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
【摘 要】目的:探討宮內節育器(IUD)類型對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響。方法:230例IUD的女性臨床資料回顧分析IUD類型、使用時間、患者年齡、妊娠次數與是否絕經等情況分析生殖道感染的相關因素。結果:A1、B1組中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與盆腔炎的發病率均明顯較A2組高(P<0.05)。結論:應用帶尾絲的IUD可增加女性生殖道感染機率。
【關鍵詞】宮內節育器;生殖道;感染
【中圖分類號】R1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宮內節育器俗稱避孕環,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經濟、可逆的避孕器具[1]。IUD具有安全有效、操作便捷,不影響正常排卵與卵巢功能的優勢,故深受臨床歡迎。IUD是通過對子宮內膜的持續性機械性刺激和損傷,使其引發慢性炎癥,促進損傷的內膜釋放物質,并與炎癥細胞分泌物使宮腔液產生細胞毒性而抑制懷孕。IUD作為身體異物,長期對子宮產生一定刺激而易導致子宮慢性炎癥,影響著女性的機體健康。我院本次對收治的230例放置IUD的女性臨床資料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進行門診檢查的230例應用IUD的女性作為本次研究主體,年齡范圍在23~59歲,(39.8±2.4)歲為年齡平均數。依據應用IUD的年限與類型予以分組,A組為無尾絲型IUD,共計110例,并以放置10年為界,其中10年以上和以下者分為A1、A2組,分別為60、50例;B組為帶尾絲IUD,共計120例,其中放置10年以上與10年以下的B1、B2組各60例。組間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于經后一周行婦科檢查。滿足以下條件者為生殖道感染:①宮體或子宮附件壓痛,宮頸舉痛[2];②宮頸充血水腫并伴有膿性樣分泌物,且宮頸管易出血;③白帶常規處于非正常值狀態。
1.3 觀察指標 對比A、B兩組中不同放置年限者生殖道感染情況以及導致感染的相關影響因素及感染率。
1.4 統計學 SPSS16.0軟件,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A組IUD的使用時間及生殖道感染相關因素 A1組中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與盆腔炎的發病率均明顯較A2組高(P<0.05),見表1。
2.2 B組IUD的使用時間及生殖道感染因素 B1組中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與盆腔炎的發病率均明顯較B2組高(P<0.05),見表2。
2.3 生殖道感染相關因素對比 B2組生殖道感染率68.33%,年齡與妊娠次數對生殖道的感染率差異不顯著(P>0.05);而未絕經的女性其生殖道感染率明顯較絕經女性高(P<0.05),見表3。
3 討論
IUD是一種可逆的長效避孕方法,我國近50%育齡婦女使用此避孕方法[3]。IUD雖可有效避孕且對夫妻生活不產生影響,但作為一種宮腔術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與并發癥,患者臨床多表現為白帶增加、月經異常與腰酸痛等,并發癥主要集中在子宮感染、出血與穿孔等方面。我們本次經過對IUD避孕原理的研究分析、副反應以及相關并發癥原因的研究認為IUD是否有尾絲對病癥無關系。生殖道感染往往與陰道分泌物增多有關[4]。
本次研究發現:A1、B1組中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與盆腔炎的發病率均明顯較A2組高(P<0.05);B2組生殖道感染率高達68.33%,未絕經的女性其生殖道感染率明顯較絕經女性高(P<0.05)。可見,帶尾絲的IUD生殖道感染率更高。這可能是因為放置IUD后內膜炎癥的產生與分泌物增多而有利于細菌的繁殖,且細菌順著尾絲逆行而引發了感染,而無尾絲的IUD則可有效避免該種狀況的出現。總之:應用帶尾絲的IUD可增加女性生殖道感染機率,且IUD在子宮內放置時間愈久,發生感染的機率就愈大。
參考文獻
藍旋勛,放置宮內節育器并發癥的臨床治療體會[J].大家健康,2016,10(24):186~187.
胡亞,宮內節育器使用的年限及類型與生殖道感染關系的研究[J].廣州醫藥,2016,47(3):72~74.
姜潔,段進晟,帶尾絲的宮內節育器與生殖道感染關系臨床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12):55~56.
程莉,彭文湃,陳燕玲,等. 育齡婦女使用宮內節育器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8):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