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明媛
摘 要:小學德育教學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的發展都是很關鍵的,所以學校要將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這樣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小學德育的順利進行,也才能保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小學德育教學的最主要目的是幫助小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讓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意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變成了德育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保證德育教學的效果。下面,簡單談談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學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未來發展
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心理也在不斷發育,所以學校進行德育教學是很重要的,這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小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階段,一些學校沒有意識到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也沒有將小學德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這樣是很不符合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現狀的。針對現在一些學校中德育教學的現狀,相關的部門應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不斷進行改善,提出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相關措施,從而保證小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一、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長教師的影響
小學生處在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成熟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師的行為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模仿教師或者是家長的一些行為或者是語言,所以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或者是犯了一些錯誤,家長和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這樣只會讓學生變得更加叛逆,不能產生好的效果,所以說家長和教師對小學的心理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2.教學環境的影響
除了家長和教師等親近的人可能對小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下很多的因素都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所以家長和教師要監督學生,讓他們遠離誘惑。
二、小學德育教學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小學德育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保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德育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可以幫助小學德育的有效進行,所以說在進行小學德育的過程中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進來,這樣就可以在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同時促進德育教育的進行。
三、小學德育教學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因此小學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還是依靠老師進行。因此,為了小學德育教學能夠和心理健康教學更好地融合,老師們應該提高專業素質,打造專業的師資隊伍,老師自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質,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要多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另外學校要重視老師隊伍的建設,可以聘請專業的心理服務人員對老師進行培訓,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小學生還處于兒童階段,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限制孩子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同時,要留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玩耍的空間,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據筆者了解當前教學環境是很不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當前老師和家長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因此,老師應該連同家長一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種環境應該是輕松、愉悅的,學生既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認真學習,又能夠保持孩子的天性,自由玩耍。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小學生更加愉快地成長,從而有利于他們心理健康的發展。
3.采取多種教學形式
據筆者統計當前老師在教學中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時采取的還是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因而教學效果不佳。為此,老師應該積極創新,尋求新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教學形式來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先進的教學設備,比如多媒體、投影儀等,利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小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情境的代入下,小學生更能夠理解良好品德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總之,小學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不利于高尚品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在小學教學中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老師要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對學生進行德育,幫助學生發展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曾初珍.淺談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新課程(小學),2017(2):469.
[2]單作民.中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7(10):19-20.
[3]馬用浩.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德育教學的融合思考[J].教師,2017(12):18.
[4]李緒臣.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學德育教學中[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277-278.
編輯 高 瓊