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瑋微
【摘 要】目的:分析PICC導管在骨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及護理方法。方法:本文將我院骨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重癥患者78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按照患者家屬治療意愿的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比組,每組各有患者39例,分別給予PICC導管置管與護理和常規置管與護理。結果: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靜脈炎和滲出的發生率均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ICC導管在骨科重癥患者中的有效運用與護理減少了患者靜脈炎和滲出情況的出現,具有理想的效果與安全性,值得予以廣泛的臨床推廣。
【關鍵詞】PICC導管;骨科;靜脈炎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2
骨科重癥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出血量多,且大多數均伴有腦創傷、脾破裂等外傷,所需要治療的時間較長,輸入的藥物也較多,需要反復進行靜脈穿刺,因此就應該留置靜脈針,避免對患者進行反復傷害[1]。在為骨科重癥患者提供留置針治療的過程中PICC導管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均相對較高,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因此就應該對PICC導管在骨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方法進行分析[2]。本文將我院骨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重癥患者78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分析了PICC導管在骨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及護理方法,實驗結果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將我院骨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重癥患者78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3例,女性患者有35例,年齡最大的患者有68歲,年齡最小的患者有20歲,平均年齡為(42.8±3.6)歲,其中骨盆骨折的患者有30例,脊柱骨折的患者有10例,骨盆骨折合并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患者有30例,按照患者家屬治療意愿的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比組,每組各有患者39例,實驗組與對比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應用與護理方法
對比組骨科重癥患者予以普通留置針,選擇好穿刺的血管后進行常規的皮膚消毒,扎止血帶并進行靜脈穿刺,將導管送入至患者靜脈內,并松開止血帶,以穿刺點作為中心用無菌透明貼進行固定,保證穿刺點的干燥與整潔,并每隔2-5天更換透明貼一次,實驗組患者運用PICC導管治療和護理,具體的方法如下:
在醫生為患者開出置管醫囑之后由兩名護理人員攜帶PICC置管所需物品到患者床旁實施PICC導管穿刺,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靜脈血管,扎止血帶并確定穿刺點,盡量避開肘窩附近1-2cm處,測量所需要的管道長度,并協助患者選擇平臥位,將穿刺側的肢體外展至90o,運用酒精和安爾碘依次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消毒的面積應該為10cm×10cm,打開穿刺包并將治療巾墊至患者手臂下,穿好手術衣并帶好手套,運用一次性無菌注射針抽20ml生理鹽水,連接T型管進行導管沖洗,潤滑親水導絲,根據之前選擇的穿刺點進行穿刺,并確認回血后進一步推進導入鞘,并從導入鞘中退出穿刺針,松開止血帶并確定導管是否通暢,連接肝素帽,以肝素鹽水正壓封管,用紗布按壓穿刺點,并以穿刺點為中心用10cm×10cm的透明敷料固定,并在只管結束后以拍攝胸片的方式確定導管的末端位置,置管后1天首次對敷料進行更換,以后每周哥哥換1-2次,并保證穿刺部位的干燥與整潔,按時沖管,并在結束后以肝素鈉進行封管,未輸液期間每隔2天沖封管一次,做好導管的維護工作,并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的紅腫、滲液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本次實驗研究中實驗組與對比組患者靜脈炎、滲出發生情況均進行細致的統計和計算,以供實驗統計和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收集本次實驗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并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19.0完成數據整理與分析,靜脈炎、滲出發生率用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和分析,如果p<0.05則表示實驗數據結果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與對比組各有患者39例,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靜脈炎和滲出的發生率均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PICC導管是將導管從外周手臂的靜脈進行穿刺,使導管直達靠近患者心臟的大動脈,可以避免治療過程中各種藥物對血管造成的刺激,具有良好的上肢靜脈保護作用,減少了反復穿刺,避免了靜脈炎和滲出等并發癥的發生[3]。
在為骨科重癥患者提供治療服務的過程中輸注的藥物有很多,包括甘露醇、多巴胺、氯化鈉、氯化鉀以及脂肪乳等藥物,而這些藥物建議從中心靜脈輸注,不僅僅滿足了患者的藥物治療,同時也可以在危重時刻進行搶救,糾正電解質平衡,穩定患者的血壓[4]。同時骨科重癥患者運用PICC導管的過程中也應該做好導管的維護工作,定時的進行導管的沖洗與封管,避免導管阻塞情況的出現,預防靜脈炎、皮疹、紅腫以及滲出等情況的發生[5]。
在本次試驗研究中,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靜脈炎和滲出的發生率均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PICC導管在骨科重癥患者中的有效運用與護理減少了患者靜脈炎和滲出情況的出現,具有理想的效果與安全性,值得予以廣泛的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孫大千,孫瑩,闕纖沛.PICC導管在骨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02(01):117-119
游凱戀.淺析(骨科)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的護理[J].世界臨床醫學.2015,09(04):177-179
張琳.ICU患者PICC導致機械性靜脈炎研究現狀及預防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8):223-224
張兵,杜妍,鄭穎穎,等.重癥監護病房危重癥患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一例[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7,25(02):127-128
宋紅霞,梁曉樂,李會云,等.強化健康教育在急危重癥患者PICC置管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7,29(1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