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
【摘 要】目的:探究微信公眾平臺在血液腫瘤病人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延續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07~2017.07期間的60例血液腫瘤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出院指導,給予試驗組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護理。結果:①試驗組患者SDS、SAS得分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試驗組生活質量得分更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信公眾平臺在血液腫瘤病人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延續護理中起到了便捷、可靠的作用,有助于醫患間更加便捷、有效的溝通交流,提高了患者出院后延續護理的效果。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延續護理;血液腫瘤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2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是一種可置入皮下且能長期留置的靜脈輸注裝置。靜脈輸液港主要由注射座、靜脈導管系統組成,用于臨床輸注藥物、血液制品。與普通靜脈輸注裝置相比,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具有留置時間長、對外周靜脈損傷小、并發癥少、活動限制少等特點。有關研究表明,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使用時間在19~40年,是腫瘤化療病人常用的置管方法之一[1]。置管的護理對于裝置的保存時間以及應用效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血液腫瘤患者出院后,主要采用電話隨訪、定時復診的方式進行延續護理,但效果都不甚理想。因此,本文采用微信公眾平臺作為輸液港延續護理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07~2017.07期間于我院收治確診的60例血液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有日常使用微信的習慣。排除標準:精神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生活不能自理者。將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試驗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在26~57歲;平均年齡(47.2±2.8)歲。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在28~55歲;平均年齡(46.2±2.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出院指導。給予試驗組患者出院后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護理。對我院“微笑天使”微信公眾號后臺運營及用戶管理進行日常維護,對關鍵詞自動回復進行添加,方便患者在輸入關鍵詞時能快速收到系統自動回復內容。對非關鍵詞能通過人工服務進行解答。此外,微信公眾號定時推送疾病相關知識與健康教育知識。在每周一上午進行推送,內容以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展現,對血液腫瘤的國內外研究及發展、成功治療案例進行推送。此外,對血液腫瘤的日常護理、心理疏導、并發癥處理等方法進行補充更新,從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入手,以幫助患者恢復。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差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兩表均采用四級評分法,共20個條目,得分在0~100分,得分越高則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②比較出院后3個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情況。采用生活質量測評量表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生活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生理狀況四個維度。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對本研究中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出院后3個月兩組患者SAS、SDS得分
出院后3個月,試驗組患者SDS、SAS得分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
出院后3個月,盡管兩組患者在生理狀況得分上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但試驗組患者在情感狀況、功能狀況、生活狀況三個維度的得分上均高于對照組,可見試驗組生活質量得分更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護理是互聯網普及下的產物,是順應人們現代生活方式下的護理新方式。李鵬在研究中證實,通過微信平臺開展延續護理有助于拓展護理服務,有利于醫護人員跟蹤指導患者出院的延續護理[2]。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患者能夠更快捷、便利的獲取到相關的疾病知識與健康技能。此外,微信作為一款即時社交工具,促使醫患間的溝通更加順暢的同時能夠強化患者出院后的延續護理,較好的傳達出醫護人員對患者的關愛[3]。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3個月,試驗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分均明顯低與對照組(P<0.05)。此外,試驗組患者在情感、功能、生活狀況三個生活質量維度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對出院血液腫瘤患者進行延續護理的效果較好,能有效的向患者傳播相關病癥知識與護理技巧,將輸液港延續護理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使得患者能直觀的接受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社交渠道能夠實現醫患間及時交流,使醫護人員能第一時間解決患者的疑問。
參考文獻:
李菁菁,梁紅艷,陳莉,吳昊,陳彬.微信公眾平臺在腫瘤病人輸液港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36):4667-4669.
李鵬,易淑明,鄭曉妮,陳燁.微信公眾平臺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7,31(22):2787-2789.
王立艷,崔巖,胡建,賈培培,史少婷.微信公眾平臺在心內科護理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04):2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