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
【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技術在干眼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通過查閱近年來中醫護理技術應用于干眼癥患者的相關文獻,對其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結果:中醫護理技術應用于干眼癥患者能有效改善干眼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治療方法。結論:中醫護理技術為干眼癥患者減輕痛苦效果顯著,且操作方便,價格低廉,副作用少,患者樂于接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干眼癥;中醫護理技術;護理進展
【中圖分類號】R25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干眼癥又稱為角結膜干燥癥,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淚液質或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導致的淚膜穩定性下降,從而導致眼不適和(或)眼表組織損害為特征的多種疾病的總稱[1]。臨床表現為眼疲勞、干澀感、異物感、燒灼感、眼脹痛、畏光、眼紅、視力不同程度下降等[2]。干眼癥在中醫屬“神水將枯、白澀癥”的范疇。隨著人口老齡化、環境嚴重污染、工作時間過長,以及某些藥物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患有干眼癥[3]。臨床上的干眼癥、干眼病及干眼綜合癥等,均統一稱為“干眼”[4]。干眼已經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常見且重要的眼表疾病之一。中醫治療干眼癥有著獨特的優勢,主要方法為:針刺療法、穴位注射、理療、熏洗等中醫護理技術,本文綜述了近年來應用中醫護理技術在干眼癥治療中的護理進展。
1 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
1.1 針刺療法:針刺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通過將針刺入人體腧穴起到疏通臟腑經脈,調暢氣血,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方法。而干眼癥中通過刺激穴位使神經興奮,促進淚腺、瞼板腺主動分泌淚液、雙向調節性激素水平等環節從而起到緩解眼部的不適癥狀。宋陽光[5]通過選取81例(162眼)干眼癥給予針灸眼周穴位:太陽、攢竹、四白、絲竹空、白會、太沖、光明、風池穴,1次/d,針刺10次為一個療程,2個療程有效率達97.5%。劉乃嘉,楊白燕[6]將30例干眼癥針灸:太陽,攢竹,魚腰,四白,絲竹空,陽白,印堂,上星,百會,風池,完骨,天柱。遠部取穴:合谷,內關,太溪,太沖,光明,三陰交,陰陵泉。3個療程有效率為90%。針刺療法時要先確定穴位,要嚴格無菌操作規程,應選擇合適的針具,注意進針的角度及深度,辨證施針。
1.2 穴位注射:又稱水針法,是在穴位內進行藥物注射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針刺和藥物的雙重作用。尹海榮、張鑫、鄧淑英[7]采用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治療干眼癥,選取攢竹、絲竹空、太陽、四白、合谷、風池等穴位,用5ml注射器4號半針頭抽取當歸注射液局部常規消毒,用快速無痛進針法,將針刺入皮下,然后緩慢推入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脹感,患者“得氣”后回抽無血,即可將藥液緩慢推入。各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總有效率為91.11%,進行穴位注射時要先取準穴位,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如患者有觸電感,應退針改換角度后再推藥,以免損傷神經。
1.3 中藥離子導入: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利用電流相關原理,選用具有滋陰潤燥、填精補腎、退翳明目的中藥,透過皮膚直接導入病變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適用于不同類型干眼的肺陰不足、氣陰兩虛及肝腎陰虛的中醫證型。離子導入中藥液可直接透入眼部皮膚或黏膜進入眼內,使其在眼內保持較高的濃度和較久的時間,改善眼部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8]。同時采用脈沖治療刺激眼周圍的穴位,可以有效地緩解眼部肌肉的緊張。徐輝,郝小波等[9]對65例曾使用人工淚液及中醫辨證施治效果欠佳的干眼患者,采用配合離子導入治療,治療1個月后,總有效率為90.77%..進行該項操作時,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注意觀察,防止灼傷皮膚。
1.4 中藥熏藥治療:中藥熏藥治療近年來在干眼癥的治療上越來越受青睞,適用于不同類型干眼的各種中醫證型。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分別選用祛風清熱、生津潤燥、養陰明目的中藥液進行蒸煮,用其產生的蒸汽在局部進行熏療,從而起到疏通活絡、活血化瘀的作用。該項操作簡便,價格便宜,見效快,患者易接受。季玉玲[10]將42例(84眼)干眼癥患者,針對干眼癥中醫學用藥理念實施中藥熏眼治療,結果患者總有效率達到92.86%。郭繼媛等[11]以麥冬、菊花、玄參、生地黃、枸杞子等中藥材配伍進行浸泡蒸煮,對干眼癥患者進行眼睛局部熏蒸,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王雪[12]對30例干眼癥患者實施中藥內服及熏蒸治療,效果顯著。眼部進行中藥熏藥時,要根據患者的耐熱程度給予適度的距離,防止蒸汽燙傷患者。
1.5 雷火灸:是與經絡學說為原理,現代醫學為依據,采用純中藥配方。灸療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其熱效應激發經氣,使局部皮膚機理開放,藥物透達相應的穴位內,起到活血利竅、舒經活絡、調和氣血功能,氣血濡于目則“目得血而能視。”金明等[13]對70例干眼癥患者采用養陰1號口服聯合雷火灸眼部治療,配合眼周穴位按摩,結果干眼癥癥狀明顯改善,淚液分泌及淚膜破裂時間、角膜熒光染色均有改善。任婷婷[14]將70例干眼癥患者進行雷火灸治療,取睛明、四白、合谷穴及雙眼部進行施灸,1次/日,10日為一個療程,2個療程有效率達97.3%。鞠勝[15]將42例干眼癥患者進行雷火灸治療,方法是患者取坐位,采用重慶趙氏雷火灸艾條將火頭距離皮膚2-3cm懸灸。1)閉目灸:平行移動,灸雙眼6分鐘,以皮膚微微紅為度。2)睜眼灸:圍繞眼睛慢慢旋轉灸條2分鐘,眼球隨之轉動。3)點眼穴:閉目,灸條距離眼周睛明、攢竹等穴位1-2cm處,各啄點15下。4)換輪灸耳穴:對準外耳廓旋轉灸1-2分鐘,皮膚微紅后,采用雀啄灸耳垂30秒。反復操作,每次共灸療15-25分鐘,每天一次,4周為一療程,結果總有效率達95.52%。雷火灸療法能加速眼表部位的微循環,達到活血利竅、調和氣血的作用,加快眼部的新陳代謝和各腺體的分泌,有效地改善了干眼癥的臨床癥狀。雷火灸條中的沉香、乳香等藥物經眼表,滲透到眼周穴位,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調節作用[16]。進行雷火灸療法時要與患者充分溝通,防止燙傷皮膚,密切觀察施灸部位皮膚,根據患者個人的耐熱程度調整距離。
1.6 中藥熱奄包治療:中醫認為干眼癥為肝失調和,淚液分泌不足,則目珠失于濡潤,日久則致目珠干燥。中藥熱奄包熱敷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淚液分泌,中藥能減少淚液蒸發量,恢復淚膜的穩定性,諸藥合用,可奏生津養陰,清熱明目之效。適用于蒸發過強型的干眼、混合型干眼的不同中醫證型。通過自擬方藥物配伍放入自制的布袋中,每日一劑,放入蒸鍋中蒸煮2小時,取出待溫度下降到70℃用包布包裹置于眼睛上,囑患者閉眼,操作過程中不斷移動眼藥包,充分與患者進行溝通,防止燙傷患者,熱敷30分鐘,每日2次。黃曉等[17]將79例干眼癥患者予中藥熱奄包治療,自擬方的藥物為滋陰潤肺、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退翳之功效,有效率92.50%,中藥熱奄包治療特別適用于瞼板腺功能障礙的患者。
1.7 耳穴貼壓:又稱為耳穴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或白介子等用膠布粘帖在耳穴痛點處,通過刺激耳穴相應的穴位或陽性反應點,利用經絡傳導來調整臟腑氣血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周陽[18]將60例干眼癥患者使用中藥熏蒸配合耳穴貼壓治療,有效率為90.0%。進行耳穴貼壓時注重辨證取穴,以確保療效。
1.8 中藥超聲霧化療法:袁鳳儀,陳麗君等[19]利用中藥超聲霧化手段對100例干眼癥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淚液分泌試驗,角膜熒光染色,淚膜破裂時間,有效率為97%。巴景斌,王曉航[20]對87例(174眼)干眼癥患者使用本院自制的中藥進行超聲霧化,每日一次,治療時間為一周,有效率為87.5%,通過使用補肝益腎、滋陰生津、養肝明目的中藥,經過超聲波霧化直接作用于眼周,很好的增加了眼部的濕潤度,反射性地刺激淚液的分泌。
1.9 混合式中醫護理技術:目前,越來越多關于混合式中醫護理技術治療干眼癥取得的療效得到了證實。王硯穎,姚小萍[21]將80例干眼癥患者用耳穴貼壓結合瞼板腺按摩治療,有效率為87.5%。韓敬力,王倩[22]將180例干眼癥患者,給予中藥熏眼及離子導入聯合人工淚液治療,療程為2周,患者臨床主觀癥狀淚膜破裂時間(BUT),角膜熒光染色(FL)、淚液分泌量(SIT)進行觀察,有效率為83.33%。夏鴻清,張艷麗等對33例干眼癥患者給予艾灸雙側足三里穴加刺絡放血治療,刺絡放血取穴:雙耳尖、耳穴眼、攢竹,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混合式中醫護理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干眼癥患者的治療中,效果明顯,但要注重辨證施護,才能提高干預效果。
2 小結
長期干眼會影響生活質量,還可引起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潰瘍等而危害視力甚至致盲。西醫治療干眼癥主要是應用人工淚液,使眼睛保持濕潤潤滑,停藥后干眼癥的癥狀反復。而中醫對干眼癥的治療有著獨特的優勢,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方便,價格低廉,效果顯著,而且不良反應小,副作用少,患者樂于接受。同時,中醫護理技術還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中醫藥治療干眼癥所表現的優勢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加上目前中醫護理技術項目少,科研層次低,部分中醫護理技術的報道不多,且缺乏深層次、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及規范的中醫臨床科研設計。深入探討干眼癥的發病機制,同時結合中醫整體觀念,強調辨證論治,采用中醫護理技術為干眼癥患者減輕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將是中醫眼科護理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葛堅.眼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
劉祖國.眼表疾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88-289
王芳.干眼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實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9):172-173.
赫小波.眼病中醫外治[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4:113.
宋陽光.針刺治療干眼癥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76-77.
劉乃嘉,楊白燕,針刺治療干眼癥3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5,47(9):62-63.
尹海榮,張鑫,鄧淑英.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治療干眼癥45例療效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11,33(6):551-552
李樹祝,李冉,白嵐.中藥離子導入技術應用進展[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11):996-997.
徐輝,郝小波,龐艷琴,陳緩,龔輝珍,孔秀蓮.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干眼65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0,7(6):51-52.
季玉玲.觀察中藥熏眼治療干眼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1):191-193.
郭繼媛.中藥內服及熏蒸治療干眼癥60例[J]甘肅中醫,2009,22(2):34.
王雪.中藥內服及熏蒸治療干眼癥的療效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0)194-195.
金明,王曉娟,宋海姣.中藥及熏灸治療干眼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06,16(2):71-73.
任婷婷.雷火灸治療干眼癥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32):26-27.
鞠勝.雷火灸療法治療干眼癥84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7):64.
石學敏.針灸學.中國中醫學出版社,2007:133.
黃曉,肖家翔.中藥熱奄包治療眼干燥癥4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6):85-86.
周陽.熏蒸配合耳穴治療干眼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6):195-196.
袁鳳儀,陳麗君等.中藥超聲霧化治療干眼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4):424-425.
巴景斌,王曉航.中藥超聲霧化治療干眼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1):86-87.
王硯穎,姚小萍.耳穴結合瞼板腺按摩治療干眼癥80例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10(2):63-64.
韓敬力,王倩.中藥熏眼、離子導入聯合人工淚液治療干眼癥的臨床觀察[J]新疆醫學,2016,46(5):56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