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玲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預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診所60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采用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結果:觀察組使用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方法治療后,治愈16例,有效13例,失敗僅1例,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治愈8例,有效11例,失敗11例,總有效率63.33%。觀察組預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處理恒上前牙齦下牙折預后效果理想,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牙體牙髓;正畸;恒上前牙齦下牙折
【中圖分類號】R7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01
恒上前牙是牙齒外傷常發部位,若在牙齦下較深部位發生冠根折,磨除了多余牙組織后可能因寬度過窄而使修復體不能與余留的牙根組織面緊密結合,引發牙周組織發生炎癥,難以直接對損傷牙體進行修復[1]。本文將研究牙體牙髓治療斷根聯合正畸修復治療方法對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預后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診所收治的60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牙共60顆,均符合恒上前牙齦下牙折臨床診斷標準,恒上前牙完全折斷,無合并其他外傷,牙根發育正常,周圍牙組織健康,且患牙牙根長度能進行牽引。其中側切牙18顆,中切牙42顆。男30例,女30例,年齡均超過18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修復治療:進行常規消毒,清除患牙周圍斷端和牙周組織,并進行止血;根據牙體缺損情況選擇齦切聯合翻瓣或齦切聯合翻瓣并去骨,使牙槽骨頂端降低到斷端根方以下約4 mm,達到傷口愈合后能符合正常生物學寬度的目的;依據患者牙體組織損傷情況,按需制作石英纖維樁核、金屬樁核或樹脂樁核,最后植入義齒修復。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治療,先做根管治療,治療3~4周后復診,進行正畸修復,具體方法如下。先將長度為根長1/2的鋼絲變制牽引樁修整外形,在根管內固定氧化鋅丁香油水門汀粘,用鋼絲制作成牽引鉤后粘固,粘固時注意使唇弓特殊曲相交于根管延長線,使牽引方向同患牙長軸方向一致,制作固位牽引。將牽引弓、牽引樁同鈦鎳絲(或橡皮彈力線)牽引,力量20~50 g并做微調。之后每2周復診1次,觀察患者情況并對加力裝置做適當調整。當患牙恢復到能進行牙冠修復的程度后,再持續進行1周左右基礎牙周治療,待牙周恢復,就可進行延長牙冠手術并對外形進行修整。拆除牽引樁,進行烤瓷樁冠修復。若患牙牙根較小不利于固位,則可利用鄰牙進行聯冠修復。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相關評定標準,將預后效果分為治愈、有效、失敗。治愈:X線檢查結果顯示患牙修復體完整,根尖周組織、牙齦均正常,牙齒無松動,切緣齊整,齦緣與同名牙齦緣位置對稱;有效:患牙修復體、根尖周組織正常,牙齒未發生松動,切緣比同名牙切緣相比有約1 mm偏差,齦緣比同名牙齦緣略向冠方偏移,牙齦有輕度發炎;失敗:X線檢查發現根尖周組織發生病變,牙齒有松動,切緣與同名牙切緣比較有明顯差距(短>2 mm),牙齦發炎。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使用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方法治療后,治愈16例,有效13例,失敗僅1例,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治愈8例,有效11例,失敗11例,總有效率63.33%。觀察組預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是牙齒外傷中最為常見的一類,其給患者造成身體痛苦與進食不便的同時,也影響患者外貌,對其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患者往往希望能盡早恢復,對治療周期有一定要求[2]。對恒上前牙齦下牙折傳統的去牙周斷端修復治療方法中,需先去除牙周再進行斷端修復、植牙,對牙斷根、牙周組織結構造成較大影響,增加了治療之后牙齦發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且治療周期也較長[3],恢復較慢。本研究中觀察組所用的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方法則能保留牙斷根結構與患牙牙周組織,對其原有組織損傷較小,不會造成嚴重傷口,降低了發生炎癥等并發癥的幾率,還能有效提高患牙的穩固性。在治療中,需注意保留牙根、樁冠固定性;牽引力方向同牙長軸方向需一致,因此要定期復查并及時調整牽引樁與牽引弓角度;注意牽引力不能過度以免損傷牙齦組織。
本診所研究中,觀察組使用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方法治療后,治愈16例,有效13例,失敗僅1例,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治愈8例,有效11例,失敗11例,總有效率63.33%。觀察組預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恒上前牙齦下牙折采取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治療,具有較理想的預后效果,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劉萬松. 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處理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預后分析.中國實用醫刊,2014,41(21):21-22.
洪切木·米吉提.牙體牙髓正畸在修復25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臨床療效觀察.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7):1634-1635.
孫方方,姚海,盧曉林,等.前牙齦下斷根軸向快速牽引的實驗動物模型研究.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3,7(4):29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