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華 李雪婭
【摘 要】目的:分析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腋臭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方法:選擇我院2016.10-2018.2月收治的40例腋臭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成兩組,針對常規組20例腋臭患者實施傳統手術切除治療,針對治療組20例腋臭患者實施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對比兩組腋臭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腋臭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10.00%)明顯低于常規組腋臭患者(40.00%)(P<0.05),治療組腋臭患者手術后的顯效率(95.00%)明顯高于常規組腋臭患者(70.00%),兩組相比:P<0.05;且兩組腋臭患者治療后的恢復時間、疼痛評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統計學有意義。結論: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腋臭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腫脹麻醉;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腋臭;療效及預后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腋臭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腋窩等褶皺部位散發著難聞氣體的表現,腋臭患者在緊張及氣溫升高的環境下腋下會異常的過度出汗,散發出令人不悅的氣味,多發于青春期,夏季尤為明顯;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及人際交往,嚴重者甚至出現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礙現象[1],因此有效的治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分析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腋臭的臨床療效,我院針對收治的腋臭患者進行了分析及手術對比。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10-2018.2月收治的40例腋臭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成兩組,常規組20例腋臭患者中男女比例為6:14例,年齡18至45歲之間,均值為(30.10±3.45)歲;治療組20例腋臭患者中男女比例為5:15例,年齡18至43歲之間,均值為(30.03±3.39)歲。所有患者均為雙側發病,且腋下不存在破潰現象。
兩組腋臭患者之間對比的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統計學無意義,組間可對比。本次觀察均在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進行。
1.2 方法
針對常規組20例腋臭患者實施傳統手術切除治療,常規消毒,局部麻醉后,將患者腋窩下存在腋毛的皮膚及皮下組織采用梭形的方式進行切除,徹底止血后給予相應的縫合操作。
針對治療組20例腋臭患者實施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術前給予患者200ml生理鹽水+30ml鹽酸利多卡因+0.2ml的腎上腺素配置成0.25%至0.50%混合液,在患者腋下進行腫脹麻醉,將切口的長度控制在3cm左右,沿著設計線切開患者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用手術刀沿分離切口插入,一進一退順勢將真皮與脂肪層剝離,剝離至超出腋毛范圍的1cm左右位置,翻轉皮瓣,將皮瓣上毛囊、脂肪球、大汗腺進行剪除,直至修剪區域皮膚呈現中厚皮片,針對無法直視的部位借助腋臭搔操作,直到皮瓣表面為淡紫色為止。利用電凝進行止血,生理鹽水及甲硝唑注射液先后沖洗腔洞,基底固定數針。褥式縫合切口,用紗布滾壓腔洞擠出積液后采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處理,術后給予相應的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腋臭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治療顯效率、治療后的恢復時間、疼痛評分等指標的差異。(1)顯效標準[2]:患者術后腋窩臭味消失,不存在嚴重并發癥現象及感染現象。(2)疼痛評分[3]:采用VAS疼痛評分量表,總分1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3)并發癥標準:主要包括皮下血腫、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等現象。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對兩組腋臭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情況進行統計學處理。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治療顯效率為計數資料,采用檢驗;治療后的恢復時間、疼痛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若P<0.05代表兩組腋臭患者之間對比的觀察指標存在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治療顯效率
兩組腋臭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治療顯效率存在顯著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2.2 恢復時間、疼痛評分
兩組腋臭患者治療后的恢復時間、疼痛評分存在顯著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3 討論
傳統腋窩局部皮膚切除術治療腋臭主要是將腋窩大汗腺分布范圍內的皮膚及大部分的皮下組織進行切除,能一定程度上將腋窩大汗腺去除,但傳統治療過程中對于患者機體的損傷較大,術后恢復較慢,且術后瘢痕較為明顯,嚴重者還將影響患者的上肢肢體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腫脹麻醉屬于較為常見的麻醉方式,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且術野較為清晰,麻醉混合液全部積聚在皮下脂肪內,手術中部分混合液沿切口滲出,人體吸收較少,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皮瓣翻轉可視下修剪結合搔括術,清除汗腺較為徹底。基底固定數針,使皮瓣與基底組織密切接觸,針孔引流滲出液,有效防止皮下血腫。小切口的手術切除方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外型美觀、療效顯著及無瘢痕攣縮現象的發生,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效率[5]。本次觀察的結果數據顯示,實施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術治療的治療組腋臭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治療顯效率、治療后的恢復時間、疼痛評分等指標明顯優于實施傳統手術切除的常規組腋臭患者,說明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術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腋臭患者實施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的療效顯著,恢復較快,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徐海.腫脹麻醉下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腋臭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11):1872-1874.
魏致寒.改良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臨床體會[J].宜春學院學報,2017,39(3):65-66.
王璐,劉恒鑫,郭樹忠,等.等離子激光法與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腋臭的比較[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6,27(11):673-676.
杜家杰,彭良慧.W形小切口手術治療腋臭126例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2):79-80.
隨永敏.小切口大汗腺修剪術治療腋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療美容,2016,6(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