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洋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并篩竇開放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84例鼻息肉病人并分組。對照組42例,采用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進行治療,觀察組42例,采用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并篩竇開放術治療。比較兩組鼻息肉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竇口開放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時間;干預前后患者QOL評分;手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鼻息肉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竇口開放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QOL評分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QOL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后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并篩竇開放術治療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促進竇口開放和腔黏膜上皮化,減少分泌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手術安全性高,并發癥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鼻內鏡;鼻息肉摘除術;篩竇開放術
【中圖分類號】R473.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2
鼻息肉是常見耳鼻喉科疾病,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而單純摘除息肉手術無法徹底解除病因,復發率高。本研究分析了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并篩竇開放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84例鼻息肉病人并分組。觀察組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齡20-47歲,平均(34.2±2.14)歲。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21-46歲,平均(34.5±2.1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進行治療,仰臥位,局部麻醉+表麻,將鼻內鏡置入找到鼻息肉,用息肉鉗咬除,多發息肉者需快速準確摘除息肉并開放篩竇,用圈套器去除后鼻孔息肉。術后給予糖皮質激素霧化噴霧或抗生素預防感染,定期清理鼻腔,保持鼻腔清潔。
觀察組采用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并篩竇開放術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暴露篩泡,用篩竇鉗打開篩泡,在避免篩前動脈損傷情況下用動力吸割系統清除前組篩竇氣房,逐漸向后、向外和向下延伸,將后組篩竇氣房去除,直至徹底清除竇內息肉和壞死組織。術中充分開放篩房,以徹底清除息肉。中鼻甲保留,若其出現病變可部分切除。術后給予1%腎上腺素和2%丁卡因紗條浸潤止血,并給予碘仿紗條和止血海綿壓迫止血,2-3天后取出。術后給予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預防感染。定期在鼻內鏡下清除結痂、血塊和水腫樣肉芽以及分泌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鼻息肉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竇口開放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時間;干預前后患者QOL評分(得分100分滿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并發癥情況。
治愈:癥狀完全消失,竇口開放良好,無膿性分泌物且腔黏膜上皮化;好轉:癥狀改善,竇口開放較好,少量膿性分泌物且腔黏膜未完全上皮化;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1]。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計量資料作t檢驗、計數資料作χ2檢驗,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鼻息肉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較
觀察組鼻息肉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觀察組治愈的患者30例,好轉9例,無效3例,總有效39例,總有效率92.86%;對照組治愈的患者17例,好轉13例,無效12例,總有效30例,總有效率71.43%。
2.2 干預前后QOL評分相比較
干預前兩組QOL評分相近,對照組為64.38±5.25分,觀察組為64.32±5.21分,P>0.05;干預后觀察組QOL評分95.54±3.56分優于對照組80.41±2.66分,P<0.05。
2.3 兩組竇口開放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時間相比較
觀察組竇口開放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時間4.14±0.17d、9.02±1.52d、8.52±1.45d短于對照組5.21±1.21d、12.98±2.58d、11.26±2.45d,P<0.05。
2.4 兩組并發癥相比較
觀察組手術后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出現眶內血腫4例,竇口狹窄3例和鼻腔粘連3例,發生率23.81%;觀察組出現眶內血腫1例,竇口狹窄1例和鼻腔粘連1例,發生率7.14%。
3 討論
鼻息肉是常見鼻部疾病,以呼吸不暢、閉塞、鼻音重以及嗅覺異常等為主要表現,甚至可伴發中耳炎等并發癥,影響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2-3]。鼻息肉發生和慢性炎性反應、變態反應等相關,傳統治療鼻息肉一般進行息肉摘除術,但復發率高,因手術無法完全解除鼻息肉病因。在摘除術基礎上聯合篩竇開放術,可徹底去除病因,減少并發癥,降低復發率,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4-5]。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并篩竇開放術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鼻息肉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竇口開放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QOL評分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QOL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后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術并篩竇開放術治療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促進竇口開放和腔黏膜上皮化,減少分泌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手術安全性高,并發癥少,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康宗輝,肖儀,王乃軍等.低溫等離子消融聯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近期療效[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3,13(3):152-154.
胡誼容.鼻息肉摘除術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內篩竇切除術治療68例鼻息肉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z1):162-163.
郭維娟.鼻息肉治療中鼻息肉摘除并鼻內篩竇切除術的臨床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5):80.
夏良勇,謝海濤.鼻息肉摘除術及鼻息肉摘除術并鼻內篩竇切除術治療鼻息肉患者的療效[J].醫療裝備,2016,29(15):78-79.
李衛平.鼻息肉摘除術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內篩竇切除術治療鼻息肉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4):5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