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臻嶸
【摘 要】目的:對比研究在脊椎骨折的診斷中應用放射平片與 CT 的實際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脊椎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經手術或病理診斷得以確診,對患者行放射平片檢查并將此作為對照組,同時對患者行CT檢查并將其作為觀察組。結果:觀察組的診斷符合率為93.8%,對照組的診斷符合率為8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也即P<0.05 )。結論:在脊椎骨折的診斷中,與放射平片比較,CT診斷的符合率更高。
【關鍵詞】放射平片;CT; 脊椎骨折;診斷符合率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01
脊椎骨折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其致病因素主要是外界暴力,損傷會壓迫患者的神經,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也常常會導致強迫體位,嚴重時也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是死亡[1]。在脊椎骨折的診斷中,放射平片與 CT均為常用的診斷方法,為了明確這兩種診斷方法的實際效果,特組織本次實驗對照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4年8月~2015年4月,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脊椎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其中,男47 例,女性33例,患者的年齡是25~77歲,平均年齡是(43.2±3.7)歲;致病因素:高處墜落、重物砸傷、車禍傷分別為21例、25例、34例;臨床癥狀:8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壓痛等癥狀,站立困難患者為18例,翻身困難患者為7例,腹脹或者腹痛患者為13例,雙下肢麻木患者為22例,雙下肢癱瘓患者為8例,大小便失禁患者為12例;患者的手術病理診斷結果:骨折片移位為13例,椎管狹窄為21例,椎管容積改變為10例,骨折片突入椎管為17例,脊柱曲度改變為19例。對80例患者行放射平片檢查并將此作為對照組,同時對患者行CT檢查并將其作為觀察組。
1.2 方法
1.2.1 放射平片檢查 本研究中使用500mAX 線機(飛利浦公司),檢查儀器的管旋轉速度是0.4s/r,使用過程中的管電壓是120kV ;檢查過程中,針對患者的損傷部位,主要是需要攝取正、側位片,也需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加攝雙側斜位片。
1.2.2 CT檢查 本研究中使用4 排螺旋 CT 機(飛利浦公司),儀器的管電壓是130 kV,檢查過程中的管電流控制在100 mA左右,檢查中的層厚為5 mm,層距是5 mm ;結合放射平片的成像對CT檢查的掃描范圍進行選擇和確定,本研究中主要是行橫斷面掃描,檢查是需要確保掃描線和胸腰椎體始終保持平行的位置關系,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矢狀位圖像重建和冠狀位圖像重建[2]。
1.3 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依據,對比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符合率。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9.0 軟件,以(X(—)±S)表示本研究中的計量資料,并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以率(%)表示計數資料,同時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如果P<0.05,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診斷符合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在人體的結構中,脊柱屬于是機體椎骨的主要受力體,其組成部分包括骨架與關節,但是由于其結構復雜,并且存在著較多的重疊結構,所以在臨床診斷脊柱損傷是,所獲取的影像學征象往往也十分復雜,這也就增加了脊椎骨折的診斷難度。而在治療脊椎骨折的過程中,準確的臨床診斷有助于確定患者的骨折損傷部位,了解其損傷的嚴重程度,會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明顯影響,也會影響患者的預后。
在脊椎骨折的診斷中,放射平片能夠確定患者的骨椎骨折的具體部位,但是卻難以清晰地顯示出患者的損傷嚴重程度以及損傷與周圍組織之間的關系,這也就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3]。而CT 檢查的分辨率相對較高,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出骨折損傷的嚴重程度,同時也能夠反映出掃描區的軟組織腫脹情況,同時也能夠對椎管的受累情況進行探查。有研究人員指出,CT 檢查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夠多平面地重建成像,所以可以避免椎體結構重疊對檢查的干擾,同時也能夠將腸胃道氣體的干擾有效排除,所以能夠提高影像學資料的清晰度和準確度,進而能夠為臨床診治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信息[4]。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診斷符合率為93.8%,對照組的診斷符合率為8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也即P<0.05 ),這就表明,在脊椎骨折的診斷中,與放射平片比較,CT診斷的符合率更高,可普及。
參考文獻
馬國峰.放射平片與CT對脊椎骨折的診斷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7):153-154.
魏強.X線診斷脊椎骨折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8):73-75.
邵長征,葛東泉.CT和X射線對脊椎骨折診斷價值的比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2):36-37.
孫昂,何光武,朱勇等.探討X線平片與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脊椎骨折診斷中的價值[C].//全國第十三次中西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668-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