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俞懿春 ●白一楠

一位泰國歷史學家曾說:如果沒有大象,泰國的歷史可能要重寫。大象在泰國歷史和文化中有著重要意義,其中白象對泰國人更是意義非凡。白象在泰國是皇權的象征,曾是泰國國旗上的標志。泰國皇家海軍艦旗至今仍印有白象,這都顯示出泰國人對白象的重視。
白象只能供養
大象與泰國經濟、宗教、社會密不可分,在泰國進入工業現代化之前,體積龐大、力量無窮的大象被廣泛用于交通運輸與林業開發,成為泰國人民的最佳勞動幫手;而在戰爭時代,泰國歷史上發生的幾次著名戰役中,作為坐騎的戰象立下赫赫戰功;隨著現代旅游業興起,目前泰國被馴養的大象中有一半以上從事旅游業,為泰國帶來源源不斷的旅游收入。根據泰國皇家基金會下屬泰國大象保育中心的數據,目前泰國被馴養的大象約2700頭,野象的數目則難以估計。在被馴養的大象中,95%為私人所有,只有泰國大象保育中心照料的80頭大象是政府所有,其中還包括少數飼養在動物園內供參觀的大象和泰王擁有的10頭白象。
白象就是白色的亞洲象,因為稀少被視為珍寶,一般的大象可以用來勞動,但是白象只能用來供養。大象如不勞動花銷很大,即使貴族也養不起。泰國有種說法,如果國王對哪個臣下不滿就送他一頭白象,既是寶物又是御賜,大臣得供奉白象,于是家道很快就衰落了。后來英語就把白象(whiteelephant)稱為昂貴而無用的東西的代名詞。
白象是泰國皇室象征
白象在泰國文化中有著特殊含義。白象被認為帶有神性,是所有生物中最神圣的(如圖),在泰國從古至今一直備受尊崇。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在臨產前夜夢見一頭白象向她遞來一朵蓮花。泰國以佛教為國教,因而白象被視為鎮國瑞獸,象征昌盛吉兆。
泰國和緬甸歷史上著名的“白象之戰”就是為了爭奪白象而起。據說16世紀統治泰國的摩訶·查克臘帕國王養了300多頭御象,其中就有7頭白象,這為他贏得了“白象主人”的稱號。當時的緬甸國王非常嫉妒摩訶·查克臘帕國王的象群,要求泰國進貢兩頭白象稱臣,但遭到拒絕,便發動大軍攻打泰國。戰敗的摩訶·查克臘帕國王被迫向緬甸進貢4頭白象。
其實,白象并非全白色,更不是得了白化病的大象。一般的大象是灰褐色,而金黃、銀白、嫩綠、淡紅等膚色的大象都被稱為白象。只有泰國皇宮里的大象專家才有權決定哪些大象屬于白象,然后使用古老的辦法把他們分為4個類別,再根據7個基本標準分別給予他們不同等級。2016年辭世的普密蓬國王擁有10頭白象,當中6頭公象被飼養在泰國大象保育中心,4頭母象被飼養在泰國東北部沙功那空府。泰國不允許人工繁殖白象,因此所有白象都是野外捕獲的。泰國法律規定,在該國境內發現的所有白象均屬泰王所有,不得買賣或用于營利,發現白象者必須呈貢給王室,而且可以獲得相應報酬。
資料顯示,普密蓬國王的第一頭白象在1956年被捕獲,當時還是一頭五歲的小象。1958年有人把這頭白象進獻給普密蓬國 王。1959年,通過在曼谷都實宮舉行的正式授予典禮,小白象被封為皇家大象,注冊成為屬于普密蓬國王的第一頭白象。之后不斷有新的白象被發現,到1978年共有10頭白象注冊成為皇家大象。盡管此后又發現了11頭白象,但都沒有經過授予典禮,不過也十分受重視。
泰國商標愛用白象
考慮到白象的神性,一些白象只會在特別場合向公眾展示,皇家象廄一般不向公眾開放。白象最近一次在公眾場合現身是在2016年11月。當時大城皇家象園安排了約200名馴象師,陪同1頭白象和10頭涂上顏料“漂白”的大象前往大皇宮,在宮外道路上拜祭已逝泰王普密蓬。2007年普密蓬國王80歲大壽時,也有白象參與到閱兵典禮中為國王祝壽。
白象受到泰國人的虔誠供奉。泰國許多寺廟門口都豎立著白象雕像。白象形象在泰國人的生活中也十分尋常。泰國著名的象牌啤酒,標志就是兩頭相對而立的白象,甚至泰國水泥品牌也使用白象作為標志。▲
環球時報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