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娟
【摘 要】目的:探討和研究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相關因素以及心理護理的干預作用。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在我院神經內科接受住院治療的1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各56例的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心理干預;分析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的影響因素以及心理干預的效果。結果:患者的睡眠時間與質量、社會支持力度、經濟狀況以及患者自身生活能力,是患者產生負面情緒的相關因素。接受心里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對于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來說,睡眠時間和質量、社會支持以及經濟狀況,都是其負面情緒的相關因素;在住院期間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關鍵詞】神經內科;負面情緒;住院;心里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引言:
神經內科的住院患者,往往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相關研究表明。住院治療會讓患者產生急性應激,從而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有較大影響,讓患者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甚至會讓患者出現行為障礙,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造成較大影響[1]。因此,在對住院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心理護理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治療心態,有利于患者的恢復[2]。為了更加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相關因素以及心理護理的干預作用,我院特實施本次研究,現就此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在我院神經內科接受住院治療的1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各56例的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全部112例患者中,包括72例男性患者和50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在36歲到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8±3.7)歲。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用本院在自制的調查問卷表,調查統計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患者的醒目、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經濟狀況、家庭狀況、既往病史等等。同時,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和SAS(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況做出調查分析。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基本的病房護理、用藥指導以及注意事項提醒等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1)健康教育,以發放宣傳資料、組織觀看疾病錄像、當面交流答疑解惑等多種方式,為患者做全面健康宣導,并對患者的疑問給予耐心地講解,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惑,增強治療的信心;同時向患者介紹心理狀態對治療效果的影響,也幫助患者建立主動控制情緒的意愿。(2)心理干預。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產生焦慮、抑郁、緊張、悲觀等情緒,尤其在久治不愈、反復治療的情況下,負面情緒將會急劇增加。護理要通過與患者的深入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根據患者的特點給予相應的心里疏導,從而引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心態,以提高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和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定患者的抑郁和焦慮心態,評分采用百分制,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負面情緒越重。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選用SPSS18.0作為數據統計分析軟件,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具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患者負面情緒相關因素分析
對患者的所有與負面情緒有關聯的因素,實施多因素回歸分析,最終得出的結果表明,患者的睡眠時間與質量、社會支持力度、經濟狀況以及患者自身生活能力,是患者產生負面情緒的相關因素。詳細數據如下所示。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AS評分與SDS評分狀況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3 討論
綜上所述,對于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來說,睡眠時間和質量、社會支持以及經濟狀況,都是其負面情緒的相關因素;在住院期間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參考文獻
莫小娟.ICU患者焦慮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的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30(17):101.
章文慧.神經內科監護室清醒患者負性情緒因素調查及心理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10):4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