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飛
摘要:愛國主義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我國國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不同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著不同的內涵。本文在分析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 大學生 內涵 方式
一、當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難以在實踐中體現
當今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內涵是引導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中國夢為基點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盡管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和強調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內涵,但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良情況。如缺乏長效性機制,有突擊性和臨時性的現象,
沒有對愛國精神內涵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形式主義,重視輿論而忽略內容,導致愛國主義精
神內涵難以深入人心,學習效果極差;愛國主義精神內涵庸俗化,將日常的行為規范作為愛
國主義教育內容強調,導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和核心不突出。
(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缺少時代特點
當今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大部分還停留在近代史的民族覺醒,不能結合當今的社會實際進行愛國教育。比如在國家責任意識教育中,缺乏具有時代性的優秀教材及讀本,造成教育內容不易被學生接受,不能達到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的目的。在堅持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內容的同時,對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教育內容要適時補充,緊跟時代發展,對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教育內容要適時補充,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更新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只有反映時代特色,結合社會現實的教育內容,才能拉近愛國主義與大學生的距離,使他們主動接受愛國主義傳承。
(三)愛國主義教育途徑不夠創新
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需要載體,新穎有效的教育載體和方法是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目標,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基礎。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作的根水仟務,根內容沒有變,我們的方式要變。”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和方式必須與時俱進,每代人有每代人接受思想教育的方式,用適合當代大學生的方式進行,才能事半功倍。
二,提升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的途徑
(一)引導大學生認識真正的中國
“愛國必先知國,知深才能愛切。”這是溫家寶總理在第65屆聯大會議曾發表演講《認識一個真正的中國》中提到的。他認為要愛國必須認識自己的國家。作為中國的知識青年,大學生更應該深刻地認識真正的中國,一個國家就猶如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她有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要使當今的大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產生愛國情感,就必須使其完整準確地了解我們的國家。
在以往的愛國主義教育中,主要是通過了解中國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偉大的四大發明等等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這種方式不是不可,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愛國主義的內涵早已變得豐富多元。當下中國與他國的關系,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發展的關系等等,都是當代大學生比較關心的話題,因此,我們的愛國教育應該實際相聯系。
因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和討論中國的社會問題,抓住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培養他們的憂患意識,使其奮發向上、理智愛國。
(二)利用新的傳播方式和渠道
當今大學生多是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和網絡分不開,這給當下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對此,我們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一定不能脫離開“網絡” 這個關鍵詞。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應積極運用網絡載體,重點研究如何讓中國文化搶占網絡主陣。相對于課堂教學時間、方式的有限性,網絡具有時間上的靈活性。教師可以開設網絡課堂,將各種多媒體教學資源上傳到共享中,設置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根據學生在網絡課堂中的研討進行總結和答疑解惑。網絡的生動形象、即時互動的特點可以極大地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另外,電影是大學生比較喜歡的文化消費方式,而且愛國主義的內容也是電影比較鐘愛的題材,很多票房不錯的影片都是滲透著愛國主義教育。比如《戰狼2》就是大眾比較熟知的愛國主義電影。這種方式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無形之中。針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組織觀看這樣大眾喜聞樂見的影片,進行觀影感受的引導等等。對里面涉及的軍事、政治、文化知識進行解讀等等,提高觀影效果。
(三)形成濃郁的愛國主義校園文化氛圍
愛國主義教育是耳濡目染的進行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各高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戰場,應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在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海報、專題講座進行理論宣傳的同時,更應該通過有聲有色地活動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開展,例如采用紅色旅游、主題征文、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答疑座談的方式,同時,配以活動成績抵消學分、優先評獎評優等輔助政策,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針對“90后”大學生,利用他們思維活躍、思想開放、信息廣泛、善于表現等優點,引導其自我教育,通過培養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激發其自我教育的愿望,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與客體的轉變。
三、總結
大學生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進步,愛國主義教育也要與時俱進,不僅僅在愛國主義內涵得以升華,還要進行方式方法的創新,使大學生成為有擔當有作為的一代。
參考文獻
[1]周鑫.當代大學生愛國情懷濃厚.人民論壇[J].2017(05):123-125
[2]佘雙雙.正確理解愛國主義及其特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