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梅 宋清 田領紅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黨校為了克服以往校長培訓課程中的課程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培訓方式重“口教”輕“操作”等方面的問題,探索開發了自主創新的實訓課程,在課程開發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實訓課程的內涵
干訓的實訓指以干部培訓部門為主設計和組織,以中小學干部管理實務為主要內容,以提高管理策略和管理技能為目的,以實際操作和訓練為主要教學方式的培訓。干訓的實訓課程是為培訓干部管理實踐能力而開設的課程,是以本區培訓機構(者)為主體,相關人員如專家、行政領導、校長、學員等參與進行的課程規劃、設計、實施與評價等課程開發的全部工作及開發策略。其中,“開發”是指擬定課程目標、制定課程結構、確定課程內容、選擇和組織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與改進等一系列的課程行為。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
2.實訓課程的特征
實訓課程的本質特征。一是內容上的實務性。實訓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多為中小學干部實際工作中的實際事務、要務、工作關鍵崗位技能要求等,與崗位特征、應用特征相結合。二是方法上的實操性。教學形式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訓”為核心,“訓”成為培訓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注重訓練和指導。三是效果上的實用性。實訓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于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讓學員能夠將所學的技能直接運用于實踐。
實訓課程的外在特征。一是學員主體的參與性。學員是學習的行動主體,“做”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二是教師主導的指導性。培訓教師不再以講授為主,而是以引導點撥學員、監控實訓過程、評估實訓效果為主。三是培訓氛圍的情境性。創設并模擬貼近實際的情境,使訓練更貼近實際。
1.實訓課程開發的理念思路
在課程開發中,秉持“實踐導向”“學員為本”和“在做中學”的開發理念。我們的課程是為校長的管理實踐服務的,因此以實踐為中心組織教學,培訓課程開發基于實踐、指導實踐、服務實踐;注重提升參訓者主體能動性,構建以參訓者為中心的培訓課程體系,把尊重學員,滿足學員的需求落到實處;從做中學,倡導體驗。
為了整體推進課程開發,建立了總課題統領、子課題相對獨立的研究模式:各子課題需要有個性化的開發策略,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
2.實訓課程開發的基本過程
開發實訓課程過程大致分為“需求調研—選定專業教師—課程設計與準備—課程實施—課程總結”五個階段。
需求調研。首先必須要進行培訓需求的調研,進而進行需求分析,確立要開發的課程。既要尊重學員的顯性需求,也要分析隊伍建設所提出的隱性需求。
選定專業教師。確定專業教師是課程開發的關鍵點,聘請的師資一是要求有專業研究背景,能提供關鍵技術支持;二是要愿意與我們共同研究,而不是用現成的課程;三是要與黨校教師共同走進課堂;要成為技術支持者、課程開發者、學習指導者。
課程設計與準備。課程設計也稱為備課。根據培訓對象制定課程目標、內容、教學進程等。備課又可以分為“教師預先備課—集體備課—分頭備課—課前準備”四個階段。教師預先備課是指黨校教師首先就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和預先達到的目標進行溝通,根據要求甄選和組織相關內容,設計教學進程。集體備課是指黨校教師在校長帶領下,發揮黨校教師的優勢,對講話的場景和內容進行設計,教師負責講話的技術指導。分頭備課是指技術指導教師進行課程的再設計,黨校教師則根據備課結果開始設計課程綱要、設計講話場景。課前準備是要事先將學員按照不同學校類別和崗位分成小組,把講話的內容布置下去,由學員預先做好準備。
課程實施。與以往課程相比,實訓課程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培訓方式上注重訓練,二是采用雙主持,技術教師負責技術指導,黨校教師負責把握課程內容、進度,同時承擔部分指導任務。
課程總結。分別由兩位教師從不同側面進行總結。課后整理教學實錄,收集教學資料;教師反饋教學心得,學員反饋學習感受,并提出改進意見;課程開發團隊對課程再次推敲,反思教學內容,固化教學成果。
在近幾年的課程改革實踐中,教育黨校在各級各類培訓班中加以嘗試和實踐,逐步開發了系列實訓課程(見表1)。
現以“中小學干部會議講話實訓課程”的開發為例說明。
課程目標。1.學習在學校各種會議場合講話的基本要領;2.初步掌握各種會議場合講話的發音技巧和情緒把握技巧;3.交流分享,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課程重點。1.以“組織好講話語言,發好自己的聲音”為主題,側重“發好自己的聲音”的訓練;2.補充講話發音方面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3.探討實訓課程的講練結合方式,進行體驗式、情景式教學。
主要內容。一是組織好自己的語言,發好自己的聲音。講稿要有:1.針對性,有個性新穎的語言;2.風趣幽默的話語;3.精彩豐富的引語。二是表達技巧。包括:1.領導干部講話聲音的基本要求;2.語言表達基本色彩:明快、高昂、熱情、穩健、沉重、開闊等;3.場面的把握:平靜客觀地說、笑著說、語重心長地說、批評地說、理解地說等;4.詳解領導干部講話時用聲的技巧:呼吸、吐字發聲、停連和重音技巧的運用、語氣及節奏技巧的運用等。三是態勢語言。包括坐立行、揮手鼓掌、手勢、交談傾聽、神情。四是講話全篇處理。
情景設計。場景模擬:中學年級學生會。會議類型:年級學生會。會議主題: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動員會。對象:七年級學生。主持人角色:教學副校長。規模:260人左右。背景資料:學生來源多數為電腦派位生;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狀態比較穩定,在全區居中等水平;個別班級有紀律問題;尖子生不突出。會議宗旨說明:會議在初中畢業年級承上啟下的時間點召開,目的在于幫助學員進行自我分析,發現問題,改進學習方法,增強信心,鼓舞士氣。任務:準備會議前3分鐘的講話稿,500~600字。
實訓過程。1.關于“組織好講話語言、發好自己的聲音”的要領講解及練習(20分鐘)。2.各組組內根據本組分配的場景進行講話訓練(20分鐘)。3.各組選派代表進行場景講話(每組選1人),教師點評(90分鐘);“大場合”訓練及教師點評;“小場合”訓練及教師點評。4.教師總體歸納及點評(20分鐘)。5.再訓練及點評(大小場合各一)(30分鐘)。
課程評價。主要以聽取學員反饋意見為主,其他評價方式有待研究。
實訓課程作為一項新的探索,不像常規的課程那樣有規可依,實訓課程的開發需要科研引領、系統設計,以及開發者的專業素養支持。因此,需要在課程開發的同時進行跟進式培訓,以保障這項工作扎實、有效地推進。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干部研修中心)
責任編輯:肖佳曉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