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虎,張 珍,祁 斌,方 波
Zhao Dehu,Zhang Zhen,Qi Bin,Fang Bo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組合儀表視野屬于駕駛員視野中的直接視野。組合儀表視野校核的主要工作有:儀表布置、確定儀表盲區及儀表防炫目校核,其中確定儀表盲區是重點。組合儀表視野的主要影響因素有轉向盤的位置及大小和座椅R點[1]。
在汽車研發設計的前期,人體的坐姿已經確定,相關信息見表1。

表1 人體坐姿參數
假人及眼橢圓如圖1所示。
1)確定左右單眼盲區及典型盲區。
根據確定的左右眼橢圓分別作出 2個眼的橢圓中心[2],再根據轉向盤作出其內外兩側的輪廓線,根據組合儀表作出組合儀表的儀表平面,分別過 2個眼橢圓的中心作直線,掃描轉向盤的兩側輪廓線,在儀表平面上形成2個區域,這2個區域即為左眼單眼盲區和右眼單眼盲區。

圖1 95%的假人人體及眼橢圓
左右單眼盲區如圖2所示。
左右單眼盲區的交集即為典型盲區,如圖3所示。2)確定C點。
在左右單眼盲區中,最難被駕駛員雙眼觀察到的一個點,稱為最嚴重障礙點,即為C點。過左右眼點連線作其中點,根據轉向盤輪緣上邊緣作出其中心點,過上述中點及中心點的直線與儀表平面的交點即為C點,如圖4所示。

圖2 左右單眼盲區

圖3 典型盲區

圖4 確定C點
3)確定C點運動軌跡橢圓。
根據左右眼橢圓作出中央眼橢圓,過轉向盤輪緣上邊緣中心點做一系列中央眼橢圓的切線,該切線集與中央眼橢圓相交出一條密閉曲線,過該封閉曲線與轉向盤上輪緣中心點放射,與儀表平面相交得出一橢圓,該橢圓即為C點運動軌跡,如圖5所示。
4)確定雙眼總盲區。
典型盲區以C點為中心,在C點運動軌跡上移動一周,掃過的區域即為雙眼總盲區,如圖 6所示。
5)校核組合儀表。
校核組合儀表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組合儀表信息顯示區域全部在雙眼總盲區之外,滿足布置要求。

圖5 C點運動軌跡

圖6 雙眼總盲區

圖7 校核組合儀表視野
外界光線通過前風擋玻璃射入的光線全部被儀表板的帽檐遮擋,光線不會通過組合儀表產生反射光線,如圖8所示,圖8中入射光線為從前風擋玻璃最上部射入到組合儀表最下方,為入射光線的極限狀況。

圖8 反光炫目校核1
從組合儀表發出射向前風擋玻璃的光線全部被儀表板的帽檐遮擋,光線不會在前風擋玻璃產生反射,如圖9所示,圖9中入射光線為組合儀表最下方光源發出到前風擋玻璃,為入射光線的極限狀況。

圖9 反光炫目校核2
經過上述校核發現,儀表板的帽檐解決了組合儀表的反光炫目問題。
根據項目開發要求,為增加組合儀表動感效果,要求在組合儀表上增加炮筒結構。
根據儀表上多個功能顯示區域,為保證最好的人機視野效果,使駕駛員雙眼都能看到儀表上顯示的所有信息,根據95%人體眼橢圓百分比,給出8個控制面,要求組合儀表炮筒結構設計不能超出控制面。
組合儀表炮筒控制面如圖10所示。

圖10 組合儀表炮筒控制面
根據輸入的組合儀表炮筒 CAS(Concept A Surface,汽車初步造型面)數據,并結合前期的 8個控制面,進行對比。對比結果如圖11、圖12所示。
橢圓圈中區域炮筒結構超出控制面 3 mm左右,需校核其超出部分對視野的影響。

圖11 視野控制面與炮筒數據對比1
橢圓圈中區域炮筒結構超出控制面 2 mm左右,需校核其超出部分對視野的影響。

圖12 視野控制面與炮筒數據對比2
校核上述 2處組合儀表炮筒結構對視野的實際影響,校核結果如圖13、圖14所示。

圖13 炮筒視野校核1

圖14 炮筒視野校核2
經過校核后發現,新輸入的組合儀表炮筒數據對主表盤的指示信息沒有任何遮擋,但會遮擋上部轉向指示燈部分區域和下方機油信號指示燈部分區域。
將校核的結果反饋給造型及組合儀表設計部門,對造型及相應的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則改進后的數據校核如圖15、圖16所示。
經校核發現,改進后的數據滿足人機視野要求。

圖15 炮筒視野校核3

圖16 炮筒視野校核4
使用人機工程、SAE相關標準和CATIA軟件對某越野車組合儀表的視野進行校核分析,并對增加的儀表炮筒結構進行設計控制及校核,使組合儀表視野滿足駕駛員的使用要求。
[1]趙江洪. 人機工程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Describing and Measuring the Driver′s Field of View:SAE J 1050[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