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梅
【摘 要】目的:分析惡性腫瘤患者臨床與血液黏度變化。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另外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清晨空腹狀態的血液7ml,并用肝素抗凝處理,儲存在37℃的常溫之下,并用專人進行操作,根據粘度值、公式換算獲得數據結果。探討和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液粘度情況。結果:疾病組和健康組的血液粘度指標借助統計學檢驗,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高切粘度、血沉、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變性指數、紅細胞剛性指數、K值方程、全血還原粘度數據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數據均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血瘀型惡性腫瘤患者與氣血虛型惡性腫瘤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高切粘度、血沉、血球積壓、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變性指數、紅細胞剛性指數、K值方程、全血還原粘度數據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數據均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結論:血液粘度的多項指標均可以作為腫瘤疾病的輔助性判斷指標,尤其是能夠作為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治療方式的療效判斷措施,可以一定程度的顯示患者疾病情況以及類型,值得推廣普及。
【關鍵詞】惡性腫瘤;血液粘度;血瘀型;氣血虛型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01
伴隨著近些年腫瘤疾病患者數量的不斷增多,臨床中對腫瘤疾病的診斷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近些年有許多關于血液粘度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預防、治療的作用,但是對于惡性腫瘤疾病而言,血液粘度的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1]。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臨床中惡性腫瘤的干預水平,本文以我院患者為例,探討惡性腫瘤患者血液粘度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經手術、穿刺病理活檢,纖維支氣管鏡、CT等方式被確診,其中40例患者為直腸癌、15例患者為原發性肝癌、35例患者為肺癌。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平均年齡(62.2±15.2)歲。另外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齡(63.5±14.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備對比價值。
1.2 方法
自動血流變測試儀采取賽科希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SA-5000型號機,輸入電壓2200V,頻率50Hz,輸出功率250VA。
所有患者均采取清晨空腹狀態的血液7ml,并用肝素抗凝處理,儲存在37℃的常溫之下,并用專人進行操作,根據粘度值、公式換算獲得數據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當中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檢測結果等數據均采取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對比。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液粘度對比
疾病組和健康組的血液粘度指標借助統計學檢驗,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高切粘度、血沉、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變性指數、紅細胞剛性指數、K值方程、全血還原粘度數據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數據均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詳情見表1。
2.2 不同癥型患者血液粘度對比
血瘀型惡性腫瘤患者與氣血虛型惡性腫瘤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高切粘度、血沉、血球積壓、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變性指數、紅細胞剛性指數、K值方程、全血還原粘度數據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數據均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疾病組和健康組的血液粘度指標借助統計學檢驗,非血球積壓的其他血液粘度指標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充分證明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的血液粘度會存在明顯提升現象,血液粘度的提升過程中血流阻力會明顯提升,同時組織灌注量會明顯減少,導致組織缺血缺氧,促使紅細胞本身的粘度隨之提升,從而提高聚集性,降低變形性。對此,血液粘度的提升紅細胞聚集性會隨之提升,變形性會減弱,血沉速度加快,紅細胞積壓會降低,可以作為腫瘤疾病的輔助性診斷措施[2]-[3]。另一項結果顯示,血瘀型惡性腫瘤患者與氣血虛型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液粘度數據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也充分證明了借助中醫辯證中患者判定為虛癥時機體免疫功能會逐漸下降,此時細胞免疫功能也比較弱,這也是導致患者容易發生腫瘤疾病以及腫瘤疾病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所以血液粘度可以作為治療效果、病程進度的判斷指標[4]-[5]。
綜上所述,血液粘度的多項指標均可以作為腫瘤疾病的輔助性判斷指標,尤其是能夠作為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治療方式的療效判斷措施,可以一定程度的顯示患者疾病情況以及類型,值得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王曉亮,鄭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檢測的臨床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12):1951-1953.
張維清,郝建禮.七氟烷吸入麻醉對不同年齡層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14(2):159-162.
劉翔,任甜甜.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及臨床研究價值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10):1718-1721.
王明芳,張文劍,冷麗云,等.惡性腫瘤患者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期感染相關因素及血清炎癥因子變化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3(19):4378-4381.
于明,賈海玉,李國春.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的相關研究[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7,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