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社會出現的“躲貓貓”、“喝開水”事件使得人們尤為關注監管場所被監管人的人權狀況。有的地方在假釋、減刑過程中出現的腐敗現象,不僅給法律的權威與公正帶來損害,同時給社會公眾對法律公平正義的理解產生懷疑。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刑罰執行監督工作中還存在較多問題,其對當前社會和平穩定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分析刑罰執行監督中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十分有必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刑法監督的概念及特點,之后分析了當前刑法執行監督中的問題,最后探究了刑法執行監督工作問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刑罰執行 執行監督 問題
作者簡介:韓立新,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科科長。
中圖分類號:D92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283
在當前我國小康社會的穩步推進中,刑罰執行監督對保障社會的安定與人民生活的安寧發揮重要作用。將刑罰執行監督工作落實到位,是保證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部分,為公眾創造公正的司法環境是保證民心安全的重要任務 。然而當前刑罰執行監督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規范統一刑罰執行的監督十分有必要,以此為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本文主要對刑罰執行監督中的問題和對策展開探究。
一、刑罰監督的概念及特點
檢察院機關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或裁定執行等相關活動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對刑事執行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糾正違法行的督促活動稱之為刑罰執行監督,也可以理解為,以法律為基礎展開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判處的刑事判決或裁定執行等活動進行監督。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人民檢察院監督執行機關在展開刑罰執行監督過程中,應當糾正其中的違法情形。
刑罰執行是處于刑事訴訟的最后的環節,其具有非管理性、內容特定性、與被監督者關系的緊密性等特點。其中非管理性是指不具有管理權限的國家機關采用特定法律手段進行監督其他國家機關、組織與公民 。監督機關與刑罰執行機關之間的關系不存在管理或被管理,對于刑罰執行時的不合法行為,檢察機關只能提出糾正意見,不能直接糾正,因此,刑罰執行法律監督具有非管理性特點。
內容特定性是指刑罰執行法律監督的內容是建立在法律明確規定基礎上,其監督的重點在于刑罰執行活動是否合法。與被監督者關系的緊密性是指除了立即執行的法律判決外,還包括監禁刑、非監禁刑,在這個過程中,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關系比較密切。
二、刑罰執行監督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一)有力地制約權力
執行機關執行刑事判決、裁定并改造犯罪的權力稱之為刑罰執行權,其是由國家賦予檢察機關的一項權利。從法治原理的角度來看,任何權力都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權力在利用過程中極易存在著被濫用、被擴張的現象,因此,法律控制應當具備監督制約的權力。在刑罰執行工作中,為了將刑罰執行權落實到位,需要將國家權力工具、強制手段進行應用,對犯罪的管理、教育、改革職責認真履行,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濫用執行權的可能。因此,為了防止權力濫用侵犯公民的合法權利,刑罰執行監督機制的建立十分有必要。
(二)更好地保護人權
我國出現的“躲貓貓”、“喝開水”事件,造成我國刑事訴訟領域發生很大變化,只要看守所、監獄死了人,網絡、媒體就借機炒作,但并不重視人是正常死亡還是非正常死亡;最高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廳、公安部監管局就管理出臺的相關措施,就是為了實現在押人員的合法權益的保障,阻止其非正常死亡 。另外,刑事訴訟法經修改后,加強了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的尊重與保障,這些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我國人權事業正在進步。
為了懲罰和預防犯罪而采用強制手段剝奪限制犯罪人的自由稱之為刑罰,為了防止刑罰執行的泛濫,對其進行監督十分有必要。且刑罰執行權的目標是建立在秩序與效率基礎上,這就極易侵害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刑罰執行的主要內容是將犯罪人的自由進行剝奪,并強制犯罪人勞動,犯罪人處于被的被管理地位,限制其權利行使,在這個過程中極易侵犯其合法權益。因此,為了保障人權,建設相對獨立的專門國家機關進行法律監督具有重要意義。
(三)增強特別監督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社會公眾是執法與司法活動的主要對象,公眾能及時的了解與掌握執法與司法消息,而刑罰執行是處于封閉狀態。雖然近年來開展了獄務公開等活動,逐漸增強了刑罰執行活動的社會性,但是執法的透明度依然有待提升。當前刑罰執行過程中,執行人與被執行人之間常常體現出不對等的特殊權力關系,主體表現在執行人剝奪被執行人的基本人權。我國這種行為一旦發生異議,只能夠通過控告、申訴引起執行機關部門及執行監督部門的干預,由此,建立刑罰執行監督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四)進一步規范執法現狀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對于執行場所的文明執法程度有了很大提升,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較多問題。隨著我國對刑事犯罪活動力度的加大,刑罰變更執行的不斷規范,有的地方的監獄、看守所的押犯數量逐漸增加,由此給監管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同時使監管場所出現更多的不穩定因素。有的監管干警出現監管職權的濫用現象,導致監管的腐敗問題發生。有的干警與領導并不重視體罰、虐待被監管人的問題,甚至認為這是一種管理方式;甚至有的監管場所出現非正常死亡與傷殘、逃脫等重大事件。這些問題給司法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帶來嚴重損害,而刑罰執行監督的建立能夠有效防止這一問題的發生,有助于實現執法現狀的進一步規范。
三、當前刑罰執行監督中的問題分析
(一)監督立法問題
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刑罰執行監督工作過于籠統,缺乏有效的監督相關規定,使得刑罰執行監督工作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有的單位并不重視監督意見,同時對于監督工作的行為的處罰條例存在拒絕的行為,所以,時常出現逃避刑罰執行監督、忽視法律規定等現象,監督立法的問題將給刑罰執行監督工作帶來很大影響,直接衰減刑罰執行監督工作的力度,給法律的威嚴帶來嚴重損害,同時打破了民眾對法律的公平的理解與評價,降低了民眾對法律的信任度。主要體現在沒有明確刑罰執行機關執行刑罰方式時的監督手段規定,修改前,在判決減刑、假釋等刑罰過程中,如果確實存在錯誤,檢察機關在裁判已生效的基礎上,也有權依法提出抗議,抗議執法執行,同時展開再審程序,以此實現對案件的重新審理與判決。修改后,當確實存在錯誤的情況下,檢察機關只具有依法提出質疑的權利,而刑罰執行機關依然是掌握決定權的一方,然而一旦判決有效繼而執行,極易導致不公正的假釋、減刑的現象,這種輔助性的監督工作直接影響其有效性,同時增加了刑罰執行的程序,加大刑罰執行的難度。
(二)監督體制問題
我國法律層面的監督工作對刑罰執行的正確性過于重視,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憑借刑罰施行報復的現象發生,然而,對于公民權利的保護卻被忽視,由此使得監督執行工作中時常出現一些非人性化的惡劣事件 。這種問題將直接影響司法機關公平公正的形象,被監管人員在提出反抗與申訴時,司法機關采取隱瞞或打壓的方式來解決,由此給公民的合法權益帶來侵害,這種現象的發生實質上就是監督體制的問題。另外,法律規定公訴機關可參與庭審,對庭審的全過程進行觀摩,監督死刑的立即執行,然而這種監督執行分配方式極易導致人們思想的誤導,給案件的客觀判決帶來一定影響。此外,單位注重辦案質量,忽視監督職能履行的問題,將直接降低監督工作效率,使得法律判決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障。
(三)監督執行問題
刑罰執行監督工作的作用在整個訴訟活動中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刑罰執行監督工作還存在較多問題。實刑的問題在于收監、釋放執行,刑訴法規定的判決與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增大了刑罰執行的不確定性,使人們對法律的公正性思想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對于監外執行中的監督工作沒有落實到位,主要是由于監外執行存在的漏洞不被重視所致。當監外執行的交付執行開始,其他相關的環節也開始執行,使得職能變得分散而多元化,給監外執行工作增加一定難度,由此導致工作執行效率大大降低。比如,由于較為復雜的執行工作,造成犯罪的脫管漏管現象發生,其不僅給成法律權威帶來損害,同時給社會的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四、刑法刑罰監督工作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完善刑罰執行監督工作的相關立法
刑罰執行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需要一部完善的相關法律制度做支撐,因此,完善刑罰執行監督工作的相關立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針對當前刑罰執行工作的有關法律的疏散性問題,制定統一完善的刑罰執行法,以此規范刑罰執行工作,提高刑罰執行工作的公正度。
另外,多元化的職責分配降低了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性,影響刑罰執行工作的效率。因此,統一刑罰執行機構十分有必要,以此使較為分散而各自為政的刑罰執行機構的職責更加明確,解決刑罰執行混亂的問題。
(二)完善刑罰執行監督體制
刑罰執行正確性保障的關鍵在于完善的體制,因此,將刑罰執行監督體制進行完善十分有必要。設置專門的刑罰執行監督部門是核心任務,其目的是為了實現規范的、統一的刑罰執行工作。同時,還應當對派駐檢察與上級巡回檢察的同步建立專業制度,以此使刑罰執行的監督體制得到完善,為提高刑罰執行監督工作的效率奠定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刑罰執行監督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在當前我國依法治國體系的推進下,我國刑罰執行監督工作越來越成熟。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在刑罰執行監督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以此為提高刑罰執行監督工作的規范化提供保障。
注釋:
范瀟琳.當前刑罰執行監督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法制博覽.2016(14).
溫冰.完善刑罰執行監督問題研究.法制與經濟(中旬).2010(10).91-92.
單民.刑罰執行監督中的問題和對策.政治與法律.2012(11).155-160.
聞靜.論我國刑罰執行監督制度的完善.廣西民族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