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目的:探討矽肺患者護理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與意義。方法:選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矽肺患者90例以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干預,實驗組強化心理護理。比較兩組矽肺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住院的天數、對矽肺的認知度、治療依從性;護理前后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結果:實驗組矽肺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住院的天數、對矽肺的認知度、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矽肺患者護理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與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患者焦慮狀態,使其提高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治療依從性,縮短住院時間和提升滿意度。
【關鍵詞】矽肺患者護理;心理護理干預;方式;意義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矽肺是由于長期吸入大量游離二氧化硅粉塵所致的疾病,患者以肺組織廣泛結節性纖維化作為主要特點,可對肺組織產生嚴重損害導致肺功顯著降低,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隨著病情的發展,部分患者因呼吸困難和咳喘加劇,無法平臥,對其休息造成影響,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長時間可導致患者出現悲觀、抑郁和焦慮等情緒。因此,在關注矽肺患者的有效治療同時需給予良好的心理疏導和干預[1-2]。本研究選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矽肺患者90例以數字表法分組,分析了矽肺患者護理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與意義,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矽肺患者90例以數字表法分組。實驗組均是男性;年齡65-90歲,平均(76.24±2.92)歲。喪偶的患者有8例,無子女的患者有5例。Ⅰ期矽肺25例,Ⅱ期矽肺15例,Ⅲ期矽肺5例。其中合并肺心病5例,合并結核7例,合并肺氣腫10例。文化程度文盲20例,初中為15例,小學10例。
對照組均是男性;年齡65-90歲,平均(76.21±2.78)歲。喪偶的患者有8例,無子女的患者有5例。Ⅰ期矽肺26例,Ⅱ期矽肺15例,Ⅲ期矽肺4例。其中合并肺心病5例,合并結核7例,合并肺氣腫11例。文化程度文盲20例,初中為14例,小學11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干預,實驗組強化心理護理。①根據患者不同性格、文化和心理特點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②創造溫馨舒適住院環境,室內通風良好,保持合適溫濕度,調節室內光線,設置防滑地板和洗手間扶手,加強巡視,預防摔倒[3-4]。③娛樂生活。住院期間為患者提供電視機、報紙和書籍等供其娛樂,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豐富其住院生活。④強化護患溝通。強化和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解答患者的問題,滿足其知識需求。用語通俗易懂,態度親切,以拉近護患距離。⑤家庭支持。加強和家屬的溝通,對其進行矽肺疾病知識的介紹,并鼓勵其多陪伴患者,多和患者交談,以減輕患者負性情緒。⑥社會支持。鼓勵患者朋友合理探訪,多給予患者陪伴和支持,使其感受到社會的關懷[5]。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矽肺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住院的天數、對矽肺的認知度、治療依從性(0-100分,得分越高則對矽肺的認知度、治療依從性越高);護理前后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20-80分,越低越好)、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0-50分,越低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SPSS15.0統計,為計量資料并作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作χ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矽肺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相比較
實驗組矽肺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護理前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兩組住院的天數、對矽肺的認知度、治療依從性相比較
實驗組住院的天數、對矽肺的認知度、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心理護理在矽肺中的應用可針對矽肺患者提供各種個體化心理護理,如整體評估以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為患者創造溫馨舒適住院環境,提高其身心舒適度;為患者提供院內娛樂節目,豐富其住院生活;通過強化護患溝通,拉近護患距離;通過家庭和社會支持,使患者感受到關愛,樹立治療信心,培養樂觀生活態度[6-7]。
本研究中,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干預,實驗組強化心理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矽肺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住院的天數、對矽肺的認知度、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殷曉琴[8]的研究顯示,矽肺病人開展心理護理之后,觀察組心理狀態良好,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且病情進一步穩定,生活質量也進一步提升,可見,強化矽肺患者的心理護理,能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樹立治療信心和提高治療、護理依從性,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矽肺患者護理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與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患者焦慮狀態,使其提高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治療依從性,縮短住院時間和提升滿意度。
參考文獻
薛華.矽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壓力來源分析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5):280-281.
王麗霞,潘紅,陳靜瑜,王大鵬,黃琴紅.矽肺患者33例肺移植術后護理[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6,10(03):130-134.
高華.淺談矽肺病人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3):231.
劉堃.矽肺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02):108-109.
王敏,楊佳佳,謝楊梅.矽肺合并肺結核住院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04):484.
侯紹紅.1例塵肺合并肺癌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4,27(02):116.
郭蕾.心理咨詢技術在長期住院的老年矽肺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4,40(01):78-79.
殷曉琴.矽肺病人開展心理護理的探討和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0):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