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偉



【摘要】 目的:對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實施腹腔鏡術后再以GnRHa與反向添加法的應用效果加以探討。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81例,將之隨機分成觀察組(n=41)與對照組(n=40),兩組患者均實施腹腔鏡手術,對照組患者術后予以GnRHa法治療,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反向添加法。對兩組患者VAS評分、術后復發率及術后妊娠率加以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V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354,P<0.05);觀察組、對照組患者術后復發率分別為12.2%與15.0%,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0.136,P>0.05);觀察組、對照組患者術后妊娠率分別為44.0%與39.1%,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0.117,P>0.05)。結論:對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之后以GnRHa與反向添加法予以治療既有助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緩解,幫助其改善生活質量,且對治療效果無較大影響,故值得借鑒。
【關鍵詞】 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 腹腔鏡手術; GnRHa; 反向添加法
中圖分類號 R711.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6-013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6.073
子宮內膜異位癥(Ems)實質為活性子宮內膜組織出現于子宮腔被覆黏膜外身體的其他部位,育齡婦女中該疾病發病率達10%,且呈顯著上升趨勢[1]。該疾病主要特征包括盆腔疼痛、痛經、不孕等,對女性健康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GnRHa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藥,可促使垂體發揮降調節功能,使患者體內雌激素處于低狀態,致使藥物暫時失去作用。此方法可用于Ems腹腔鏡術后復發率的控制與降低,然而骨量流失、低雌激素等副反應對該藥的使用有所限制[2]。故本文選取2014年
1月-2015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81例為研究對象,對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實施腹腔鏡術后再以GnRHa與反向添加法的應用效果加以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81例,入組患者其r-AFS分期均屬Ⅲ期以上(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年齡21~43歲,平均(34.6±3.4)歲;入組患者均無糖尿病、高血壓、腫瘤病史,無激素類藥物使用史;手術前肝腎等功能均正常。將之隨機分成觀察組(n=41)與對照組(n=40),兩組患者年齡及病情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即,于腹腔鏡下對卵巢內膜異位囊腫予以剔除,對腹膜內異癥予以燒灼或切除,將深部內異癥病灶予以切除。對照組:該組患者術后予以GnRHa實施治療,即,自患者術后第1個月月經的1~5 d予以3.75 mg GnRHa行皮下注射,每28天1次,3針/次[3]。觀察組:該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之上行反向添加法,即,患者每日口服適當補佳樂以將其血清E2水平維持于30~35 mmol/L。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VAS評分、術后復發率及術后妊娠率加以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相關數據均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通過(x±s)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率(%)表示,并行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用藥后其VAS評分對比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用藥前后VAS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用藥后其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354,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率對比
本研究觀察組、對照組術后復發率分別為12.2%與15.0%,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0.136,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妊娠率對比
本研究觀察組、對照組術后妊娠率分別為44.0%與39.1%,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0.117,P>0.05),見表3。
3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多發于育齡婦女,屬雌激素依賴性疾病,保守手術僅可將肉眼可見部分的病灶予以去除,極易致使病灶殘留進而復發。有研究指出,該疾病經保守手術治療后復發率較高[4]。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可對卵巢性激素的分泌進行抑制,進而出現暫時絕經現象,使內膜異位殘留病灶萎縮退化,并可促使內膜細胞的凋亡,對其增殖予以抑制。腹腔鏡手術在Ems治療中的主要目的為將異位病灶清除,使粘連松懈,使盆腔解剖結構得以恢復正常,確保卵巢與輸卵管間的關系得以改善,使患者術后妊娠率得以提高[5]。該手術方法出血少、創傷小、恢復快、患者較易接受,但針對微小病灶及非典型病灶等予以徹底清除則難度較大。通過藥物治療可使上述難以徹底清除類病灶得以抑制,進而萎縮退化,以對該疾病的復發予以延緩或有效預防,確保患者可于短時間內受孕。GnRHa法主要副反應有潮熱出汗、乏力、性生活障礙及性格改變等,而反向添加法則可在對GnRHa法療效不產生影響的前提下使患者GnRHa副反應得以有效減輕,進而幫助其改善生存質量[6]。本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用藥后其VAS評分存在顯著差異,且相比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具有顯著優勢。此外,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在術后復發率及妊娠率方面對比均無顯著差異,可見,針對Ems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后以GnRHa法實施治療,在此基礎上加用反向添加法可在不影響已有臨床療效的基礎上減輕患者用藥副反應,使其生存質量得以改善,故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王靈彬,李辭妹.腹腔鏡術后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周期及療效的臨床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7):1085.
[2]唐巧,孫桂蓉,劉高焰,等.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J].四川醫學,2013,34(7):1025-1027.
[3]孔彩霞,曹佩霞,金偉蓉.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9(5):551-554.
[4]張小莎,黃作香,李萍.GnRHa聯合反向添加戊酸雌二醇對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術后患者的疼痛感及遠期復發率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41(1):134-136.
[5]洪湘蘭.GnRHa對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9(36):55.
[6]紀霞,張松靈,于美玲,等.反向添加療法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4):4079-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