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斌
【摘 要】目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診治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隨機抽取我院門診治療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研究。回顧性分析所選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患者的臨床診治情況。結論:經CT檢查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后,給予保守治療方式及相應的康復方式進行治療。效果很明顯。
【關鍵詞】腰間盤突出;疼痛;診療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01
引言
腰椎間盤突出癥已成為常見病和多發病,一般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以椎間盤退變為基礎發生的,創傷是該病的病因。20歲以后,椎間盤開始退化,髓核水分逐漸減少,椎間盤的彈性和承重能力也下降。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的髓核組織由于纖維環的軟弱或破裂而突出。對纖維環本身的損害本身可導致腰背痛,突起壓迫神經根或馬尾神經,引起放射性疼痛,因此存在腰痛,放射性下肢疼痛和神經損傷的癥狀和體征。本文隨機列舉了80例患者進行討論,目的是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一旦確診,需及時進行治療,以便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本次我們將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療體會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2 資料及方法
2.1 一般資料
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隨機抽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56例為男性患者,女性24例,最小年齡24.5歲,最早47歲,平均 年齡31.5±10.5歲。疾病的持續時間為1至5周,平均持續時間為2.1±0.6周。選定的科目符合研究課題。
2.2 方法
被廣泛接受的理論是強調由磁盤引起的疼痛是由于炎癥而不是壓迫。按摩促進腰部血液循環,加速細胞核吸收。突出的椎間盤吸收,特別是髓核的吸收,減少了它對神經的化學刺激。從解剖學上發現,硬膜外血管分布明顯多于后縱韌帶,因此硬膜外預計吸收較明顯,易發生纖維化和鈣化,穩定病理。這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伴有這種生理和病理變化,有人認為這種疾病是自限性疾病。在研究中發現,正常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可高達30%的癥狀,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可以進行抗炎治療。臨床結果的改善優先于椎間盤形態學改變,如磁共振成像中的形態學改變所證明。突出椎間盤的形態穩定性變化是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的理論依據。在任何時候,沒有大量證據顯示椎間盤的形態穩定性,并且吸收不同的顯著類型所花費的時間也不同。根據核磁共振成像的對比,可以粗略地確定病理穩定時間。對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臨床資料分析,并進行CT檢查。對患者采取保守治療。患者在病情較輕的發病初期臥床休息,盡量避免起床活動,控制病情。臥床3周后可佩戴腰圍下床適當活動,3個月內避免彎腰或負重。符合骨盆牽引條件的患者可采取骨盆牽引進行治療,每日2-4次,每次1-1. 5h。同時采取針灸和按摩。繼續針刺患者腦部穴位,通過經絡改善臨床癥狀。在患者按摩和按摩揉捏的背面,幫助患者調整姿勢,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狀。
包括急性期臥床休息,口服類固醇抗炎藥物、按摩、物理療法,骨盆牽引、不負重、背肌練習等。急性期的各種方法有利于炎癥的迅速消退,按摩可以改善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相對關系,調整小關節,解除腰肌痙攣,改善局部微循環,使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緩解或消失,然后要進行牽引復位、機械擠壓復位,促使突出的椎間盤回納或限制其繼續外突,使破裂的纖維環在減少負荷的情況下盡早愈合(纖維環外、中層的營養供應依靠椎體周圍起自脊椎動脈的小血管,其破裂后可自行修復)。
加上加熱的方法,選擇適量的熱療專用泥涂抹在病人的腰背部,冷卻后每天沉積5-6次,每次0.5-1h。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指導他們進行適當的背部肌肉訓練。
3 觀察指標
觀察:保守治療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了解疼痛緩解情況。統計分析所用數據的統計分析,統計軟件為SPSSI8.0,所測數據用平均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功效標準:對患者進行為期6-12個月的隨訪。根據中國骨科脊柱腰痛評價標準評價兩組患者:優良: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腰部活動和神經功能恢復正常,能工作而且生活愉快: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腰椎活動和神經功能改善比以前,但工作和生活仍然有限; 差:沒有改善或進一步惡化的患者。
3 結果
經CT檢查證實,所有受試者均為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這些患者保守治療恢復良好:患者用保守治療后發現患者各種癥狀及特點穩定,無復發。治療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后明顯優于治療前(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討論
目前普遍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疼痛主要來自發炎而不是壓迫。在研究中指出,即使腰椎間盤突出癥達到30%,也沒有明顯的癥狀。保守治療可以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血液循環,促進髓核的吸收。吸收核后,神經刺激將顯著減少。基于此,一些學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可采用抗炎和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簡單,經濟,安全,但需要持續時間長,且手術治療適用于病情嚴重的病人,且速度快,但也會導致一些并發癥。在這項研究中,保守和手術治療的療效沒有顯示出任何顯著差異。考慮到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較為復雜,無論是保守還是手術治療都需要更多的關注,有必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獲得最大的幫助。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人體內的核具有承載和水力的作用,由于壓力的作用,白天會出現椎間盤變平的現象,即當存在連續的壓力時,水凝膠樣的核因受壓而通過椎體外的微孔身體,病變的椎間盤或舊的椎間盤在裝載后變得更加明顯,并且不容易恢復到原來的高度。由于髓核具有類似泵的效果,因此需要在適當的時間休息以減輕椎間盤的負荷。加強下背部肌肉的鍛煉,使其具有足夠的肌肉力量維持腰椎的穩定性,形成積極的自我保護機制。這里非常強調背部肌肉的鍛煉,因為腰椎的穩定性由脊椎本身(被動穩定系統)及其相關的肌肉系統(主動穩定系統)維持,任何系統的功能或裝置都優于病變由此產生的腰椎不穩定性將由另一系統補償以保持穩定。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緩解壓力和保持兩者相輔相成的關鍵。通常要注意站姿,坐姿,走路姿勢和工作姿勢,以免受到最大壓力。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制仍存在爭議,臨床實踐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保守治療或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以達到平衡治療,減輕病人痛苦,恢復患者的工作生存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病人需要注意3件事。
1.良好的姿勢。電腦升高,書本升起,人們坐下,確保它們坐直,看起來平坦。開車時看電視并開車回來。把你的腰和脖子放起來。睡在一張硬床上。允許家庭成員和同事幫助糾正姿勢和工作習慣。另外,還要避免放縱和玩手機等。因為這仍然是彎曲的,導致腰椎并不真正休息,只能休息四肢。
2.勤奮活動。長時間做家務,開車,每半個小時看電腦動一次,轉身,每小時走一走。
3.鍛煉。加強腰部肌肉鍛煉,如蛙泳,小燕飛(持續5秒,放松5秒,一天共60次。鍛煉是癥狀好轉后的事清,而非正在難受時,否則越鍛煉越難受。但是常見的誤區是平時不痛、沒有時間鍛煉。
術后康復過程要避免劇烈運動,加強康復指導。通過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盡量減少這種疾病的發生。8在這項研究中列出。患者均進行cT檢查,患者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患者均得到有效搶救,且效果良好。綜上所述,經治療證實的CT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表現,以及相應的康復治療方法,療效明顯。
參考文獻
涂新生.推拿手法治療腰椎60盤突出60例臨床觀察田.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胡麗華.中藥熏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叮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
滕嘩.腰聞盤突出為首發癥狀的布氏菌病例.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陳志洪.西藥結合中醫療法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及安全性評價.北方藥學
李有宏.手法復位配合骼管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內蒙古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