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 母義明
【摘 要】肥胖會增加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并且由于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過多的脂肪堆積往往伴隨著代謝異常,但有些肥胖個體并沒有,稱之為代謝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MHO),占肥胖成年人相當大的比例。但由于缺乏普遍接受的標準來定義MHO,且MHO隨時間發生動態改變,導致目前的報道中MHO的患病率差異較大,其臨床預后也存在爭議。在這篇綜述中,我們將著重介紹有關MHO的一些問題,包括MHO的定義、診斷標準、患病率、動態變化及臨床預后。
【關鍵詞】代謝綜合征; 肥胖;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中圖分類號】R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肥胖的患病率明顯增加,而由于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變,亞洲人群這種高肥胖率更為明顯,這使得肥胖成為一個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肥胖與預期壽命縮短有關,主要是因為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和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增加[1]。近年來,很多研究開始關注到有些肥胖個體雖然較多的脂肪堆積,但沒有代謝異常,如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高血壓和不利的炎癥特征等,被稱為代謝健康型肥胖。由于目前缺少統一的診斷標準,MHO的流行現狀及相關臨床預后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本綜述旨在介紹有關MHO的一些當前問題,包括定義、診斷標準、患病率、動態變化及臨床預后。
1.MHO的診斷標準 目前對MHO流行現狀及其長期臨床預后的認識,主要阻礙是不同研究中對代謝健康和肥胖的定義不一致。如表1所示,不同的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標準來定義MHO。一般來說,MHO表明在肥胖個體中沒有代謝異常,包括糖尿病、血脂異常和高血壓,有些則考慮到炎癥狀態,應該注意,胰島素抵抗和炎癥標志物的切點沒有統一標準,具體往往取決于研究人群的分布情況。同時,雖然BMI是流行病學中最常用的肥胖指標,但是一項研究中,通過雙能X射線測量身體脂肪含量提示超過一半的個體是代謝正常的,而用BMI僅有三分之一,這提示對于肥胖的定義與測量方法密切相關[2]。因此,對MHO的定義需要進一步的標準化。
2.MHO的患病率 如上文提到,由于缺乏統一的MHO診斷標準,MHO的患病率在既往研究中差異較大,總人群MHO的患病率在2.2%-11.9%之間,肥胖人群中則為6%-40%([3]。Rey-Lopez等基于不同研究中的不同變量進行了一項關于MHO患病率的系統綜述,他們發現MHO的患病率在6%-75%之間。同時該研究也發現MHO患病率的不同與多種因素有關,按照性別、年齡重新對人群進行分組分析后發現MHO的患病率在女性和年輕人群中明顯較高,在不同種族之間,MHO的患病率在亞洲人群中要高于高加索人或者多種族人群??偟膩碚f,考慮到既往研究中MHO定義和患病率的明顯差異,對于MHO通用標準的需求更加急迫。
2.MHO的患病率
如上文提到,由于缺乏統一的MHO診斷標準,MHO的患病率在既往研究中差異較大,總人群MHO的患病率在2.2%-11.9%之間,肥胖人群中則為6%-40%。Rey-Lopez等基于不同研究中的不同變量進行了一項關于MHO患病率的系統綜述,他們發現MHO的患病率在6%-75%之間。同時該研究也發現MHO患病率的不同與多種因素有關,按照性別、年齡重新對人群進行分組分析后發現MHO的患病率在女性和年輕人群中明顯較高,在不同種族之間,MHO的患病率在亞洲人群中要高于高加索人或者多種族人群??偟膩碚f,考慮到既往研究中MHO定義和患病率的明顯差異,對于MHO通用標準的需求更加急迫。
3.MHO的自然過程
多個研究當中發現MHO并不是穩定狀態,會隨著時間推移轉變為代謝異常狀態。NWAHS研究中4056名成人在隨訪(5.5-10.3年)后顯示33%的MHO受試者成為代謝不健康型肥胖。來自Soriguer等的研究(的數據表明,在6年隨訪后,37%的MHO受試者不再保持代謝正常狀態。更長時間的隨訪研究提示,隨著時間推移MHO人群會有更多的個體轉變為MUO。TLGS研究的長期隨訪(10年)顯示,43.3%的代謝正常的腹部肥胖人群轉變為MUO。Hamer等的研究發現,44.5%的MHO個體在隨訪8年的隨訪后轉變為MUO。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MHO并不是穩定狀態,因此更多的研究聚焦于導致MHO向MUO轉變的因素。根據西班牙的一項研究[5]顯示,BMI、腰圍和腰臀比的增加會促使MHO轉變為MUO,而健康生活方式的介入,包括健康的飲食、高水平的體力活動、不吸煙或戒煙有助于組織這種轉變。Hwang等人在最近的研究中證明,約三分之二的日裔美國人MHO在10年內轉變成MUO,這種轉變與內臟脂肪增多、女性、更高的空腹胰島素水平和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有關,總的來說,MHO是一個動態的狀態,應該考慮隨時間的變化。
4.MHO的臨床結局
許多研究表明,與MUO個體相比,MHO個體發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低,且與正常體重個體相比并未增加發病風險。然而,目前研究中MHO的臨床結局存在矛盾,其預后價值仍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
4.1 MHO與糖尿病
MHO人群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目前尚存在爭議,不同的研究結果矛盾,一些研究報道提示與代謝正常體重中正常(metabolically healthy normal-weight,MHNW)人群相比,MHO人群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Hinnouho等在7122名受試者的平均17.4年的隨訪中發現,MHO人群糖尿病的發病率要高于MHNW組(HR=3.25,95%CI:2.32-4.54),但要低于MUO人群糖尿病的發病率。Bell等開展的一項系統性綜述中,通過8個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隨著時間推移,MHO人群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是MHNW人群的4倍,是MUO人群發病風險的一半。而另外一些研究則反駁了這個結果。Meigs等在2902名人群的11年隨訪中發現,利用代謝因素和BMI定義的MHO人群與MHNW人群的糖尿病的發病率并沒有明顯的區別,但利用胰島素抵抗定義的MHO人群則有升高的糖尿病發病率。
4.2 MHO與亞臨床和臨床心血管疾病
MHO與心血管的亞臨床改變在多個研究中發現。韓國的(23)一項橫斷面研究中,相比較MHNW人群,MHO的個體有明顯的亞臨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負擔,如明顯的冠狀動脈狹窄、斑塊和冠脈鈣化。Khan等人發現代謝正常的超重或肥胖中年女性與正常體重相比,有更大的亞臨床CVD負擔,包括頸總動脈內膜中層厚度、主動脈脈搏波速度以及冠狀動脈和主動脈鈣化。Lee等的研究則發現相比較MHNW人群,MHO人群出現了明顯的左室肥大。
多數研究結果提示MHO人群較MHNW人群有升高的CVD發病風險,但低于MUO人群。Hinnouho 等在7122人的17.4年隨訪研究(Whitehall II study)中,發現MHO相比較MHNW有增高的CVD (HR =1.97,95% CI:1.38–2.80)的發病風險。?rnl?v等在瑞典人群中進行的30年隨訪也發現MHO人群有升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最近的一項大規模研究(n = 71 527)報道,即使在短期隨訪期內(中位數為3.6年),與MHNW受試者相比,MHO患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4.3 MHO的動態轉變與臨床意義
在討論MHO與糖尿病和CVD的發病率關系時,多數研究將MHO個體視為靜態人群,忽略了代謝狀態隨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化,實際上這種轉變也影響了MHO人群臨床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中,3743名受試者經過10年隨訪,保持基線MHO狀態不變的人群并不會增加DM和CVD的發病率。一項包含中國農村人群的研究表明,11865名≥18歲以上的人群經過6年隨訪后,保持MHO狀態的人群相比較MHNW表現為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而進展為MUO的人群明顯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這些研究的結果表明,MHO人群糖尿病風險增加歸因于那些隨時間推移到不健康狀態的受試者,而維持其狀態或體重減輕的受試者亞組沒有經歷相關風險。、僅僅觀察基于靜態肥胖代謝狀態去評估與糖尿病、CVD的發病風險,由于動態變化的影響,而容易造成低估了對終點事件的影響。
5 結論
目前的研究表明,存在一些肥胖的人群處于代謝正常的狀態。但是由于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MHO定義標準,研究人群也存在明顯差異,導致當前的研究結果中MHO的患病率有較大的差異,其臨床轉歸(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泊嬖谳^大的爭議,MHO的動態變化也對臨床結局有明顯的影響。本綜述對MHO的流行病學現狀和臨床轉歸進行了大概介紹,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探討相關的發病機制以及制定統一的標準。
參考文獻
Kelly T, Yang W, Chen CS, et al. Global burden of obesity in 2005 and projections to 2030. Int J Obes. 2008;32(9):1431–7.
AH M, ES F, BA B,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diabetes, and obesity-related health risk factors, 2001. Jama[Internet]. 2003;289(1):76–9.
Stefan N, H?ring HU, Hu FB, et al. 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3;1(2):152–62.
Karelis A, Brochu M, Rabasa-Lhoret R. Can we identify metabolically healthy but obese individuals (MHO)? Diabetes Metab. 2004;30:569–72.
Stefan N, Kantartzis K, Machann J,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bolically Bening Obesity in Humans. Arch Intern Med. 2008;168(15):1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