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急診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急診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1例),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SAS、SDS評分、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等情況。結果:觀察組干預前SDS評分為(48.6±9.4),SAS評分為(41.4±9.8)。干預后SDS評分為(33.5±10.3),SAS為(32.3±9.4)。對照組干預前SDS評分為(49.3±8.8),SAS評分為(42.7±10.1)。干預后SDS評分為(41.2±9.4),SAS為(38.6±8.7)。觀察組SDS和SAS評分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為(97.6±1.9),基礎護理評分為(97.8±1.4)。對照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為(92.9±1.6),基礎護理評分為(95.4±1.8).兩組基礎護理評分對比無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護士護理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急診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因疾病產生的焦慮、抑郁、急躁等不良心理情緒,對減少護理糾紛有著重要價值,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急診科護理;優質護理服務;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02
急診室是醫院最為重要的科室之一,也集中了很多急重癥患者,由于患者發病突然且病情兇險,因而加劇搶救和管理任務,護理糾紛發生率和其他科室相比也相對較高,對護理人員服務效率和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對此,本文則選取我院急診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部分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急診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1例),觀察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4~82歲,平均年齡(48.5±4.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22~81歲,平均年齡(47.5±3.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無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集中在病情觀察和心理護理等方面。
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改善就診流程;優質護理服務下的就診流程應以先治療后掛號為主,減少急診患者待診和治療時間,避免因復雜的就診程序而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間。除此之外急診護理人員應做好相關引導工作,例如主動了解急診患者需求,安撫家屬情緒。護理人員在急診護理工作中如注射、吸痰、輸液等各項常規操作等都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誤損傷患者。②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護理人員需對患者血壓、脈搏、心跳、呼吸深度、呼吸頻率等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控并做好相關數據記錄,從而有效評估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當危重患者進入穩定階段則由護理人員負責觀察患者工作,要求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病情有一定的預見性,一旦發生異常則及時上報給醫生,尤其在夜晚期間巡房不能輕易放松警惕,避免發生意外。此外護士在急診搶救患者工作中應掌握主動權,學會提前預見病情發展,根據患者實際病情作出具有預見性效果的護理工作。例如腦出血宮外孕破裂患者在做好搶救護理工作時應有預見性地給予患者備皮、心電圖、配血 、留置導尿等其他護理工作,因為上述患者普遍需要急診手術,只有做好術前各種準備才能為后續治療打好基礎。③心理護理;長期以來,大部分護理人員在治愈疾病思想引導下按部就班的執行醫生醫囑,屬于傳統從屬型醫患關系。護理人員都不善于和患者溝通交流,屬于服從型護患關系,由此一來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無法成為合格的護士。因而需要護理人員轉變護理觀念,積極和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聆聽患者訴求,以友善、真誠、熱情的態度看待每一位患者,尊重患者隱私和權利,可以說良好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能有效增強護理人員內在榮譽感和責任心,患者也會增加對護理人員信任,護患關系更加親和緊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以及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基礎護理評分。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SAS評分情況,同時根據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SDS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借助SPSS11.0軟件統計分析了所需要的各種數據,計量資料通過平均數標準差(x ?±S )進行表示,借助t檢驗進行了對比,用%表示計量,用x?檢驗,P<0.05即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情況比較
觀察組干預前SDS評分為(48.6±9.4),SAS評分為(41.4±9.8)。干預后SDS評分為(33.5±10.3),SAS為(32.3±9.4)。對照組干預前SDS評分為(49.3±8.8),SAS評分為(42.7±10.1)。干預后SDS評分為(41.2±9.4),SAS為(38.6±8.7)。觀察組SDS和SAS評分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
2.2 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基礎護理評分
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為(97.6±1.9),基礎護理評分為(97.8±1.4)。對照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為(92.9±1.6),基礎護理評分為(95.4±1.8).兩組基礎護理評分對比無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護士護理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急診科室最顯著的特點為較強隨機性,沒有人可以提前預警患者會何時到來或發生什么疾病,以及其危重程度,由此就需要急診科室醫護人員時刻做好準備。極強的應急性是急診科室另外一個特點,因為急診患者基本來勢兇猛且沒有提前應急事件,因在在接診時要求醫生和護理人員做到分秒必爭,快速判斷患者病情,從而運用較短的時間對其實施搶救,提高搶救效率。實施優質護理是傳統護理模式向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從要我做轉為我要做,促使護理人員以積極飽滿的態度服務于患者。因而需要急診科室醫務人員做好各項設備和藥品準備,全面理解專科知識,嚴密觀察急診患者變化,掌握主動權利,同時將心理護理融入搶救工作中,從而能更好地避免護理風險事件。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患者心理狀況和護理人員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護理患者,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急診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因疾病產生的焦慮、抑郁、急躁等不良心理情緒,對減少護理糾紛有著重要價值,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趙海燕,林旭.急診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 2016(5):245-246.
楊華.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6(1):149-150.
趙華,王青,張志敏.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19):3664-3665.
趙玉冰.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推廣與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 27(14):2721-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