達上的特點。
本組課文屬故事類文章,一般順序很明顯,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朗讀后,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并且提示他們找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學生就會很容易理清文章層次,同時,本課語言優美,讀著文字學生就會想象畫面,通過讀和說,學生感受到了文字的美,也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中心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同時,也感悟到了童話這種體裁在表達上的特點,對于課文所揭示的道理,答案不唯一,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
又如小語五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二組教材圍繞著“濃濃的鄉情”選編了四篇課文,一首首詩詞,一篇篇散文都是游子們愛國、思鄉的絕唱,讀之能觸發學生對家鄉的純樸情感,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小學生對于這種感情體驗甚少,在教學中要搭建對話平臺,幫助學生打開記憶的倉庫,結合生活、情感等體驗,讓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體驗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進行語言積累,從而達到語言和精神的共舞。把握了整組教材特點,在具體到每一篇文章,如第6課《梅花魂》,以理解“梅花魂”的具體含義為突破口,抓住文本回憶外祖父的幾件來體會一位華僑老人熱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為:
第一課時
1.掌握本課生字,正確讀寫“訓斥、玷污、鄭重、眷戀”等詞語。
2.初讀課文,初步體會華僑老人熱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理解“梅花魂”的含義。
2.抓住重點詞、句、段,品讀課文,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3.學習這種品格,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堂目標明確,老師才能有目的的引導,學生也才能有效、高效地學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活動的實踐,獲取語文知識,鍛煉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語言素養。因此,具體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應根據教材特點,抓“突破口”,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有的放矢,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