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出血是臨床上老年人的常見病,由于該病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受到廣大醫護工作者的重視[1]。目前,國內外尚缺乏治療腦出血的金標準,給臨床診治帶來一定困難[2]。近年來,有學者指出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 SF)介導的細胞凋亡及氧化損傷在腦部損傷機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4]。此外,細胞纖維連接蛋白(cell fibronectin,cFN)是人體內重要的血管內皮糖蛋白[5]。有研究指出,cFN水平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cFN水平的異常升高常提示血管內皮系統出現損傷,進而可能誘發急性腦出血[6]。但目前SF及cFN水平對急性腦出血病人預后的影響仍缺乏相關報道。因而筆者對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出血病人進行分析,探討SF及cFN在急性腦出血病人中的表達及其對病人預后評估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5~2016年間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出血病人作為急性腦出血組,并選取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健康對照組。急性腦出血組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64~87歲,平均(74.84±4.48)歲,生存64例,死亡16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65~85歲,平均(75.03±4.95)歲。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經MRI及CT掃描檢查確診為急性腦出血;(2)年齡>60歲;(3)凝血功能正常;(4)無其他嚴重系統性疾病;(5)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免疫系統疾病;(2)神經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本研究;(3)不符合納入標準;(4)主動申請退出本研究。
1.4 方法 在病人入院次日采集病人靜脈血5 mL,健康對照組于體檢時采集5 mL靜脈血,使用Thermo離心機30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置于-8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SF及cFN水平,所有試劑盒均購買自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所有檢測步驟均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所有病人在入院時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系統(NIHSS)[7]對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估。比較2組病人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死亡及未死亡病人血清中SF、cFN水平,并分析預后與SF、cFN的相關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整理并分析原始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血清SF、cFN水平比較 急性腦出血組血清SF及cFN水平分別為(179.84±10.49)ng/mL及(282.73±8.29)μg/L,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的(154.59±12.93)ng/mL及(148.49±9.08)μ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NIHSS評分病人血SF、cFN水平比較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NIHSS≥15分組病人血中SF及cFN水平顯著高于8~14分組及≤7分組(P<0.05),且NIHSS 8~14分組病人血中SF及cFN水平顯著高于≤7分組(P<0.05)。見表1。
2.3 死亡與未死亡組血SF、cFN水平比較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血SF、cFN水平分別為(209.49±10.85)ng/mL和(343.94±10.93)μg/L,顯著高于未死亡組(174.39±12.39)ng/mL和(264.14±11.38)μ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NIHSS評分病人血中SF、cFN水平
急性腦出血是導致老年病人神經系統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出血后腦水腫則可能進一步導致病人病情惡化[8]。腦出血的臨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其臨床影響因素十分復雜。血凝塊回縮、血液凝固、血腫占位效應、凝血酶、血紅蛋白、缺血再灌注、水通道蛋白表達、炎性因子、血小板活化及補體系統均可能在腦出血的臨床發生與發展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9]。
鐵離子是血紅蛋白重要的分解產物,有研究指出,鐵離子是進一步加重急性腦出血形成的關鍵性因素之一[10]。有學者指出,腦出血的發生及發展與SF水平呈顯著正相關[11]。也有研究發現,當急性腦出血發病后,腦內常出現鐵超載,并可通過脂質過氧化過程形成自由基,造成腦氧化及DNA損傷[12]。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腦出血組病人血中SF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且急性腦出血病人NIHSS評分越高,病人血清中SF水平越高。此外,死亡組病人血中SF水平顯著高于未死亡組。分析認為,老年病人血中SF水平升高,由于其體內代謝能力減弱,使得自我調節能力降低,鐵離子水平異常升高且無法迅速恢復,破壞神經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離子通道及受體,使鈣離子-三磷酸腺苷酶失活,破壞細胞內穩態,導致細胞死亡,對病人預后產生不良影響。
cFN蛋白是纖維連接蛋白家族中的重要一員,是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并與機體的生理病理活動密切相關,如細胞增殖分化、免疫調控、細胞黏附連接等[13]。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腦出血組病人血中cFN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且急性腦出血病人NIHSS評分越高,病人血清中cFN水平越高。此外,死亡組病人血中cFN水平顯著高于未死亡組。分析認為,cFN蛋白參與血小板聚集反應及黏附反應,可在內膜上促進血小板聚集黏附,并可能形成附壁血栓,加之老年病人血管彈性降低,管腔潤滑性降低,更易導致病人病情加重。
綜上所述,急性腦出血病人血清中SF及cFN水平呈明顯高表達狀態,且高SF及cFN水平導致其預后較差。但本組研究臨床樣本數較少,其是否具有廣泛臨床意義有待于后續擴大臨床樣本數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Ren C, Kobeissy F, Alawieh A, et al. Assessment of serum UCH-L1 and GFAP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 Sci Rep, 2016, 6(6):24588-24596.
[2] Zhu B, Hou J, Gong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ferritin and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Biomed Res Int, 2016, 2016(1):5420345-5420350.
[3] 何金邦, 趙曉萍, 趙秀欣,等. 老年腦出血患者血清cFN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7, 25(2):67-70.
[4] He YZ, Liang Z, Wu MR,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EPS8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 Leukemiares, 2015, 39(6):575-582.
[5] Andresen M, Gazmuri J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acute brain injuries[J]. Scand J Trauma Resus, 2015, 23(1):42-49.
[6] Tang CZ, Zhang YL, Wang WS, et al.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neopterin at admission predicts depression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6-month follow-up study[J]. Mol Neurobiol, 2016, 53(5):3194-3201.
[7] 劉偉, 初晶學. 凝血功能檢測在腦出血患者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6, 19(1):61-63.
[8] Chen SF, Li YJ, Song HM, et al. Impact of protein nutritional status on plasma BNP in elderly patients[J]. J Nutr Health Aging, 2016, 20(9):937-943.
[9] 連曉東, 林麒. 高血壓并發腦出血尼卡地平治療期間血鈣和血肌酐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 廣東醫學, 2016, 37(17):2660-2663.
[10] Rahimi A, Najafzadeh S, Nouri M. Controlled K-frames and their invariance under compact perturbation[J]. Int J Numer Metheng, 2016, 30(1):27-55.
[11] Zheng SF, Yao PS, Yu LH, et al. Keyhole approach combined with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for ruptured, poor-grade,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aneurysms[J]. Medicine, 2015, 94(51):2307-2314.
[12] 李迪, 王文志, 孫海欣. 腦出血臨床評估量表研究進展[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8(1):103-105.
[13] Azmi S, Anchah L, Goh A, et al. Comparing the Eq-5d-3l and Sf-6d utility score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from an Asian population[J]. Value Health, 2015, 18(3):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