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摘 要】目的:闡述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呼吸機的應用方法并觀察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研究對象,將護理方法的差異性作為參考依據,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常規組20例和干預組20例。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結果: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護理質量評分也相對較高。結論:在護理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的過程中,應采用預防性護理干預方法,在患者置管、切管切開和應用呼吸機的全過程加強護理,采取針對并發癥和感染的護理措施,全面提升患者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神經內科;呼吸機;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前言:近幾年,伴隨老齡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呼吸機在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提升了患者呼吸的順暢程度,為手術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應用呼吸機容易加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不利于確?;颊叩纳尜|量?;诖耍敬窝芯筷U述了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呼吸機的應用方法并觀察了護理干預效果,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1]: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研究樣本,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20例。常規組患者:男性與女性各10例,年齡:58--74歲,平均年齡:63.67±1.34歲,干預組患者: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齡:58--73歲,平均年齡:64.02±1.07歲。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常規組患者,定期對患者的體溫進行測量,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變化(如血壓、瞳孔和呼吸頻率),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上報主治醫師。
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護理干預組患者,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氣管插管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嚴格依據醫院的相關操作規范為患者器氣管插管,密切觀察患者的胸廓變化情況,采用聽診的方式了解患者的肺部呼吸??乒?,定期為患者吸痰,防止出現痰痂,確?;颊叩暮粑槙?。(2)感染預防護理干預:在護理呼吸機患者的過程中,感染是常見的并發癥類型之一。受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患者的感染發生率較高。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呼吸機患者的過程中,應采取針對感染的預防措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流程,在為患者的氣管切口換藥時,應佩戴無菌手套,降低致病菌的入侵概率。同時,護理人員應確?;颊邉摽诜罅系那鍧?,針對長期采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應注重對呼吸機的消毒,防止出現外源性感染。(3)氣道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確?;颊叩臍獾朗冀K處于濕潤狀態,定時輔助患者翻身,并做好患者的吸痰工作,促進患者的呼吸暢通,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每次為患者的吸痰時間應小于15s。(4)并發癥護理:為了實現對并發癥的有效預防,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導管、濕化器以及呼吸道插管進行消毒,深入分析患者的痰液情況,防止產生并發癥對患者肺功能造成損害。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包括護理技術、專業態度、心理支持、感染預防和后續服務五個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獲取的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當p<0.05時,認為數據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對比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00%(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干預組患者相比,常規組患者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相對較低,表明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優勢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大多需要采用呼吸機輔助治療,但長期應用呼吸機容易產生較多的并發癥,且會加劇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現象,因此,合理選取護理措施顯得極為重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干預組患者的氣管插管和呼吸道進行護理,采取預防感染和并發癥的措施,干預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技術、專業態度、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護理質量評分也顯著提升,表明可將上述方法應用于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的護理過程中[2]。
結論:綜上所述,應加強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在護理神經內科危重癥患者過程中的應用,實現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和提升患者治療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王影.神經內科急重癥患者呼吸機的應用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2):220-221.
王影.神經內科急重患者使用呼吸機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6):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