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作森
[關鍵詞] 家長會;設計;道
新起點新愿景,把家長會開成“育夢”的會,共探“孩育”的筑夢之道。其一,以規劃撬動夢想。有奮斗目標才能贏得未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憶過往、正現實、思未來、說夢想、寫夢想、追夢想、筑夢想,讓孩子在每一個清晰的人生坐標點上找到一個美麗的自己。其二,以引導耕耘夢想。許多家長常常對孩子未來成長苦惱茫然,究其原因在于沒有真正走近孩子,讀懂孩子。我們既不能“人云我往”也不能“一手包辦”。在多元的社會里,對于孩子的興致與喜好、夢幻與追求,只要是正當的都應予以引導與呵護,從而讓理想的火花在其心靈中敲擊與碰撞。其三,以行動成就夢想。實現夢想往往不可能一步到位,立竿見影。常言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成長途中,我們需要為夢破難、為夢除弊、為夢恒做、為夢堅守,在一個又一個追夢里讓價值逐步得到彰顯。
把家長會開成“育慧”的會,共探“家育”的智慧之道。為人父母也得在學中成長、行中習慧。可以在閱讀中汲經獲寶:選取好的育兒書籍,飽汲文中“營養”,找到適合“自家”的“育兒經”才是最重要的。如閱讀盧梭的《愛彌兒》,可以從兒童成長的不同年齡階段找到不同的教育原則、內容和方法;如閱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讓母親明白“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可在陪伴中增情聚智:和孩子一道游戲,如玩拼圖、捉迷藏、拍手掌、蘿卜蹲等;和孩子一道學習,如讀書籍、講故事、說笑話、算習題、寫習作等;和孩子一道運動,如徒步、賽跑、做操、踢毽、跳繩等。可在榜樣中增慧樹標:父母的一談一吐、一招一式,孩子總容易臨摹效法。故需謹言慎行,以標篤行,以身示行。可在智慧演說中尋教子之道:或現身說“法”,或旁征博引,或正面引領,或反面糾錯,讓家長們眼前一亮,心頭一暖,并從中啟悟。
把家長會開成“育美”的會,共探“班育”的創美之道。“文化的純美和高雅,可以去除我們每一個人臉上的浮躁和冷漠”。新征途新氣象,不妨在家長會上經營美景話美麗。可來一次美麗的邀請:準備一張“邀請函”,道明對家長的問候與誠邀,讓家長有參會的沖動;可來一次美麗的咨詢:準備一份“咨詢帖”,了解家庭教育現狀,讓家 長有聚會的憧憬;可來一次美麗的布置:準備一間“溝通屋”,暢通交往的通道,讓家長有與會的激情;可來一次美麗的發布:準備一次“成果展”,梳理孩子的成長點滴,讓家長有聽會的喜樂;可來一次美麗的接納:準備一張“建議單”,收集對班級和學校發展的建議,讓家長有幫會的主動;可來一次美麗的訴說,準備一個“描繪箱”,規劃家校共建的藍圖,讓家長有成會的構想;可來一次美麗的總結:準備一張“總結榜”,反思家校共育的成就,讓家長有執會的新舉。一道為班尋美、為生構美、踐美創美、育美成美。
把家長會開成“育己”的會,共探“自育”的提升之道。開好家長會是一門學問,更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如對內容的選擇可作系統化設計,將每一次家長會視為家長和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具體課程內容,避免自己的隨意性和“備會”的無序性。如形式的確定可作靈活性安排,或“論壇式”家長會,可先通過不同方式搜集家長想要了解的熱點話題,然后梳理提取“焦點”問題,以主題論壇的形式,交流探討,既解決家長心中的“疑”,也會解答教師腦中的“惑”。或“學習式”家長會,在學中增知,在習中悟道。讓家長們真心感受到你的眼角間流露的是“情真意切”;嘴唇中浸染的是“詩詞歌賦”;肺腑里滌蕩的是“春風化雨”。或“圓桌式”家長會,尊重家庭差異,集結家教體驗,薈萃家風傳承,廣納家長諫言,在拉近彼此心距的同時,也能讓教師自身的素養得到培育,心靈得到陶冶,給家長放心托付留個美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