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彩萍
【摘 要】目的:整體護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的效果;方法:2016年7月開始,我科室開展整體護理服務,針對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病毒性肝炎治療的患者,隨機抽取其中200名患者出院時進行滿意度和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調查,結果:我科實施整體護理半年后,患者滿意度由87%上升至94%,患者治療依從性有明顯提高,結論:針對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整體護理方式,可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整體護理;病毒性肝炎;常規治療;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隨機選取了在本院接受病毒性肝炎治療的200例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常規與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包括男52例,女48例,年齡為28~61歲;對照組包括男49例,女51例,年齡令29~60歲。參與實驗的兩組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與對照組均采用同樣的治療方案,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對照組則采取整體護理模式進行護理:①向患者及家屬親切、熱情的方式,介紹消毒隔離制度和病區環境,嚴格進行床邊隔離。向患者解決相關的疾病知識、化驗和檢查的目的及作用、標本留取的方法。幫助患者適應醫院的環境,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狀態,以便于治療與護理;②休息指導。急性期肝炎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選擇平臥位,以增加肝臟的血流量,減少體力的消耗;③飲食指導。向患者解釋飲食的重要作用,以促進患者建立、保持良好飲食,主要服食具有豐富營養、易消化、清淡的飲食,禁食辛辣食品,戒酒、戒煙,保持排泄通暢。處于急性期的患者,主要進食適當熱量、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面條、米粥等。處于于慢性期的肝炎患者,則主要進食清淡食物,給予低脂、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飲食。對于重癥肝炎患者,則主要給予碳水化合物進行支持治療,飲食主要以半流質、流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膩食品。若有腹水者,則給予低鹽飲食。針對肝性腦病的先兆,嚴格限制攝入蛋白質,避免血氨有所增高,而使病情加重;④心理護理。患者在入院之后,即會被隔離,處于陌生的環境下,由于缺乏相關的疾病認識,特別處于急性期的患者,病情加重,出現許多黃疸,患者極易出現易怒、恐懼、緊張、焦慮的情緒。處于慢性期的患者,由于住院次數多,住院時間和病程較長,心理負擔會逐漸加重。因此,需跟患者而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必須以熱情、親切、耐心、溫和的方式,滿足患者的需求,積極同患者進行交流。以使患者消極情緒得到消除,維持良好、樂觀的心態,建立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⑤觀察、護理并發癥。針對配合洽療過程中,必須加強并發癥護理,對于病情的改善和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⑥用藥指導。講解藥物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適應癥,配置有專門的服藥卡片和服藥盒。定量、定時進行服藥,防止多服、未按時服藥漏服的現象:⑦出院指導。在患者的出院前一天,反饋病情給予患者,囑托患者家屬,出院后必須遵醫囑進行服藥,不得服用有損肝臟的食物和藥物。定期進行肝腎功能、尿常規的復查。出院期間,必須注意休息,防止疲勞過度,注意調節情緒,維持良好的心態。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試驗的數據全部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統計處理。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
通過調查研究,對比常規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實驗結果顯示:對照觀察組在治療依從性方面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比較
通過調查研究,對比常規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實驗結果顯示:對照組在患者滿意度、知識掌握率、健康指導方式采納、疾病并發癥等方面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論
(1)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titis)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發病率較高等特點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腫大及肝功能損害,部分病人可有黃疽和發熱。臨床上尚未研究出一種完全治愈該種疾病的有效手段,精心的護理干預措施是緩解患者生理負擔及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
(2)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易怒、恐懼、緊張的心理,導致依從性和預后都較差。在現代觀念的指導下,整體護理以患者為核心,積極做好護理程序,系統化每個護理環節。其主要目標是為按照人的精神、社會、心理、文化、生理等方面的需求,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我院以整體護理觀念為指導,積極做到以人為本,進行健康教育。在關心患者疾病基礎上更熱情于患者的心理、感受的需求。對患者實行用藥知識講解、休息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等方式,以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緊張的情緒,便于提高治療的效果
(3)針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實行整體護理,改變了不健康、不遵醫囑的生活、行為方式,使患者能夠及時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藥物使用、飲食、休息的方法,引導患者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可以說,整體護理是心理、生理護理方式的有機結合,使患者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滿意度和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李桂英.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10):1200-1201
孔琴.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護理體會[J].哈爾濱醫藥,2009,29(6):129-129
徐燕梅,王竹,任燕等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整體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5):123-124
郝秀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應用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9):1139-1140.
吳蘊蕓.整體護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24):3390-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