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芝紅
【摘 要】目前臨床上對膽囊結石進行治療的首選術式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了有效避免血管損傷、氣體栓塞、皮下氣腫、氣胸、術中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就需要做好圍術期護理干預工作,本文就對近年來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石病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綜述,以期為膽石病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護理干預措施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膽石病 ;腹腔鏡手術; 護理進展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隨著醫學器械的不斷革新,目前臨床上對肝內外膽管結石進行治療時,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為腹腔鏡手術治療。隨著腹腔鏡手術的適用征不斷加大,手術的操作難度逐漸增加,所引發的手術并發癥也逐漸增多,而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將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對患者的機體康復和預后改善產生影響[1]。因此做好術前準備以及術后干預對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機體康復顯得尤為重要。
1 腹腔鏡手術所導致的并發癥
在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和穿刺以及氣腹相關的并發癥:皮下氣腫、氣胸、血管損傷、氣體栓塞;和腹腔鏡操作相關的并發癥:腸道損傷、術中出血、術后出血、術后發熱、肩背酸痛等。在開展LCBD手術治療后,患者可能出現膽漏、腹壁或腹腔感染、膽道殘石等。
2 腹腔鏡手術護理干預措施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在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前,大部分患者均會出現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密切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為其開展針對性心理干預。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關系,從而使患者對護理人員充滿信任感,為患者開展健康宣教,消除其由于未知而產生的焦慮感;以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增強其疾病治療信心[2];指導患者家屬為其提供家庭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從而提高其手術治療依從性。
2.1.2 營養護理 膽囊結石病程較長時將會導致患者的機體消化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加之疾病會限制患者的飲食,從而導致其機體體質變弱,影響其手術耐受力以及術后機體恢復能力。所以在開展手術前,護理人員需為患者開展有效營養支持,從而使其機體營養狀況得以改善,應為患者提供蛋白和糖分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食物進行食用。
2.1.3 術前胃管留置的護理 在對胃管進行留置前,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從而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以及配合,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得以疏解。指導患者保持臥位或半臥位,對鼻孔一側進行清潔后,告知患者將10~15mL飲用水含在口中,等到胃管插入到咽喉部,告知患者將水咽下,胃管插入后,對其應用Y型寬膠布進行固定[3]。
2.1.4 手術開展前基本護理 術前12h禁食,術前4~6h禁水,術前0.5h采用阿托品以及安定進行肌肉注射。
2.2 術后護理
2.2.1 復蘇期護理 手術完成后,采用低流量氧氣進行持續吸入,并對患者的機體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包括血壓、呼吸、脈搏等。在患者復蘇過程中,需開展有效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以及腎功能監測。當患者蘇醒但未對氣管進行拔除時,需將枕頭去除,使患者保持平臥位,將其頭部向一側偏轉;做好患者機體保暖工作,避免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等到起意識完全恢復后,可為其采用半坐臥位,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開展超聲霧化吸入。
2.2.2 飲食護理 待患者的機體肛門排氣后,可為其采用流質飲食進行食用,如米湯、純果汁等,不可為其采用豆漿、牛奶等食物進行食用,避免導致腹部脹氣[4];如果患者不存在腹脹、腹痛等癥狀,可為其采用半流食物進行食用,如果泥、米粥等,最后逐漸將飲食過渡到普食。食物需為脂肪含量低,維生素、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為宜。
2.2.3 T型管護理 T型管的固定位置應為腹壁,防止其出現扭曲、受壓、脫落等情況,同時還需對其進行經常擠捏;手術完成后5~7d內,不可進行加壓沖洗;護理人員需做好引流膽汁的觀察,包括膽汁的性質、顏色、是否存在異物等;開展各項操作時需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原則;置管期間需對患者的全面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特別是機體體溫、白細胞計數等指標。
2.2.4 腹腔引流管護理干預 手術完成后采用引流管進行放置時,護理人員需對引流管的放置位置進行連接,同時需對引流管進行有效標記,做好固定工作,避免其出現受壓和扭曲情況;在患者進行翻身和下床活動過程中,需避免引流管出現脫落或逆流情況;手術完成后,需對引流管是否保持通暢進行密切觀察,對引流管進行定期擠壓,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質;密切觀察膽漏的發生,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2.3 并發癥護理
2.3.1 膽漏護理 膽漏的發生將會導致患者出現發熱、腹脹、腹痛、腹肌緊張、反跳痛和壓痛情況。護理人員需對引流液的量、顏色以及性質進行密切觀察,尤其是手術完成當天,如果患者的引流液表現為血性膽汁樣,同時其出現腹膜刺激征,則可能患者發生膽漏,則需將相應情況報告給值班醫生。
2.3.2 腹腔內出血護理 在手術完成后24h內,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引流液情況和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從而對其腹腔內出血進行有效診斷。若患者的腹腔引流液表現為血性,同時引流液量明顯增加,則其可能發生腹腔內出血,需為患者開展及時診斷。
2.3.3 皮下氣腫以及肩背酸痛護理 通常情況下,導致氣腫發生的二氧化碳可自行吸收消失,不需要開展特殊處理,但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解釋清楚,從而使患者的擔憂得以解除。但如果患者發生嚴重皮下氣腫,則需對患者是否出現呼吸淺慢以及PCO2升高進行觀察[5];為了避免肩背酸痛的發生,手術完成后需對腹壁進行輕微加壓,從而排出氣體;當肩痛發生時,可指導患者保持膝胸臥位,從而使膈肌刺激得以減少。
2.3.4 心理護理 患者意識恢復后,護理人員需將手術已經成功告知給患者,從而使患者的康復信心得以增強;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留置引流管的作用和必要性,從而使其能夠接受留置引流管。
3 總結
隨著腹腔鏡技術以及膽道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腹腔鏡手術適應逐漸擴大,護理人員需對新知識新技術進行不斷學習和了解,對護理經驗進行不斷總結,使自身的業務水得以提高,從而使患者能夠處于康復最佳狀態,促進其機體康復。
參考文獻
孟偉偉.膽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21):113+115.
丁玉芳,潘小燕.36例膽石病患者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05):83-84.
王晶.膽石病患者術后葡萄糖輸液中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08):758-759.
廖聲靜.膽石癥伴糖尿病高齡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07):53-55.
王玉萍,衣洪天,邢桂榮,等.膽石病患者圍手術期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0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