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軒
摘 要:“雙向啟發”是“四學課堂”教學理念下的重要內容,做好對“雙向啟發”教學方法的研究,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進步帶來重要支持。先對“雙向啟發”的意義進行簡述,之后對“雙向啟發”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予以探討。
關鍵詞:四學課堂;雙向啟發;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對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研究意義重大。“四學課堂”是新華小學基于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而達到的創新教育理念,“雙向啟發”作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其是基于對教師與學生在學習行為中的相互反饋而得以出現的。從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發展水平角度來看,做好對“雙向啟發”教學研究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進步帶來積極作用,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一、“雙向啟發”的意義
“雙向啟發”是基于教師、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啟發,其是將教學相長理念實踐化的重要舉措。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其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構建本真高效課堂具有積極意義。
1.對學生的啟發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雙向啟發”教學模式予以應用,能夠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邏輯能力的啟發,調動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小學數學教師作為學生的數學啟蒙教師,其需要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展現出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產生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的學習動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對他們的思維模式予以啟發,幫助他們進行思維模式、角度的轉換,從而解決學習困難,完成學習目標。在對學生進行啟發時,教師要把握好啟發尺度,以點到為止的點撥式啟發為主要模式,讓學生借助教師所提供的啟發點去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困難的解決,從而實現更好的啟發效果。
2.對教師的啟發
對教師的啟發是基于學生的學習行為而存在的。傳統教學模式之所以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反饋的接收和研究。教師作為教學行為者,其除了要將知識教給學生外,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予以關注,確保學生真正學會了、學懂了。為此,教師需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并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找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模式予以調整,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工作,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收和掌握自己所教授的數學知識,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構建打下基礎。
二、“雙向啟發”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實現“雙向啟發”教學的先決條件,只有讓學生與教師在教學行為中地位平等,才能實現公平的學習交流,從而實現相互之間的啟發。為此,教師要加大對新課程理念以及“四學課堂”的學習,認識到學生在教學行為中的關鍵性和重要作用,從而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為師生之間的相互啟發打下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根據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掌握進行具有興趣啟發性的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基于興趣的被滿足而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主動性,為本真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基礎。
2.開展自主學習模式
開展自主學習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雙向啟發”的重要舉措。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難度、學生學習能力、教學大綱要求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數學知識的探究者,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學習方法,為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帶來幫助,實現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啟發。與此同時,教師能夠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狀態的觀察來掌握學生學習時的優勢和不足,從而為自己接下來的教學模式予以調整,實現對學生學習優勢的進一步發揚,彌補他們的不足,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創造基礎條件,而為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帶來幫助。
3.進行師生互動探討
師生互動探討是思維碰撞與交流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探討,讓學生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與內涵,同時讓教師掌握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從而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理念、教學方針的調整,爭取創造出一個優質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被滿足,疑問都能夠被解答,從而實現構建本真高效課堂的目標。
綜上所述,對“雙向啟發”教學方法予以研究,能夠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步帶來重要支持。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作為教學行為者,其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反饋信息的研究,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從而在幫助學生實現學習進步的基礎上,也為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倪玉玲.誘導與啟發: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教學方式變革分析[J].好家長,2017(40):58.
[2]霍光.對話式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的啟發與借鑒[J].吉林教育,2017(14):4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