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松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經成為大眾最喜聞樂見的媒體形式,這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速度、形式、容量等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已經難以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也與受眾的新聞需求出現距離?;诖?,文章在指出數字化時代傳統媒體存在的若干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傳統媒體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改革與創新,以期傳統媒體在數字化時代能夠繼承和發揚自身的優勢,吸取新媒體的精華所在,在數字化時代繼續發展壯大,保持主流媒體的地位。
關鍵詞 數字化時代;新媒體;傳統媒體;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2-0020-02
在數字化時代,各種新媒體紛至沓來,極大地滿足了受眾的新聞需求。在這之前,我國的傳媒業當之無愧的主流是電視、廣播、紙質報刊,廣播、電視和報紙占據著新聞的主導地位,在信息傳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逐漸推廣與應用,傳統媒體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報業和雜志的廣告收入急劇下降。雖然電視行業仍被人們看好,但是廣播電視的廣告收入近年來也在快速減少,電視開機率由過去幾年的70%下滑到了30%左右,收視率也不盡如人意,電視對觀眾的吸引力每況日下。新媒體的發展越來越迅猛,我們無法預知新媒體在未來的發展態勢,傳統媒體該何去何從,是當今傳媒業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是必須要跨越的一道坎,否則其前途無法預知。
1 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現狀
1.1 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先進性降低
數字化時代下傳統媒體想要加快轉變新的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升級,就必須與新媒體進行互助和交融。新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豐厚,對資本的吸引力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融合,走改革與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傳統媒體的必然趨勢選擇。
但是,在融合創新的過程中,要規避新媒體的某些自身固有的缺陷。由于新媒體信息傳播非常的開放與自由,存在大量的虛假信息,且難辨真偽,想要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存在很大的難度,導致所傳播內容的真實性急劇下降,影響了受眾對它的信任;新媒體不注重傳播先進文化的內容,喜歡花邊新聞、獵奇新聞,忽視社會道德準則,嚴重影響社會風氣,嚴重污染了我國的媒體生態環境,正能量不升反降。而低俗的信息長時間在網絡環境中傳播,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觀念被極大破壞,不加以阻止,很容易導致人們丟失了信念和信仰。
所以,傳統媒體改革與創新過程中必須對新媒體這一系列問題予以足夠的重視,必須規避新媒體的這些弊端,既要追求新、美、奇,也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既要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又要接受并傳播新鮮文化,只有這樣,傳統媒體才能高唱新時代主旋律,牢固占領媒介的主導地位,成為新時代輿論的主導力量。
1.2 輿論主導力度不夠
數字化時代新媒體的出現以及爆炸式的發展,意味著傳統媒體一統天下局面的結束,媒體的多元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極強,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匿名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種通過鍵盤發聲的形式極大地提升了向新媒體的受歡迎程度,受眾規模迅速擴大,還經常制造一些轟動事件,產生許多網紅,導致主流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極大地被削弱,主流媒體正確引導輿論的難度越來越大,長此以往將會嚴重地威脅到今后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的穩固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
新媒體是以新媒體技術為基礎進行信息傳播的,全國各地的人們通過網絡平臺表達自己對社會話題的觀點和看法,使價值觀的呈現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含有扭曲、病態觀點信息在所難免。在我國,由于網絡的匿名化,導致媒體很難控制與引導網絡輿論場,各種錯誤、低俗、虛假的信息在網絡上肆意游蕩,如果不能及時地進行引導,很容易導致未來的社會意識形態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西方敵對勢力積極借助網絡平臺最大限度地開展輿論宣傳,試圖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這尤其對沉迷網絡的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帶來了非常消極的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為了在網絡上博取人們的關注,發表的言行已經觸到了法律、道德的底線。如果不對這些不良行為進行嚴格規制,放任這些錯誤信息一直在網絡上傳播,就會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擾亂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2 傳統媒體應對數字化時代的對策
2.1 維護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先進性
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學習與引進新媒體的經營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面對互聯網領域中出現的破壞傳播內容真實性和先進性的邪惡風氣,必須堅持基本原則,堅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切忌跟風新媒體,隨波逐流。
而且,傳統媒體發展歷史悠久,存在數百年來自然有其不同于新媒體的獨特優勢,在中國的廣大受眾具有極高的信譽和巨大的影響力。雖然新媒體自出現以來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發展,但是,傳統媒體借助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極高的中老年受眾、專業的傳播手法、素質過硬的信息采編團隊,以及多年來一直堅守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先進性,不投降和屈服于功利化的傳媒業。
在新舊媒體進行融合這一時代大背景下,傳統媒體在改變傳播方式的基礎上,堅持自己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仍能夠在數字化時代保持自己的正統地位。
2.2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傳統媒體在實現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營、整合社會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自身作為正統主流媒體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面對互聯網領域輿論紛繁復雜的現象,傳統媒體作為主流媒體不能忽視其存在,放任自流,在意識形態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須始終堅持原則和立場,積極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反之,就會很容易導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失敗。
此外,我國在國際輿論上一直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西方國家一直對我國虎視眈眈,試圖通過新媒體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為我國的輿論引導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
西方國家打著“網絡自由”的借口,在互聯網上宣傳“普世價值觀”和“民主憲政思想”,想要借助網絡平臺對中國的意識形態進行滲透。
在互聯網這一輿論場上,中國的傳統媒體必須勇于表達自己的立場,敢于批判低俗和錯誤的思想和觀念,防止民族虛無主義,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傳統媒體的操守。因此,傳統媒體在和新媒體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立場和操守。
2.3 開拓傳播途徑,豐富傳播內容
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一些傳統媒體的受眾,但是傳統媒體只要積極應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傳統媒體也可以通過融合多種媒介,借助互聯網等豐富的傳播渠道,也可以實現信息傳播的多元化、立體化和全方位。如:近年來放棄節目錄制,采用現場直播的電視節目越來越多,贏得了很多觀眾的青睞。
此外,在和新媒體實現融合的過程中,傳統媒體也可以進一步豐富自身的傳播內容,發揮自身擁有的專業的信息采編團隊的優勢,使得傳播內容更加的充實、飽滿、生動和形象。
3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學習新媒體先進的傳播技術和手段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先進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樣才能在數字化時代繼續保持主流媒體地位,得以在新媒體時代繼續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楊,楊德成.淺析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33(5):39-41.
[2]姚曦,張秦.“碎片化”時代,電視能走多遠?[J].廣告大觀(綜合版),2006(11):31-33.
[3]穆龔.傳統媒體競相追逐“數字化”謀劃并購漸成發展捷徑[N].上海證券報,2013.
[4]底倩.我國傳統紙媒“數字化生存”轉型分析及發展建議[D].保定:河北大學,2015.
[5]劉加佳.英國傳統新聞媒體數字化轉型分析—經驗與教訓[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6]張銳.基于網絡融合的手機電視價值鏈模型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7]孟建,裴增雨.合縱連橫:東方衛視發展之路新探——對東方衛視實施資源整合戰略的再思考[J].新聞界,2005(3):23-24.
[8]胡朝暉,周曉民.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與T-MMB技術特點介紹[J].廣播電視信息(上半月刊),2007(7):48-53.
[9]陳積銀,竹琳.中國手機電視的運營模式策略探析[C].首屆中國傳媒經濟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2007.
[10]李志堅.超越電視;手機電視的盈利模式[C].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