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冬巖
【摘 要】目的:關于葡萄膜炎眼科臨床類型與病因的探討。方法:選取某院眼科在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葡萄膜炎患者10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了解患者類型、病因還有性別年齡對疾病的影響。結果:通過研究分析,有55例患者疾病類型屬于前葡萄膜炎,余下患者則屬于特發性患者;有63例患者出現了并發癥或者是合并癥狀;當前臨床對其治療主要是散瞳、糖皮質激素以及非甾體類消炎藥等綜合治療方式。葡萄膜炎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均得到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結論:導致葡萄膜炎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患者的病程相對較長且復發概率極高,甚至會有患者出現失明或者相關并發癥,因此必須加強對葡萄膜炎患者進行預防和對癥治療,對于葡萄膜炎患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葡萄膜炎;臨床;病因
【中圖分類號】R7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01
葡萄膜炎是指虹膜、睫狀體、脈絡膜的炎癥;虹膜和睫狀體的血液供給同為虹膜大環,故二者經常同時發炎,而總稱為虹膜睫狀體炎。如果脈絡膜也同時發炎,則稱為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一種多發于青壯年的眼病,種類繁多,病因相當復雜,治療不當可導致失明,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引起世界范圍內的重視。當前臨床對于此疾病的分型標準有著很多,而當前對葡萄膜炎的分類方法主要是解剖位置分類法。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深入以及對此疾病認識的逐漸加深,解剖位置分類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和具體病因分類相結合。為了能夠深入了解葡萄眼膜的臨床類型還有病因,以下就某院眼科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葡萄膜炎患者100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眼科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葡萄膜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最大的為82歲,年齡最小的為12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4.4歲。本研究患者的臨床表現與《葡萄膜炎診斷與治療》中和葡萄膜炎相關的診斷內容相符合,為某院的臨床診斷依據。
1.2 方法 對研究患者進行常規視力檢查還有眼壓檢查,并進行裂隙燈檢查,對患者眼底還有玻璃體使用散瞳檢查方法進行。對這10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患者的具體病因還有解剖位置分類結合的方法對其臨床特點進行歸納,了解患者類型、病因還有性別年齡對疾病的影響。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χ±s),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檢驗,組間對比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10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為類型為錢葡萄膜炎,占據所有患者比例54.0%,余下患者均屬于特發性患者,占據所有患者比例46.0%。出現有并發癥或者合并癥狀的患者共有63例,占據所有患者比例的63.0%。對患者的治療主要是糖皮質激素、散瞳、非甾體類消炎藥以及免疫抑制劑等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治療,針對其并發癥還有綜合癥進行治療,患者接受治療之后視力均有明顯提高。相對于其它年齡階段,年齡在20歲-50歲之間的患者占據比例更大,相對于其它年齡階段患者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
導致患者出現前葡萄膜炎的病因主要為:Fuchs綜合征、關節強直性脊椎炎、青睫綜合癥,這三種是占據患者誘發病因的前三位;特發性葡萄膜炎的病因主要為:Behcet病、Vogt-小柳原田綜合癥、交感性眼炎。
3 討論
眼科臨床上葡萄膜炎是一種相對較為常見的致盲眼病,對患者生命健康還有生活質量會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出現此類疾病的因素有多種多樣,主要有:細菌、病毒或者寄生蟲等病原體感染,也可能是因為腫瘤、外傷或者是風濕性疾病導致,原因不但復雜且種類繁多。且該疾病在進行治療后出現復發的概率相對于其它疾病要高出許多,因此在對其進行處理或者治療時需要小心謹慎,如果出現意外則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盲目癥狀,醫學界對于葡萄膜炎都非常重視。根據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因疾病而致盲的患者,有接近10%的比例是由于葡萄膜炎而導致,在其發病之后存在有一點時間,是患者得到良好視力的“黃金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面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還有治療,能夠得到突出的控制效果,因此對葡萄膜炎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普及還有宣傳,對于患者得到良好的視覺功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導致該疾病出現的因素雖然有外傷或者感染等,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患者自身免疫機能出現缺陷導致的葡萄膜炎,對于這種類型的炎癥,臨床上面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免疫抑制劑,通常對葡萄膜炎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該治療方法有著作用效果突出以及安全可靠等優點,即使在當前臨床上面依然是對葡萄膜炎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在對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以下原則:考慮到患者的個體差異性、藥物適量與足量、聯合用藥進行治療以及簡單化治療等原則。
一般對葡萄膜炎患者進行局部治療無效后,依然表現嚴重的才可以使用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慢慢減少使用劑量,等到適當的劑量時候則不再變化,基本對患者的治療均要維持在半年左右。除此之外還能夠使用散瞳還有睫狀肌麻痹劑進行治療,這樣主要是為了解除瞳孔括約肌還有睫狀肌的痙攣狀況,讓眼睛能夠得到很好的休息以及止痛效果,讓睫狀肌對患者的睫狀血管不會產生過于強烈的壓迫,改善患者的局部血循環狀況。降低滲出,能夠讓患者的瞳孔擴大以避免虹膜后出現粘連,或者發現粘連狀況能夠及時拉開,讓患者瞳孔保持一定程度的活動性。如果抗炎藥物為非甾體類的則給藥方式為口服,能夠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進一步的抑制炎癥的發展[2]。
通過上述研究分析,導致葡萄膜炎的病因有很多,患者的病程相對較長且復發概率極高,甚至會有患者出現失明或者相關并發癥,雖然當前對于此疾病在治療方面依然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患者的視力恢復狀況也不如人意,但是對葡萄膜炎眼科患者進行預防和對癥治療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李惠瓊.葡萄膜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2(24)
張滄霞,鄭艷霞.前葡萄膜炎156例病因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1(09)
周昱.復方目炎寧對復發性葡萄膜炎患者急性時相蛋白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6
房強等.免疫抑制劑治療頑固性葡萄膜炎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